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内容系统全面,对国画创作进行了分类讲解,理论、技法、过程和实践紧密结合,注重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在实践中讲述国画创作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项目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本书共分三部分:基础教学篇、实践篇、作品赏析篇。书中配套二维码+MOOC,能够很好解决学生的实际需求。
中华民族是一个博大精深、包容万物的伟大民族,“继承传统,兼容并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和时代特征。中国画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文化沉淀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它体现了民族审美的习惯。
中国画的历史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特征,这种审美逐渐演化成为追求笔墨观、色彩观、线条观,表现内在精神、意境、情趣的特有审美思想,并体现在构图、用笔、用墨、用色等方面上。本教材力图把中国画创作放置到优秀的民族文化情景之中,通过学习来认识国画创作的分类、材料、技法、过程、观念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中国画的笔墨不仅仅是画面抽象的点、线、面或是表现物象的“造型手段”,也是个人的才学、修养、性情以及艺术家灵性、内在气质、审美思想等内容的综合表现。从字面意义上理解“笔墨”二字,人们往往以为就是用笔和用墨,谢赫“六法”中的“骨法用笔”,不仅专指用笔的技巧,更是推崇人的“骨”、“气”、“神”。荆浩在《笔法记》里说:“笔者,虽依法则,运转变通,不质不形,如飞如动。”墨者,高低晕淡,品物浅深,文采自然,似非因笔:笔墨一方面要求表现对象的真实,另一方面要求表现效果。而笔与墨相互生发,氤氲冲和所产生的气韵,恰恰构成中国画意境的“气韵生动”。中国的文入画家,首重画面意境,而意境的表达充分生动与否,基本取决于组成画面的笔墨。
意象造型是中国画最主要的特点之一。“画者画也,度物象而取其真”,绘画是一种创造,要透过事物的表象探究其内在生命的本质,“得意忘象”的意象才是绝似的“真象”。石涛的“不似之似似之”;黄宾虹的“惟绝似又绝不似于物象者,此乃真画”;齐白石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说的都是画家所创造出的具有形式意味的意象。
中国画在笔墨技法上积累了千百年的经验,凝聚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智慧,我们可以在任何一个历史段落上获得养料,得到启发。学习传统绘画所注重的是有序的继承,然而继承并不意味着墨守成规,只有不拘于法者才能大胆突破前人窠臼,敢于创新。
我们要继承传统中最优良、最具代表的文化,就需要认清自己,了解历史,了解中国画艺术造型的独特规律。在绘画上注重表现主观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重人格修养,重情感抒发,重自我表现的倾向,就是所谓“写意”的倾向,也是文人画的特点和文入画的本质特征。中国历代绘画是在与笔墨、造型、理法、境界等诸多艺术规律的不断探讨中发展、变化的。所谓“笔墨当随时代”,就是要在清楚认识传统文化的同时,更要清楚自己的文化立场,坚定信念,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第一章 国画创作概述
学习目标
第一节 国画创作基础理论知识
第二节 国画创作的过程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第二章 花鸟画创作
学习目标
案例导入
第一节 工笔花鸟画创作
第二节 写意花鸟画创作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第三章 山水画创作
学习目标
案例导入
第一节 水墨山水画创作
第二节 浅绛山水画创作
第三节 青绿山水画创作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第四章 人物画创作
学习目标
案例导入
第一节 工笔人物画创作
第二节 写意人物画创作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第五章 国画在陶艺装饰中的应用
学习目标
第一节 坯体装饰
第二节 釉彩装饰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第六章 国画在墙体彩绘中的应用
学习目标
第一节 山水画在墙体彩绘中的应用
第二节 花鸟画在墙体彩绘中的应用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参考文献
附录
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