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冼夫人的长篇传记插图小说,冼夫人生活于梁、陈、隋三个朝代,是我国闻名的俚族女首领,她一生致力于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反对叛乱掠夺和贪暴,高瞻远瞩,有勇有谋,是一位卓越的女政治家和军事首领,她保持了岭南一百一十余年的和平稳定,促进民族的融合和地方经济发展,周恩来总理曾称她是∶“我国历史上巾帼英雄第一人。”著名历史学家吴晗先生说:“她对当时当地人民生活安定和生产发展有贡献,对祖国各民族的团结、统一有贡献,这样的人物是应该肯定的,应该歌颂的。故事剧里有穆桂英挂帅,佘赛花百岁挂帅,杨门女将等剧目。我要向戏剧家们建议,为什么不写冼夫人呢?她的一生是值得也应该写成历史剧的”(1961年1月14日《光明日报》)。今天我们正在致力于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反对分裂,加强民族团结,构建大团结、大和谐的社会,本书以小说形式弘扬冼夫人精神,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小说以章回形式结构布局,文词典雅,情节曲折跌宕,人物栩栩如生。本小说风格独特,使人耳目一新。
冼夫人生活于梁、陈、隋三个朝代,是我国著名的南越俚族女首领。她一生致力维护国家安定统一和民族和睦团结,反对分裂和贪暴,保持了岭南的长期稳定,促进了岭南各民族的融洽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是一位伟大的军事家和政治家,被周恩来同志誉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冼夫人在岭南的历史,是一部沉甸甸的爱民史、爱国史,是我们当前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构建和谐社会的一章主旋律,一曲正气歌。至今我们国家还没有完全统一,弘扬冼夫人的爱国主义精神,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特殊的现实意义。
本书分上中下三册。一方面真实、艺术地描写冼夫人在梁、陈、隋各个历史时期,先后平定李迁仕、欧阳纥、王仲宣等叛乱,使岭南乃至国家保持稳定。另一方面,本书着力描写冼夫人扶夫参政,爱护百姓,开设学校,教化民众,主动请命于朝在朱崖,(海南岛)置州,使废置达600年之久的海南岛重归朝廷统治,又打破重重阻力,向朝廷揭发番州(广州)总管赵讷贪虐横暴,残酷压迫和剥削岭南人民的罪行,终于推倒赵讷,使岭南又归于稳定。作者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精深的理解,成功塑造了冼夫人这个“爱国爱民,团结统一”的光辉典范。全书结构布局恢宏壮观,情节曲折跌宕,人物栩栩如生,极其岭南文化特色。且文词典雅灵动,使人耳目一新,荡气回肠。
崔伟栋,广东电白人,1961年5月出生,系茂名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冼夫人文化研究基地电自工作站站长,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文艺批评家协会会员。著作有《水浒人物札记》等。长篇历史小说《冼夫人》插图亦为崔伟栋所作。
第十三章 寻仙歌咏浮山岭认义威扬黑竹庄
第十四章 落金梦断火龙发赣石波生战舰行
第十五章 歃血会盟讨叛逆上书请命领朱崖
第十六章 明义开宗母子论心诚恩结汉俚情
第十七章 黎母岭中群虎吼望儿洋上众龙吟
