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综合运用国内、外大量田野与文献资料,在19世纪末以来中国和新加坡的社会发展脉络,及中国、新加坡、东南亚乃至世界变迁的大背景下,从多元的视角考察了一代华侨僧人——转道的生命史。从转道法师对中、新两地佛教贡献的角度切入,全面、深入地研究了20世纪上半叶汉传佛教由中国传入并在新加坡扎根和形成体系的历史过程。该书是国内首部关于新加坡华人佛教的研究力作,不仅填补了空白,且有助于拓展中国佛教、华侨华人、公益慈善等诸多领域的研究。
福建地处我国东南沿海,早在三国时期,佛教就已传人这块充满生机的土地,并与生长在这里的人们结下了不解之缘,出现了诸如百丈怀海、黄檗希运、雪峰义存等杰出的佛门巨匠,而近代之太虚大师、弘一法师、虚云老和尚、圆瑛法师等以福建为道场,在中国佛教近代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纵观福建佛教的历史发展,它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一、寺院建筑规模宏大。譬如泉州开元寺、福州怡山西禅寺、鼓山涌泉寺、厦门南普陀寺、莆田广化寺等,皆雕梁画栋、错落有致、气势磅礴、雄伟壮观。
二、丛林道风严整有序。自百丈禅师创立清规以来,丛林生活的规范即成为僧团和合共住的信条,一直延续至今,仍为僧团必须遵守的制度。
三、重视教育,培养僧才。佛教教育一直为福建各名蓝古刹的大德先贤所重视,早在唐宋时期,即有各种形式的讲学活动。近现代的佛学教育则应首推太虚大师创办的闽南佛学院,圆拙长老开办的福建佛学院,当今国内外住持佛教的许多大德多为两院毕业生。
四、弘经布教,法音周遍。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福建佛教历来重视经典的传布与流通,宋代福州开元寺历40年雕刻出版《毗卢大藏经》(俗称“福州藏”),明清时期鼓山涌泉寺即刻版印刷佛教经典。斗转星移,现代由圆拙老法师发起和创立的莆田广化寺佛经流通处所印行的佛教典籍,对当代中国佛教的复兴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与作用。福建的法师,足迹遍及东南亚与港澳台地区,这些地区至今仍与福建佛教法谊绵延。
五、慈善救济,福利人天。经云:“佛心者,大慈悲心是。”本着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思想与精神,干百年来,福建佛教积极开展济世利民的慈善事业,诸如兴建桥梁、施医施药、赈灾济厄等方面,皆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感人事迹!
六、通俗信仰普及民间。佛教在福建的不断发展,与传统的儒家、道教结合,从而形成各种地方性的民间信仰,干百年来,广泛融入到福建人民生活之中。
萧梁古刹——福州开元寺方丈本性法师,年富力强,嗣法明呖长老,秉承佛心、师志,集国内专家学者之力,精选出古今中外50名闽籍(或闽地)高僧,编撰“福建历代高僧评传”丛书,此举不仅是福建佛教界的大事,也是中国佛教界的盛事。丛书的出版,不光为彰显福建自古为佛教文化之重镇,更期追踪古圣先贤,为中华佛教界树立崇高典范,其拳拳赤子之情,令人感佩不已。
是为序。
张文学,厦门大学哲学博士,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博士后,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研究学人,主要研究领域:中国宗教,海外华人,公益慈善等。应邀在新加坡、美国、加拿大等地开展田野调查和参加学术会议,在中、英文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绪论
第一章 转道出生的时代、地域与少年生活
一 时代背景与近代佛教
二 “泉南佛国”与“紫云传芳”
(一)出生地域
(二)家族渊源
三 童真出家与法脉传承
第二章 转道的青年时代:云游参学与担当大任
一 云游参学苦修晤道
二 崭露头角担当大任
(一)中兴厦门金鸡亭
(二)维护养真宫寺产
(三)住持厦门南普陀
第三章 因缘际会越洋弘法
一 转道抵星前的新加坡宗教形态
(一)闽粤移民南来与华人神庙的建立
(二)华人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华僧南来
二 转道南渡与住持星洲华人庙宇
第四章 开山建寺为南洋圣教之渊薮
一 “弘化南洋之砥柱”——新加坡普陀寺创办过程及启示
二 新加坡十方丛林之始——光明山普觉禅寺之创办过程及启示
三 转道和尚开创新加坡普陀寺、普觉禅寺之意义
第五章 倡办社团成星洲四众之联合
一 创设新加坡中华佛教会
(一)创设缘起:迎请中国高僧与联合南洋佛徒
(二)使命与愿景:振兴中华民族与振兴中华佛教
(三)临危受命:出版佛教刊物与普及正信佛学
二 发起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一)发起背景:受中国风气的影响而发起
(二)创办过程:自行筹备与参考中国经验
(三)深远影响:联合居士精英与关怀社会
三 倡办(英文)佛教会
(一)倡办背景:土生华人民族主义及文化认同变化
(二)创办过程:转道对土生华人成立自组织的支持
(三)产生效果:南北佛教共存与扩大中华文化传播
第六章 重兴泉州开元寺创办开元慈儿院
一 发愿重兴受请住持
二 “此间欢送彼欢迎”
三 重兴古刹变革制度
(一)重修建筑庄严佛刹
(二)制度变革十方丛林
(三)团结缁素倡建组织
(四)重视律学传承戒律
四 养老慈幼兴学育才
第七章 住持漳州南山寺开办佛化小学校
一 中兴祖庭住持漳州南山寺
二 教育救国办南山佛化学校
(一)佛化教育与国民教育
(二)爱国教育与革命教育
(三)停办原因与深远影响
第八章 古道热肠助力中国高僧
一 协助虚云和尚中兴祖庭
(一)助虚云和尚请藏
(二)助虚云南洋化缘
(三)援助鸡足山寺僧
二 道阶遗愿与中华寺重建
三与太虚法师“声气相通”
第九章 被误读的“恩怨”:与圆瑛的交往
一 邀请圆瑛来星及同兴开元祖庭
二 慈儿院风波与圆瑛法师的离开
三 正确解读二人关系及重要意义
第十章 首创星洲佛教刊物开启南洋佛教义学
一 首创佛教刊物宣扬正信佛教
(一)星洲首份佛教刊物《觉华》的创办.
(二)“一灯能除千年暗”:《觉灯》的问世
(三)《佛教与佛学》开中英文合刊之先河
二 筹创佛教学院开启佛教义学
(一)筹建星洲佛学院
(二)开办转道佛学园
(三)转道办学的意义
第十一章 转道和尚的佛教革新思想
一 改革佛教的动因
(一)佛教内部的腐败——非改革无以救佛教
(二)悲心救世之宏愿——改革佛教以救世界
(三)爱国与民族主义一一改革佛教与救国救民
二 倡导“僧伽生产”
(一)“生产”之必须
(二)“生产”之内容
(三)“生产”之实践
三 主张“佛化教育”
(一)教育要明确僧伽责任
(二)普及僧伽教育的办法
(三)推行僧伽教育的实践
四 “精神当确定手段当温和”
结语
转道法师年谱
参考文献
一 工具书
二 清末民国中国报刊及东南亚报刊
(一)中国报纸与期刊
(二)东南亚报纸与期刊
三 其他中文(包括中译文)资料
(一)专著
(二)期刊
(三)未刊文献
(1)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等
(2)内部资料、文史资料、调研报告等
(四)电子文献和现代报纸
四 外文期刊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