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光辉灿烂。本社继*辑《历代名家碑帖临习技法精解》(31本)第25届金牛杯优秀图书银奖之后,现推出第二辑《历代名家书法珍品》(32本)。
本套丛书邀请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省第八、九、十届政协委员,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广东省中国画学会理事许裕长担任主编,精选历代书法名家精品,如王羲之《兰亭序》、《十七帖》,孙过庭《书谱》、草书《千字文》等代表作。采用大8开,高清全彩影印,锁线装订,*限度地发挥图书的鉴赏功能。
傅山(一六○七一六八四),初名鼎臣,字青竹,改字青主,又有浊翁、观化等别名,山西太原人,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医学家、书法家。傅山于明亡后出家为道,自称为老庄之徒。傅山继承道家思想,《庄子》
中的人生智慧与思想方法对其有极深的影响。他曾以颜体小楷书写 《庄子》 一书中的 《逍遥游》《人间世》《外物》《则阳》等篇。其不仅书画皆名于当世,也擅长于经史,更因其医术高超而名传于世,著有《傅青主女科》《傅青主男科》等传世之作,在当时有『医圣』之名,并与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李颙、颜元一起,被梁启超称为『清初六大师』。
傅山出身于官宦世家,家学渊源,曾祖傅朝宣曾为宁化府仪宾、承务郎;祖父傅霖累官山东参议、辽海兵备,颇有政绩;其父傅子谟终生不仕,精于治学。傅山天资聪颖、博闻强记、好学不倦,且品性正直,少年即名声在外。明崇祯十六年(一六四三),傅山受聘于三立书院讲学。不久,闯王李自成起义军、清军先后进发北京,明朝灭亡。傅山闻讯写下『哭国书难著,依亲命苟逃』的悲痛诗句。为表示对清剃发的反抗,他出家为道,身着红色道袍,自号『朱衣道人』,别号『石道人』。朱衣者,朱姓之衣,暗含对亡明的怀念;石道者,如石之坚,意示决不向清朝屈服。不仅如此,他还同桂王派来的山西总兵官宋谦联系,密谋策划,初定于顺治十一年(一六五四)三月十五日在河南武安五汲镇起义。然而不慎泄密,宋谦被清军捕获,又供出了傅山。傅山被捕后经受住严刑逼供,坚贞不屈。出狱后,反清之心不改。他还南下江淮察看了解反清形势,与顾炎武结为挚友兼同盟,商定组织票号,作为反清的经济机构。虽然精神、勇气可嘉,但是明朝腐败透顶
、气数已尽,而清羽翼已丰、政权日稳,傅山发现复明是无望也无必要了,于是返回太原,隐居于城郊僻壤,自谓『侨公』,寓意明亡之后,自己已无国无家,只是到处做客罢了。
傅山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他的书法初学赵孟、董其昌,几乎可以乱真。但随后由于鄙薄此二人的为人,特别是清朝建立后,他对降元的赵孟更是不屑,转而对以身报国的颜真卿之人品与书品推崇备至,悉心学习,大字小字都以颜体面貌出现,而且在其中加入更多古拙生涩的意味,形成别具特色的『傅山颜体』。他的草书更是精彩,喜作大草,用笔以圆笔为主,特别注意笔画间粗细、浓淡、枯润、大小、刚柔等对比,同时在章法上独出心裁,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的正斜、伸缩、俯仰、避让等都处理得恰到好处,整篇的气势或如万马奔腾,或如疾风骤雨,令人惊心动魄、目眩神迷。近代篆刻大师、书法家邓散木在其所著《临池偶得》中说傅山的草书『没有一点尘俗气,外表飘逸,内涵倔强,正像他的为人』。除了书法实践外,傅山对书法理论也有极大贡献。他提出的『四宁四毋』理论是跨时代的经典,对书法乃至整个艺术范畴都有着极为普遍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此理论就是『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四句话。虽寥寥数语但意义深刻,即作书宁追求古拙而不能追求机巧,好的书法应是大巧若拙、含而不露;宁可写得丑些而不能写得有谄媚之态,应追求字的内在美;宁追求支离松散之象也不能有轻佻浮滑之趣;宁信笔直书、直抒胸臆,也不要矫揉造作、搔首弄姿,一切贵在自然。
古语云:『字如其人。』傅山的字迹恰如其人一样,特立独行、正直不阿、品性旷达,深得后世推崇和喜爱。其流传书迹有《草书千字文》《楷书金刚经》《丹枫阁记》《杜甫秋兴八首卷》《集古梅花诗》《贺毓青丈五十二得子诗卷》《四体书册》《晋公千古一快四条屏》《贺枫仲得孙手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