第十八章 奇缘缔结苦水井正气播扬椰风园
第十九章 撕肝肺军民哭虎逞异能猛将驱蛇
第二十章 建康会战成霸业绝境扶危触悲情
第二十一章 故人邂逅迷马寨亲父相逢袂青荒
第二十二章 万世功成朱崖岛一朝云涌南越天
第二十三章 人在虎窝未知险身登高处不胜寒
第二十四章 借棋劝帝开妙局遣子朝天释疑云
《冼夫人》中册后记
《冼夫人(中册)》:
严光文笑道:“竟是孟怀公的《姊妹歌》呐,唱得如此凄美铿锵,令人动容呀!”钱生畏叹道:“能将孟怀公此作入歌,这人不俗呀!”潘肃笑道:“我们快赶过去,看是何人。”
顺坡走了七八百步远近,众人已走出南山口。却见数株亭亭如盖的野荔枝树下,倚石蹲坐着一个砍柴的老汉,模样儿似有七十开外了,柴担搁在道旁,正在用荆条捆箍一只爆裂的瓦坛子。原来本土进山砍柴的樵子,担挑上都带有这样一口盛着白米稀粥的粗陶坛罐,另备有数枚自家腌制的咸辣酸三味黄榄。砍柴中途困倦饥饿时,先咀嚼咸辣酸三味黄榄,再喝了这坛子的稀粥,既可解渴消暑毒,又可抵饿困呢。老汉手里一边摆弄,口里一边唱完末尾一句:“可知山石斑驳处,便是姊妹血泪凝——”便停了下来。
潘肃拱手问道:“老人家唱得好歌呀!请问可是自做的吧?”那老汉抬头望了潘肃一眼,眯眼儿笑道:“说得轻巧,自做的?老头儿可没那本事。请问秀才公,你可做得出来这般好歌?”众人不禁大笑。严光文笑道:“他是做不出来,可我们这位秀才却可做出来呢。”冯宝忙使眼色打住。那老汉摇了摇头,笑道:“这歌儿是老汉听别人所唱,因此学会了。你们能做出这般好歌?老头儿不会信呐。刚才我从山上下来,听到你们的歌啦,那是甚么歌呐,摇头晃脑的,听着呀,就像吃了松尾庄招六顺的酒——酸死人啦。”众人愣了愣神,不禁又一阵爆笑。
严光文又笑问:“老人家呀,你一个人上山打柴,就不怕遇着猛虎?”老汉头也不抬,继续箍他的瓦坛子,口里道:“我砍我的柴,它走它的路,有甚么相干的……”老汉说到这里,仰起头来:“呵!是了,你们都说会做歌儿,那好,老汉刚才打柴时碰裂瓦坛子啦,正在这里捆箍着呐,忽然想到一句歌儿,便是,瓦坛爆,山藤箍,坛爆藤箍藤箍坛。正想不到下面词儿呐,哪位秀才公帮我说了下一句吧?”王望如问:“老人家您认字么?”老汉笑道:“哪有这个福呐。”
大家你看我,我看他,许久没有吭声。王拙看着若砚手中那柄破雨伞,出了一会神,忽然道:“老人家,雨伞烂,麻线补,伞烂线补线补伞,可好?”老汉双目放光,拍腿赞道:“这小哥就是聪明呐,我怎么就想不出来呢?”潘肃皱眉道:“以俚语入文,鄙俗不堪,且违悖法则,怕是不妥吧?”冯宝笑道:“子兰兄差矣!大俗即大雅呢,他这方土语,坛与藤音同,伞与线音同,这就有趣。俚语人文,更显高古呀!”
老汉已箍好坛子,拍拍双手,站起身来道:“太阳已落山,你们也该回去啦,老头儿得挑这柴担回家去哩。”说着话时,把那瓦坛子系在柴担上,躬身挑起,笑道:“回家去喽!”众人随那老汉的背影望去,前面广袤无际的野地里,蕉竹掩映,荔树成林,看不到首,也见不到尾,眨眼功夫,老汉的身影已没入荔林之中。
王望如感叹道:“登浮山数番,唯此番大殊于前。蕉荔之乡,竟闻弦诵之音呐。”钱生畏也欷歔不已:“这其实并不奇怪,究其缘由,都是护国夫人之功德呀。护国夫人威信礼义镇于俗,文华士生,才彦辈出,以至渐袭华风,侏离化为弦诵,荒梗之俗为之一变。今日所遇,实缘于斯。”
潘肃见冯宝只顾望着前面荔林出神,对众人所议了无经意,便问道:“孟怀公在想什么呢?”冯宝笑道:“我在想,这里山好水好,甚么时候,我退休了,能在这里结庐一间,没事时读读书,心满意足矣!”钱生畏接口咏道:“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倜兮,赫兮喧兮……”冯宝笑着打住:“汗颜,汗颜,我一时失言,险贻笑柄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