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学(供中医专业、中西医结合专业、针灸推拿及药学专业使用)》:
3.发展
两晋、南北朝时期,由龚庆宣所撰的我国现存第一部外科专著《刘涓子鬼遗方》问世。书中主要内容是痈疽的鉴别诊断与治疗,载有内治、外治处方140个。该书最早记载了用局部有无“波动感”辨脓,并指出破脓时,切口应选在下方。首创用水银膏治疗皮肤病,比其他国家早了6个世纪。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记载了许多简易有效的医方与外治方法。他提出用海藻治瘿,是世界上最早应用含碘食物治疗甲状腺疾病的记载。提出用狂犬脑组织外敷伤口治疗狂犬咬伤,开创了用免疫法治疗狂犬病的先河。
隋代巢元方所著《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现存最早论述病因病机的专著,书中对许多外科疾病包括40余种皮肤病的病因病理进行了阐述,如指出疥疮由虫引起,对炭疽的感染途径就认识到“人先有疮而乘马乃得病”。
唐代孙思邈的《千金方》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临床实用百科全书,书中记述的手法整复下颌关节脱位,与现代医学的手法复位相似;而其用葱管导尿治疗尿潴留的记载,比1860年法国发明橡皮管导尿早1200多年。该书记载的脏器疗法如食用动物肝脏治疗夜盲症等经验被后世医家证实了其科学性及有效性。此外,王焘的《外台秘要》载方6000余首,其中有不少是外科方剂。
宋代中医外科学的发展渐趋成熟,专著日渐增多。《圣济总录》提出了判断外科疾病转归及预后的“五善七恶”。王怀隐的《太平圣惠方》首载了用砒剂治疗痔核的方法,书中详述了痔、痈、皮肤、瘰疬等外科病证治,确立和完善了判断外科疾病转归及预后的“五善七恶”学说,提出扶正祛邪、内消托里等内治法则。
金元时期,医学思想异常活跃,出现了金元四大家,这对当时的外科学发展也有较大的影响。这一时期外科学的代表著作有:陈自明的《外科精要》、朱震亨的《外科精要发挥》、齐德之的《外科精义》以及危亦林的《世医得效方》。其中以《外科精义》影响较大,他首次把26部脉象变化和外科临床紧密结合起来,还指出外科病是阴阳不和,气血凝滞所致,为外科整体观念的建立作出了贡献。《世医得效方》是一本创伤外科专著,对伤科的发展有很大贡献,其提出的对脊柱骨折采用悬吊复位法,比西方提出悬吊复位法要早600多年。李仲南的《永类钤方》记载了挂线疗法治疗肛漏,提高了肛漏的治疗水平。
4.成熟
明清时期,中医外科学进入自身发展的全盛时期。此时,外科专著大量涌现,名医辈出,学术思想活跃,出现了不同的学术流派,最有代表性的外科三大主要学术流派为:以陈实功的《外科正宗》为代表的正宗派、以王维德的《外科证治全生集》为代表的全生派以及高秉钧的《疡科心得集》为代表的心得派。此外,明代薛己《外科枢要》,记载了有关外科病的理论、经验、方药,第一次详述了对新生儿破伤风的诊治。汪机的《外科理例》,主张外科病治疗“以消为贵,以托为畏”,并首创玉真散治疗破伤风。陈司成的《霉疮秘录》是我国第一部梅毒病专著,书中指出梅毒由性交传染且可遗传,并详细记录了应用砷、汞剂治疗梅毒的方法。此外,吴谦等著《医宗金鉴·外科心法》、余听鸿著《外科医案汇编》等,至今仍是学习外科的重要参考书。
近代外科方面有代表性的专著如吴尚先的《理瀹骈文》,该书集外治法之大成,主张以外治法通治内、外诸病,载方1500余首,以膏药疗法为主,治病范围遍及内、外、妇、儿、伤、五官等科。此外,还有马培之的《外科传薪集》及张山雷的《疡科纲要》等十几种外科专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