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灵魂本身--现代汉语宗教诗学》站在当代思想史的高度,立于文学发展的前沿,从现代汉语文学的价值根基出发,经由宏阔的历史观察、具体的文本分析,以及作家文化心态的细致勘探,深入考察百年现代性运动中汉语诗学与宗教的关系,并在多元文化的比较与对话中,探寻现代汉语诗学与思想的特点与缺损,并据此对20世纪启蒙运动的文化后果,进行了别开生面的反思,某些问题和观点,颇具洞见,发人深省。
唐小林,1965年出生,重庆南川人,文学博士。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副院长,硕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四川省比较文学学会理事。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教学和研究。曾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学术月刊》、《人文杂志》、《社会科学研究》、《读书》、《当代》、《十月》、《花城》等重要学术期刊和文学杂志,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文学评论若干。多篇论文被《人民日报》、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文艺理论》摘录或全文复印,有的被收入年度中国文论精选和面向21世纪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第一章 基督教进入现代汉语文学的方式
一 1915—1949:伦理话语
二 1949—1979:政治话语
三 1979—2009:宗教话语
第二章 作为现代汉语诗学的宗教质素
一 周作人:人的文学与普世观念
二 史铁生:从审美向宗教的跳跃
三 于坚:诗是经由存在通达神圣
四 北村:写作是与真理达成和解
第三章 作为现代汉语文学的宗教想象
一 禅境:《流云》小诗的小与大
二 《阿难》:人如何站出自身
三 《锁沙》:人性、神性的诗意构筑
四 从延河到施洗的河:《青春之歌》与《施洗的河》对读
第四章 作为现代汉语作家的或一限度:以郁达夫为例
一 卢梭:精神父亲与人文导师
二 黑色的光辉:欲望、沉沦与救赎
三 超越性亏空:汉语思想的现代性缺损
第五章 现代汉语诗学的现代性与可能性
一 现代汉语诗学的现代性与基督教
二 建立现代汉语宗教诗学导论
三 新启蒙视野下的现代汉语灵性文学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