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区耕地地力评价》是对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区耕地地力调查与评价成果的集中反映。在充分应用耕地信息大数据智能互联技术与多维空间要素信息综合处理技术并应用模糊数学方法进行成果评价的基础上,首次对齐齐哈尔市区耕地资源历史、现状及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它不仅客观地反映了齐齐哈尔市区土壤资源的类型、面积、分布、理化性质、养分状况和影响农业生产持续发展的障碍因素,揭示了土壤质量的时空变化规律,也详细介绍了测土配方施肥大数据的采集和管理、空间数据库的建立、属性数据库的建立与数据提取、数据质量控制以及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应用等流程的方法与程序,确定了参评因素的权重,利用模糊数学模型,结合层次分析法计算了齐齐哈尔市区耕地地力综合指数,为今后如何改良利用土壤、定向培育土壤、提高土壤综合肥力提供了路径、措施和科学依据,而且也为今后建立起为客观、全面的黑龙江省耕地地力定量评价体系,实现耕地资源大数据信息采集分析评价互联网络智能化管理提供参考。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区耕地地力评价》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术和科普融为一体,是黑龙江省农林牧业、国土资源、水利、环保等大农业战线各级领导干部、广大科技工作者、农林院校教师和农民群众掌握和应用土壤科学技术的良师益友,是指导农业生产必备的工具书。
序
前言
第一章 自然与农业生产概况
第一节 自然与农村经济概况
一、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二、自然概况
第二节 农业生产概况
一、农业经济概况
二、农业生产对土壤的影响
第二章 土壤形成过程、土壤分类与土壤分布
第一节 土壤形成过程
一、暗棕壤化过程
二、草甸化过程
三、钙化过程
四、盐渍化过程
五、沼泽化过程
六、生草化过程
七、熟化过程
第二节 土壤分类
一、土壤分类原则和依据
二、土壤命名法
三、土壤分类系统
第三节 土壤分布
一、土壤分布的组合规律与复区规律
二、土类分布
第三章 土壤基本情况
第一节 暗棕壤土类
一、草甸暗棕壤亚类
二、暗棕壤亚类
第二节 黑钙土土类
一、黑钙土亚类
二、石灰性黑钙土亚类
第三节 草甸土土类
一、草甸土亚类
二、潜育草甸土亚类
三、石灰性草甸土亚类
四、盐化草甸土亚类和碱化草甸土亚类
第四节 沼泽土土类
一、黏质草甸沼泽土
二、石灰性草甸沼泽土
第五节 风沙土土类
一、棕色生草风沙土
二、岗地风沙土
三、草甸土型风沙土
四、岗地黑钙土型风沙土
五、平地黑钙土型风沙土
六、风沙土类理化性状和肥力状况
第六节 水稻土土类
第四章 耕地地力调查
第一节 调查方法与步骤
一、调查方法
二、调查内容及步骤
第二节 样品分析及质量控制
第三节 数据库的建立
一、属性数据库的建立
二、空间数据库的建立
第四节 资料汇总与图件编制
第五章 耕地地力评价
第一节 耕地地力评价原则
第二节 耕地地力评价方法
一、确定评价单元
二、确定耕地地力评价因子
三、评价单元赋值
四、评价指标的标准化
五、确定指标权重
六、计算耕地地力生产性能综合指数(IFI)
七、确定耕地地力综合指数分级方案
八、归并农业部地力等级指标划分标准
第三节 耕地地力评价结果分析
第六章 土壤资源与耕地土壤属性
第一节 土地利用情况
第二节 土壤物理性状评价
一、容重
二、保水、透水能力
三、孔隙度
第三节 土壤化学性状评价
一、土壤有机质
二、土壤全氮和土壤碱解氮
三、土壤全磷和有效磷
四、土壤全钾和土壤速效钾
五、酸碱度(pH)和代换量
六、土壤微量元素
第七章 耕地地力等级划分
第一节 耕地地力划分原则
第二节 耕地地力划分依据
第三节 耕地地力等级分述
一、一级地
二、二级地
三、三级地
四、四级地
五、五级地
第八章 耕地区域配方施肥
第一节 耕地施肥区划分
一、高产田施肥区
二、中产田施肥区
三、低产田施肥区
第二节 分区施肥方案
一、施肥区土壤理化性状
二、推荐施肥原则
三、推荐施肥方案
第九章 土壤存在问题及改良措施
第一节 土壤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土层浅、腐殖质层薄、自然基础肥力不高
二、重用轻养、化肥投入比例不合理,耕地土壤肥力严重减退
三、耕地土壤沙化、盐渍化、沼泽化严重
四、土壤易旱、易涝
五、风蚀、水蚀造成的水土流失严重
六、部分土壤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
七、种植制度不合理问题
八、土壤污染严重
第二节 土壤改良利用措施
一、农业措施
二、生物措施
三、工程措施
附录
附录1 齐齐哈尔市区耕地地力调查与土壤改良利用专题调查报告
附录2 齐齐哈尔市区耕地地力调查与平衡施肥报告
附录3 耕地资源合理配置与种植业结构调整对策与建议
附录4 齐齐哈尔市区玉米适宜性种植评价报告
附录5 齐齐哈尔市区耕地地力评价工作报告
附录6 村级土壤属性统计表
主要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