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罗国杰教授多年来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实践的思考与体会。全书分为六个部分,重点对思想道德教育与“两课”教学在新时期面临的挑战及在实践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时效性和针对性、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等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总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罗国杰(1928—2015),河南内乡人,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兼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社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伦理学会**届副会长、第二届会长,北京市伦理学会**、二届会长。2009年聘任为中国人民大学首批九位荣誉一级教授。著有《传统伦理与现代社会》《罗国杰文集》《以德治国与公民道德建设》《中国革命道德》等,在《人民日报》等报刊发表论文三百余篇。
导论
一、改进和加强思想品德课的教学
二、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三、把加强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提到更重要的地位
第一章树立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一、理想、信念与“三观”建设
二、激励青年奋发向上的动力
第二章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一、加强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二、新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
三、民族精神与先进文化
第三章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一、人生观和道德修养
二、关于人生价值观的几个问题
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四章注重道德传承加强道德实践
一、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二、继承和弘扬五四以来的中国革命道德
三、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提高道德素质
一、公民道德体系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
二、职业道德的重要作用
三、家庭伦理、家庭美德和家风建设
四、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迎接新的挑战
附录
“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师要身体力行思想道德修养的要求
一本凝聚集体智慧的创新之作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在物质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举世公认成就的同时,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在人民群众中间,我们广泛进行了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教育,大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在思想领域,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已成为我国意识形态中的舆论导向。正是由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成绩和作用,我国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正沿着正确的道路,健康地向前发展。
然而,我们还应该看到,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断蓬勃发展的同时,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腐朽思想,还不断地腐蚀我国的人民,西方的敌对势力还力图对我国进行“西化”和“分化”,以达到他们颠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目的。剥削阶级的政权虽然被推翻了,但是它们的思想是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的。正像列宁所指出的,剥削阶级的腐朽思想是不可能同它们的棺材一起埋入地下的,它们必然在人类社会中腐烂发臭,毒化人的精神,危害人类社会。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如果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不去占领,资产阶级和封建阶级的腐朽思想必然要乘虚而入,并从各个方面诱惑人们,夺取这一阵地,以便为它们的复辟创造条件。所以,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是深层次的思想斗争,它关涉到人们的理想、信念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与错误,关涉到我们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与成败,对于这一问题,我们必须把它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认真地加以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