每个人都希望可以在这个世界留下独特的印迹,不但能够改变自己的生活,还能影响别人。但当他真的做起来后,却痛苦地发现梦想与现实是多么的格格不入。有的人才华横溢,30多岁仍一事无成,于是抱怨环境,甚至开始怀疑自己:
“我懂的这么多,准备如此充分,为何不能成功?”
这个问题,恰恰是本书的主题。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的社会,人们越来越思索过度而自觉聪明,但行动又太少;多数人既不愿安于现状,又没有勇气采取有效的行动去改变。于是造就了一个又一个的“居家思考派”。
几年前,我在洛杉矶举办了一个培训课程,开始时命名为“颠覆式思考”。慕名而来的学员们惊奇地发现,在具体的培训中我们很少涉及思考的技术,而是一直强调“有效的行动”乃至“疯狂的行动”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对,你要思考如何行动,而不是思考怎样计划。很多人打电话过来询问时,公司的顾问总是耐心地解释两者间的联系。也有人在电话中指责我们没有教授给他有用的成功技巧。
比如,是怎样敲敲手指就在一夜间赚到两千万美元吗?
这不是本书要告诉你的,也绝非真实存在的可供学习的能力。我们每个人都必须明白一个现实情况,并学会反问自己:
我那些美好想法为何最终没有实现呢?我为何总是想到却不行动,明白却做不到?
书中将告诉你一些从“想到”转化为“行动”的原则,还有如何从“计划”变为“结果”的方法。这并不代表它对你一定是有效的,只能够让你明白一个获得高效人生的基本前提:
不管你有多么伟大的理想、丰富的知识和创造性的思维,都需要把它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
对于人生而言,过程固然重要,但行动以及行动带来的结果永远是衡量你是否是赢家的唯一标准。为了每个目标都能实现预想中的期望,你可能需要把这本书放到枕边、书房或自己的办公桌上。我也希望每位读者都能书中找到自己需要的答案。
你是“居家思考派”吗?
在本书的开端,请先回答一道选择题:你想听真话还是好话呢?
A.好话;
B.真话。
如果你的答案是A,我认为这本书并不适合你。继续阅读下去除了生气,没有其他意义;但如果你的答案是B,这本书将会给你最大的震撼——它会轰开你头脑中存在已久且坚不可摧的壁垒,让你的思考重见阳光,发现一些简洁有力的工具。它可能不会带给你被人夸赞的持久的愉悦感,但能帮你看到今天与昨天的问题:
为什么我总是实现不了自己的理想?
为什么我投入很多,却仍是一个失败者?
1999年,我到洛杉矶的第一个月就深刻地明白了一个道理:我要成为一名彻头彻尾的实战派!我要把每天的24小时开发成48个小时!因为残酷的现实让我懂得,做不到的任何“好想法”都是没有价值的。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化妆品公司的一线销售员。为了做好工作我需要每天打上百个电话,在这座美国最大的城市跑上百公里,和几十名潜在顾客接触。假如我坐在办公室里苦苦思考,在文案书桌上奋笔直书,抒写我脑海中千奇百怪的想法,妄图以此创造一番业绩的话,结果一定是死路一条。虽然我当时对公司的销售策略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但我能做到的就是拿到订单,用结果说话。那是非常艰难的一段时光。我从中总结出的一条重要原则就是:不管做什么,都必须行动起来,用结果说话。而且要采取“疯狂行动”,我才有可能实现计划80%的目标——这已经是不错的结果了。
现实——多数人都是“居家思考派”
几年后,我在洛杉矶街头用时5个月做了一项调查,题目是“你如何对待生命中的重大机遇”。从4月份到8月份,共计有1279人接受了我的采访,当面回答了这个问题。调查结束后,我拥有了厚厚的一摞数据,整理打印出来足足装了一个箱子。遗憾的是,很少人愿意“毫不犹豫地抓住机遇”,超过67%的回答都是“想一想再说”或者“再观察一下”。人们一边感慨自己怀才不遇,一边又谨慎地管制自己的双脚。
多数人都只能坐在家里思考——如何才能学习好,如何才能创业成功,如何才能成为黑客高手……诸如此类。哪怕他们已经看完了本书,心中的念头仍是想想就算了,很少去做。从心理学的角度,每个人都是一只“想看看外面的花花世界却迈不开腿的懒虫”。懒虫的智商往往是很高的,他看透红尘,思想超凡脱俗,经常能说出一些惊人之语;还有人动不动便指点江山,似乎外面的每件事如果交到他的手中,将会做得更好。但他不喜欢迈开双腿,只是说说而已。这个现象不难理解,你可能也有类似的想法。当你和机遇擦肩而过时,这正是让你失败的原因。
问题——过于权衡利弊,反而错过了行动时机
我的朋友周先生曾在洛杉矶和我一起卖了两年的化妆品,后来又一起开公司,做广告传媒、潜意识培训和行动力培训。他是一位出色的谋划家。和他共事是愉快的,因为他总能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想到一些奇妙的点子,这些点子对公司的发展有巨大的帮助。
2004年,周先生从美国回到北京,准备自己开一家传媒公司。他对中国的文化行业有长期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认为用不了几年,这个行业就将迎来春天。“将来的行业总产值会是惊人的,我认为这时是最佳的介入时机。”他说,“第一步是投资影视,找一些有才华但没有资金的年轻导演和编剧,通过对小成本电影的口碑营销奠定市场基础,一定能顺利地立足,接下来就看公司的运作效率了。”周先生有一份宏大的计划,他知道并且看到了未来的趋势。
距离成功,只差一步,那就是“抓紧动起来”。但是折腾了一年后,次年他又到美国做自己培训的老本行了。我询问原因,他的回答是:“公司的各项准备过程用了6个月,期间有一个剧本很有市场前景,不少制片公司都在竞价,可我反复考虑了十几天,正要出手时,对方告诉我剧本已经卖给光线传媒了。那是一家大公司,我的机会没了。”第一步便遭遇失败,让周先生心灰意冷。
我对此结果并不感到奇怪。他并不是一个能乾坤独断的人,也不擅长向陌生的领域迈出坚实的步伐。在美国时,我们去书店购书,他有时会徘徊在六七本书之间拿不定主意——每一本都不错,到底买哪一本?作为一个知识渊博的人,他会头头是道地向我分析每本书的特点:“这一本内容不够丰富,但价格合理;那一本观点实用,可价格昂贵……”
可他什么时候出手买呢?等到全部讲完之后,周先生喜欢反问我:“你看哪一本值得购买?”
