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重点研究庞德《比萨诗章》的思想内涵,即从庞德所理解的新柏拉图主义和儒家思想出发,结合其中丰富多元的神话意象,在《比萨诗章》的碎片文本中,勾勒出一条新柏拉图主义的灵魂回归之路,或者说是灵魂上升之路。用庞德的话说,就是灵魂从“黑暗的森林开始,越过人类罪恶的炼狱,到达光明(即天堂)”的上升之路。与此同时,本书还揭示了《比萨诗章》思想内涵的矛盾性,论证了庞德理想天堂破灭的必然性。此外,本书也分析了庞德的亲法西斯和反犹思想以及他这种思想与他所理解的新柏拉图主义和儒家思想之间的关系,论证了他从追求至善走向暴力的深层原因,揭示了他这种复杂、矛盾的思想的迷惑性、危害性和危险性。
胡平的专著《庞德《比萨诗章》研究》即将付梓出版,这是他多年苦思、深究的成果,值得祝贺。
这部专著关注的重点是《比萨诗章》的思想内涵。《比萨诗章》是庞德《诗章》的一部分,内容庞杂,涉及人文社科的众多领域,加之碎片化的结构和多种语言的运用,要深入其堂奥自然比较艰难。胡平勇敢地涉足期间,并颇具匠心地选择了切入的角度。一是新柏拉图主义。作者在为庞德所理解的新柏拉图主义定位的基础上,勾勒出了新柏拉图主义的灵魂回归之路。二是儒家思想。在作者看来,经过庞德思想、情感和审美加工,《比萨诗章》中的儒家思想是诗化的和变形的,庞德以此来搭建儒家思想和新柏拉图主义对话与融通的桥梁。三是多元神话。《比萨诗章》中有丰富的神话内容,作者认为这些神话也经过了庞德的再创造,是为作家自身的身份重建和天堂幻想服务的。四是亲法西斯和反犹思想。作者梳理了上述思想在《比萨诗章》中的表现,探讨了作家从追求至善走向暴力的深层原因,并指出在庞德个性化的解读中,这些思想与新柏拉图主义和儒家思想并不矛盾,目标都是为了拯救西方文化,因此也带来了它的迷惑性和危害性。作者对这些思想的根源和实质的分析是客观的和清醒的。作者没有回避庞德思想的复杂性。著作的最后部分认为,《比萨诗章》中庞德思想复杂性的主要表现是,极权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对立、一神论和多神论思想的对立,以及两种对立的天堂观,而这种矛盾性最终导致了庞德哲学之思的矛盾和天堂梦想的破灭。
应该说,这部著作的思考是缜密的,分析是基本到位的,论证切入的角度也比较合理,主要观点如同一个聚焦点,统摄了整个文本,构成了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当然,这部著作涉及的问题比较复杂,作者在个别问题的阐述还不够透彻,这还有待于胡平今后的努力。但就总体而言,胡平的这本专著是成功的。
胡平的这部著作是以他的博士学位论文为基础的,作为他的导师,我见证了他的写作过程。胡平攻读博士学位前,对庞德的作品颇有兴趣,有过一些学术积累和前期成果。但是,将学位论文的方向定在庞德的《比萨诗章》研究上,这仍然需要勇气。国内外关于庞德及其作品的研究成果甚多,涉及领域广泛。胡平首先进行了长时间的相关研究史的梳理,发现先前的研究较多集中在庞德的诗歌和诗学研究、庞德政治经济思想研究、庞德哲学和神学思想研究、庞德传记和文献学研究这几个方面。《比萨诗章》的研究有较多空间。一方面,已有成果往往只是在论述庞德及其《诗章》时旁及这部作品,真正聚焦于此的研究仍较少见,而少量的专题研究也多集中于某个角度,如儒家思想等,缺少对其复杂的思想内容的综合性的研究;另一方面,对于这部作品的评价是有争议的,不同国度、不同时代、不同立场的学者给出了相距甚远的结论,中国当代学者应该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这给了他开始这一研究的底气。当然,这一底气还来自于他对这一课题的持续关注和学术积累,以及他的驾驭中外文字的能力。
我认识胡平快20年了,他硕士毕业后在高校任职多年,年过40选择读博。面对工作和家庭重担,他克服了诸多困难,以顽强的毅力,出色地完成了博士学位论文。这种情况,在我指导过的博士生中有好几位。较之年轻的同学,这些学生有他们专业上的优势,也有生活和年龄带来的压力。强烈的紧迫感催生这些学生时不我待的奋斗精神。他们的选题往往都是有一定积累的,难度较高,但最终成果也是出色的。他们所涉足的领域有的我并不熟悉,所谓指导其实更多的是研究方法的探讨和研究路径的切磋。与他们的交往,对我来说有时也是一个知识补课的过程。教学相长,此言不虚。对于胡平来说,新著应该是他学术道路上的里程碑,祝愿他日后长足进步!
