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丛书的特点是以地区、学校为单位,首先系统整理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的整套中医药类教材。不仅可供研究专科学术参考,更可完整地呈现近代中医学校的中医课程体系、教材编撰等方面的特色。国医大师邓铁涛担任总主编,选取该校中医基础至临床各科教材近30种,连同该校校史,共整理成10个分册。
学校当时汇聚一批广东中医界名医,为教学需要,编撰了系列教材。这是近代中医首次编撰教材的创举,与上海等地的中医教育实践交相辉映,在民国时期得到全国医药团体联合总会和中央国医馆等的赞誉,是近代广东中医理论与临床学术成就的集中体现。这些讲义系统性和规范性较强,在今天仍有学习价值。因此,经过系统整理、点读加工,“民国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中医讲义系列”丛书的出版应运而生。
适读人群 :广大读者 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成立于1924年,由于得到南方发达的药业团体支持,学校办学规模较大,且一直延续到新中国初期,为广州中医药大学前身。作为近代很早的一批创办的中医学校之一,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办学时间长、教育体系完整、学生多且成材率高,为两广、港澳以至南洋各地侨界等培养了大批知名中医,著名中医药专家如邓铁涛、罗元恺、黄耀燊、李国桥、靳瑞等均为该校校友。
学校当时汇聚一批广东中医界名医,为教学需要,编撰了系列教材。这是近代中医首次编撰教材的创举,与上海等地的中医教育实践交相辉映,在民国时期得到全国医药团体联合总会和中央国医馆等的赞誉,是近代广东中医理论与临床学术成就的集中体现。这些讲义系统性和规范性较强,在今天仍有学习价值。因此,经过系统整理、点读加工,“民国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中医讲义系列”丛书的出版应运而生。
广东中医药专门(科)学校筹建于1913年,成立于1924年,一直办学至1955年,后来并入新成立的广州中医学院(现广州中医药大学)。作为近代最早筹设的中医学校之一,广东中医药专门(科)学校具有办学时间长、教育体系完整、学生多且成材率高等特点,现代著名中医药专家,如邓铁涛、罗元恺、黄耀燊、李国桥、靳瑞等均为该校校友,其附设的医院广东中医院(现广东省中医院)延续至今,已发展成为全国最知名的中医院之一。
民国中医学校的历史贯穿于近代中医药界争取学校教育权利的过程中。在当时的种种阻碍之下,中医药先辈积极探索,逐步建立和完善办学体制、课程体系、教材建设等,这对今天的中医药教育也有重要影响。中医教育从师承教育向学校教育转型,是影响中医百年来发展道路的重要事件,其转型既有内在发展的动力与需求,也有着外在的压力与制约。当中值得研究的内容很多,教材便是其大端。
民国中医学校教材,既保留传统体系与思维方式,又开始按照现代教育理念来分科编撰。其内容包含了很多当时中医名家的理论心得与临床经验,也体现了新教育模式的框架。广东中医药专门(科)学校所编撰的教材在民国时享有盛誉,在1929年全国医药团体总联合会的教材编辑委员会会议上,该校所编教材被认为“最完备”。中央国医馆成立后,收集各学校教材,又以广东中医药专门(科)学校选送最多,达84册。为了让这些颇有价值的教材能够为今人所利用,在新中国中医高等教育肇始60周年,亦即广州中医药大学成立60周年之际,我们对其中的中医药教材进行了点校整理,既可借以研究当时中医教育的情况,又可供学习名医的思想学术与临床经验。丛书中选入了惟一一种不属于医学科目的是《国文学讲义》,但书中亦有与医学有关的篇目,部分相当于今之《医古文》,教学方法很有传统特点,可供借鉴。该册作者廖景曾是对学校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人物。
本丛书共分10个分册,包括附编该校校史一册,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的支持下编辑出版。广东中医药专门(科)学校第九届毕业生、今年喜满百岁遐龄的首届“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欣然担任本丛书总主编,让后学倍感欣喜。在整理过程中,我们尽量保持讲义原貌,还原民国时期中医讲义特色。冀望本书的出版,能为中医药院校师生提供参考。
邓铁涛,国医大师,我国当代著名中医药学家,全国名老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早年毕业于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后曾任广州中医学院副院长,国家973专项首席科学家。主要著作有《邓铁涛医学文集》等数十种。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郑洪,中医内科学博士,中医医史文献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上以中医近代史、岭南医学流派、中医文化研究为主要方向。近年独立或首要作者创作出版的著作有:《医史传奇》(羊城晚报出版社,2006)、《岭南医学与文化》(广东科技出版社,2009)、《国医之殇----百年中医沉浮录》(广东科技出版社,2010)、《中西医道----中西医比较面面观》(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2)、《岭南摄生录》(南方日报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