权衡利弊并不是缺点,相反是成功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然而,当它影响到你的行动能力甚至掐灭你的行动动机时,它就会严重地削弱你“实现目标”的能力。因此,我在公司的日常管理中最欣赏的不是思维活跃的创意型员工——虽然他们也很重要。我最为欣赏的是那些创造力稍微差一些,但做起事来一根筋就像疯子一般努力的人。
在一次会议中,我对下属说:“你们每天只要拿出三成的时间用来思考,余下七成都要用于行动。”以我的经验来看,成功者多数都是能够快速行动、尽一切力量去争取和做到的人。那些每日在脑中分析各种利弊可能、思考过多的人,最后都很难避免失败的结果。
1.知道得越多,就越容易空想
善于思考是一个良好的习惯,但永远不要让自己成为那种“想得太多而做得太少”的人。不管你懂得多少知识,有多少让人激动的设想,都得力求做到,而不是呆在原地空想。想到了就要去做,让自己具备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即便在遇到挫折时,也不要给自己抱怨的机会。确立了行动至上的原则,你的生活和工作都会充满正能量。
2.必须先做起来,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有个参加了阿富汗战争的美军士兵接受采访,记者让他说说自己的保命法则,他冷冷地说:“很简单,先开枪,再瞄准。”哪怕计划尚不完善,未来仍不明朗,你也要在行动的过程中思考最佳的解决之策,而不是等万事想好了再行动。
在本书中,你会了解到追求结果的积极思维会为我们的人生带来多大的改变。就像我后来对周先生说的一句话:“当有些东西以现在的视野暂时看不清楚时,,你必须先向前走几步。做起来再说,而不是想好了再做。”永远停留在设想中,是失败者写在脸上的符号。
赶跑“时间盗贼”
多数人并不把自己的“拖延症”当回事,甚至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每时每刻都在挥霍时间。不管什么事情没做完,或者某项工作失败了,你可能只会随口说一句:“怪我没用心,唉,这次就算了,下次再努力。”拖延症成了失败者最好的借口?不少人恰恰是这么做的。正是这种对时间的浪费毫不留情地杀死你心中的梦想,让你的各种计划化为泡影。
俄勒冈州哈尔尼郡的一名学生凯泽尔抱怨我的“疯狂行动课”是对一个人残酷到极致的“压迫”,采用了各种方法对人的潜能进行逼迫。就像把人扔到一部高速运转的机器上来承受它无穷大的过载——没有时间选择,没有时间享受生活。显然,他必定是一位讨厌本书的年轻人。他说:“不是每个人都想成为强者,也不是每个人都想成功,我的目标是成为一名环游世界的旅行家,而不是压榨自己时间的工作狂人。”
“凯泽尔,你什么时候有了环游世界的梦想?”
“10年前。”
“那么,这个计划实现了吗?”
凯泽尔犹豫了一下说:“没有,但我总有一天会的。”
“总有一天会的!”这就是时间盗贼每天都对自己发下的誓言——我有一个好计划,它能极大地改变我的生活,让我成为富人、科学家、评论家……但我今天没做,准备明天再做。对他而言,生活的意义是不断地安慰自己,忘掉昨天的碌碌无为和无所事事,并把雄伟的计划书再往后推迟一天。当他无路可退时,又会开始抱怨时间不够用,仿佛自己的宝贵时间全都被别人用一堆的琐事浪费掉了。比如,凯泽尔把“环游世界”计划未能实施的责任推到了自己妈妈的头上:“每当放假时,她总是给我安排很多作业,消耗我的精力和时间,所以我一直没有走出旅行的第一步。”
可在我看来,偷走凯泽尔宝贵时间的正是他自己。凯泽尔太乐于享受每天上午的懒觉时光,以至于七天就可做完的假期作业,他会用掉让人崩溃的一个月。他是一面镜子——我们自己不是如此吗?一项重要的工作经常放到最后才开始,大把的时间都浪费在了休息、思考或者细枝末节、无关紧要的事情上。我们成为偷走自己时间的小偷,末了却抱怨时间根本不够用,用怨恨的情绪对待同事甚至老板。
▲拖延症有两种表现:第一种是你觉得时间还很充足,因此最后才行动;第二种是你只在嘴上说说,因此永远都是“明天再做”。
▲当你第一次说“明天再做这件事”时,一定会有第二次、第三次,直到你失去说“我想做这件事”的机会。
▲尊重时间才能利用时间。请相信我,在大多数时候,成功者都是赢在了比你更擅长利用时间,而不是懂得比你多。
要想做到,就必须学会高效地利用时间。本书将从心理学的角度以及从实用的层面解析每一种拖延行为背后的思维模式,指出如何解决和改变的策略,帮助你从根本上杜绝这种只说不做的行为模式。迅速地做出反应,采取果断的行动,以最快的时间和最简洁有力的手段实现既定的计划。要想成为这样的人,你就得成为时间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