陈建华
胡平,男,1966年出生,湖北仙桃人,华东师范大学文学博士。现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兴趣为英美文学和翻译。已在《中国比较文学》《当代外国文学》《山东外语教学》《外国语文研究》等刊物上发表了近10篇学术论文。
绪论/1
第一节《比萨诗章》中绕不开的话题/4
第二节《比萨诗章》的相关研究/5
第三节本书脉络/23
第一章《比萨诗章》中的新柏拉图主义/26
第一节庞德所理解的新柏拉图主义/27
第二节灵魂上升之路/38
第三节人神合一——灵魂上升的最终目标/74
第四节《比萨诗章》中的神秘主义/80
第二章《比萨诗章》中的儒家思想/93
第一节《比萨诗章》中诗化的儒家思想/93
第二节儒家思想: 事物遵循之某种准则/106
第三节《比萨诗章》中的儒家思想与新柏拉图主义/126
第三章《比萨诗章》中的神话/136
第一节多元神话杂合/136
第二节神话意象的变形/141
第三节神话: 一种诗意栖居的方式/146
第四节神话与自我身份重建/154
第五节神话与天堂幻想/171
第四章《比萨诗章》中的亲法西斯立场和反犹思想/177
第一节庞德的亲法西斯立场/178
第二节庞德眼中的墨索里尼及其法西斯政权/182
第三节庞德亲法西斯思想的迷惑性和危害性/187
第四节庞德极端的反犹思想/193
第五节庞德反犹思想的本质及迷惑性/196
第五章《比萨诗章》思想的矛盾性/201
第一节个人主义与极权主义的对立/202
第二节一神论与多神论思想的对立/233
第三节两种矛盾的天堂观/242
第四节天堂的破灭/247
庞德年谱/251
参考文献/260
后记/276
《比萨诗章》是20世纪美国诗人庞德史诗般巨著《诗章》里的一部分。《诗章》共117章。为了研究方便,学界常常根据不同诗章的具体内容或主要特点,给它们以不同名称。比如,诗章8-11为“马拉泰斯塔诗章”,诗章13为“孔子诗章”,诗章14-16为“地狱诗章”,诗章49为“七湖诗章”,诗章52-61为“中国诗章”,诗章62-71为“美国诗章”,诗章72-73为“意大利诗章”。此后,还有“掘石机诗章”(诗章85-95)、“王冠诗章”(诗章96-109)和“草稿与片断”(诗章110-117)。《比萨诗章》即诗章74-84,共11章,是庞德1945年被捕后在意大利比萨的一个美军训练营里完成的诗歌作品。1948年7月正式出版,1949年2月获美国首届柏林根诗歌奖(the Bollingen Prize),这是庞德唯一获奖作品。
《比萨诗章》是“20世纪最著名和最有争议的作品”之一。学界对《比萨诗章》的争议,焦点是诗歌与政治的关系问题。具体地说即如何看待《比萨诗章》中庞德亲法西斯主义立场和反犹思想的问题。以《诗刊》为首的文学刊物同另外一个文学刊物《周六文学评论》进行了激烈争论,前者以宽容的态度,对庞德及其《比萨诗章》表现出同情和理解;后者以尖锐的言辞对庞德和《比萨诗章》进行了批判和攻击。争论的结果反而使庞德及其《比萨诗章》更加知名。
近几十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一些庞德研究学者对《比萨诗章》的评价越来越高。有学者从庞德整个诗歌和《诗章》创作的角度看待《比萨诗章》,认为《比萨诗章》是庞德最好的作品。著名的庞德研究学者、庞德的至交、也是柏林根奖评审专家之一Noel Stock在其撰写的《庞德的一生》(The Life of Ezra Pound)中说,“《比萨诗章》很可能是庞德最好的诗作”。另外一个庞德研究专家J. J. Wilhelm对《比萨诗章》给予更高评价。