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前若无南北路》里,陈燕妮通过自己亲历的海外日常生活,以及和家人去欧洲各国和日本旅行的各种经历,展现出不断变化中的西方现代生活的风格和人文观念,以及陈燕妮自己在多年旅美生活经验中所体验的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融合。《门前若无南北路》文风犀利酣畅,多有机智与幽默之语,是了解中西多元文化和感受世界旅行意义的优秀随笔集。
陈燕妮是成名很早的旅美中国女作家,她的《告诉你一个真美国》《纽约意识》《美国之后》《洛杉矶已久》等作品都曾在国内引起热议,她以旅居国外的身份,将中西方文化的对比展现给读者,让读者对中西方不同的文化、生活有了更多更真实的了解。这部最新的散文随笔集,集合了作者已在国外旅居20多年之余的更深切认识和感受,作者将国内外生活的感悟和对比,细致到了日常生活、旅行的各种安排和问题解决中,将国外的生活以更亲切的方式展现给了读者,也时时透露出她作为一个母亲的良苦用心,是她积累七年之后最新出版的优秀行走随笔集。
更多品牌店信息请点击:
似乎我每一次的自序都会从自己上一本书的出版时间上说起,这次似乎也不能免俗,因为从上一本到这一本,我还真是被时间这事延误了。
从上一本2006年的《陈燕妮:洛杉矶已久》到这一本《门前若无南北路》,间隔八年,这八年没写字也没闲着,基本上主要分神在儿童教育,也只在这几年我才彻悟“育儿”这一所谓完整女人的重要一扣。但在“重要一扣”方面我似乎也有所收获,对我所耽误的时间也算是弥补,本书中所收的若干篇章,写的都是这个。
本书所收文字有的年代久远,虽然最久远也只到八年之前,但在瞬息万变的社会流转中,今天再看还是有着落后于世的磨蹭。
有一天,听见一位国内电视大腕说,“宁静”的心态如今在国内已经是一种奢侈,我想补充的是,在国外寻找“宁静”,其实更奢侈。不宁静在国内是四处自找的,不宁静在国外是被迫接招的。接招之余写中国字,更需要见招拆招。
年岁递增,下笔的时候我更谨慎,而不是让激情命笔,龙奔蛇走,这样好就好在先给自己制造宁静,再让读者分享宁静。我因此很享受自己如今的年纪与现状。
现状是我们这整整一代人行将谢幕,把世界留给尚无法令纹却懂高科技的新人类,这么说来,宁静也是即将的必然。对此,我已准备停当。
我说过我当年苟活在中国南方名不见经传某工科院校的时候就一直憧憬着能过上以字为生的好日子,我前几天告诉我的儿子,正是当年的那种总不能得的向往,造就了我绝不放弃的意志,也正是当年的那种沦陷,给了我永不回头的动力。
中国文字给予我的是全盘再造。
当然,我也感激当年朴实无华的工科院校同学们给予我的巨大帮助,人生的道路上,他们注定是我的命定组成。前几天有铁道学院机械系车辆专业比我高出一届的老同学田宇日全家到访洛杉矶,我先是出席了他大女儿的加州理工学院(这是一所在世界上极其著名的美国理工学院)毕业典礼,再听他讲别后故事,我的这同学竟然已经是美国波音公司787型飞机制冷专业的总工程师了。
动笔写这篇自序的时辰恰好是美国感恩节的早晨,记得我儿子在这个感恩节的感恩作文中谢过三处,一是谢自然,二是谢时间,三是谢科技。我虽然真心觉得他之所谢颇具新意,但我本人还是延循老套只想谢读者。
借着这个机会,谢谢所有自1994年我写《告诉你一个真美国》起就一直关注于我的读者们,将近二十年了,我的勤奋和认真,你们知道。
我的唯一所能,仅剩一如既往。
陈燕妮
2013年感恩节早晨
陈燕妮,生于杭州,长于北京,毕业于上海铁道学院(该校目前已并入同济大学)机械系铁道车辆专业,曾任北京铁路局丰台保温车辆段助理工程师。后进入中国《社会保障报》社任记者。1988年赴美,先后担任美国《美东时报》记者、美国中文电视记者。1994年创办《美洲文汇周刊》,任总裁至今。自1994年起在国内出版《告诉你一个真美国》《遭遇美国》《美国之后》《洛杉矶已久》等近十本畅销著作。
思域
我所居住的洛杉矶
亲历湖人队胜利之夜
小贾斯汀的演唱会
我家的大麦町走了
那些个中外厕所们
大河之舞的谢幕
行域
我在2012年暑假去过的那些缤纷灿烂的地方
欧洲火车之经验
让我疑惑不解的日本人
所谓斗牛之围观死亡
我的巴塞罗那高迪不见了
我与柏林墙的过往和重逢
欧洲勇猛果敢的小偷们
我在台湾十一天
子域
儿子告别牙仙子
我儿子七岁考钢琴五级的前后左右
我陪儿子走完的这一程钢琴之路
事域
世博三天
灾域
汶川大地震时我正好身在成都
《门前若无南北路》:
说到这里,记得儿子在自己进男厕如厕的最开始几次中的一次后问我:“为什么有一个叔叔和我一起站着撒尿的时候冲着我说‘哇,你可真大’?”
2011年的圣诞在三亚,在解放路步行街口麦当劳方便的时候看到了那里门前的一溜女性长队,一时间让我有时空转换的疑惑。中国女公厕的长队一直都是按照厕格排的,每个厕格门外堵着一溜人,这看似秩序的排法其实不很公平,既让先来后到失去了秩序,也让整个进程加剧了拥挤。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够静下心来排成松散的一列,而不是全挤进不大的厕所,紧紧堵在每一个厕门前,大家都会多些从容不迫。
这几年回国,觉得国内的排队状况略有改观,但却还是急切有余、耐心不够,争先恐后的气息还在遍地开花。在国内三亚的居民小区里领取小区每天一趟的大巴乘车证,虽然基本上能保证人手一证,在领证的时候还是看到小区内的老人们把自己用来换发车证的证件几乎伸到了发放车证人员的鼻子底下,那一片苍老手臂的丛林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