在《伊兹拉·庞德的悲剧岁月1925-172》(Ezra Pound the Tragic Years 1925-1972)一书中,他写道:“大多数批评家认为《比萨诗章》是庞德最好的作品之一——如果不是最好的话。也有些批评家认为它算得上本世纪最伟大的诗歌”。Peter Makin在其主编的《伊兹拉·庞德〈诗章〉导读》(Ezra Pound’s Cantos A Casebook)一书的前言中也写道,“《比萨诗章》是庞德的代表作,无可争议”。M.L. Rosenthal and Sally M. Gall在他们合编的《现代主义诗歌系列:现代诗歌天才》(The Modern Poetic Sequence: The Genius of Modern Poetry)一书中指出:“《诗章》凡800余页。有人希望庞德从中挑选出他认为可以作为教学内容的诗章。但挑选并非易事,正如从惠特曼的作品中选出几首诗歌作为教学内容不那么容易一样。不过,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比萨诗章》是其中最出类拔萃的一组”。Alan Durant在其《庞德,身份危机:庞德诗歌及作品的再评价》(Ezra Pound, Identity In Crisis: A Fundamental Reassessment of the Poet and His Work)一书中这样评价《比萨诗章》的地位:“《比萨诗章》是整个《诗章》中被人们选编最多的部分,它引起世界范围内众多庞德学者的关注和阐释”。纽约大学比较文学教授Richard Sieburth在其主编的《比萨诗章》(Ezra Pound, The Pisan Cantos)的前言中说:“大多数批评家都认为《比萨诗章》是庞德的代表作《诗章》中最好的一部分”。美国学者杰夫·特威切尔-沃斯说,“《比萨诗章》包括庞德雄心勃勃的史诗中许多最著名的段落。自从1948年发表以来,它被广泛认为是整个《诗章》的华彩的部分”。Anthony Woodward在其专著《伊兹拉·庞德与〈比萨诗章〉》(Ezra Pound and the Pisan Cantos)一书说,“在庞德所有的诗章中,《比萨诗章》是最著名、最持久的范例”。韩国学者Yoon Sik Kim在其博士论文《大猩猩语言:庞德〈比萨诗章〉中的象形技巧》(Gorilla Language: Pound’s Pictographing Technique in the Pisan Cantos)的引言中说,“《比萨诗章》无疑是庞德最著名的作品,它是诗人的巅峰之作”。在该博士论文的第一章第一个副标题中,Yoon Sik Kim甚至把《比萨诗章》比喻成“皇冠上的珠宝”(The Jewel in the Crown)。
此外,还有学者从英、美现代诗歌史的高度来看待《比萨诗章》。Peter Makin在其主编的《伊兹拉·庞德〈诗章〉导读》的前言中这样评价《比萨诗章》,“《比萨诗章》在庞德的长诗中和在现代主义诗歌中是史无前例的”。美国学者弗雷德里克在其《现代与现代主义》一书中甚至说,“庞德的《比萨诗章》和乔伊斯的《芬尼根守灵夜》堪称现代史诗”。牛津大学教授Ronald Bush,在一篇题为《现代主义、法西斯主义和〈比萨诗章〉的创作》的文章中写道,“长期以来《比萨诗章》一直被认为是现代诗歌的里程碑”。“它对未来二十年的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论是罗伯特·洛威尔(Robert Lowell)的忏悔诗歌,还是查尔斯·奥尔森(Charles Olson)的冥想诗,都受益于《比萨诗章》”。
由此可见,《比萨诗章》在庞德诗歌创作中,甚至在英、美现代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