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作家研究丛刊:马新朝研究》涉及的作者多达八十余人,内容多样,在编选体例的选择上,是需要认真斟酌的,无论如何编选,终究会有不当之处,还请方家不吝赐教,以便再版时修缮。
书分为四大部分,分别是“第一辑诗论”、“第二辑散文论”、“第三辑书法论”、“第四辑附录”。
第一辑 诗论
A 笔谈
唐晓渡 把秋天的声音越叫越高——读马新朝诗集《花红触地》
程一身 用词语提取事物的光——评马新朝诗集《低处的光》
程一身 退守者之歌——《花红触地》中的身体散落感问题
程一身 《黄土高天》的行动主体与乡村精神
谷禾 当代语境下的个人抒情——马新朝诗集《花红触地》阅读札记
霍俊明 拨开光和颂词,呈现那些阴影和沉默——读马新朝近作
刘海燕 这诗,如时间和风——读马新朝《低处的光》
杨四平 广阔的现代主义诗歌写作——读马新朝诗集《花红触地》
冷焰 进入语言内部把生锈的词擦亮——谈马新朝诗歌的语言品质
丁东亚 生命回音的缔造与“在场”的倾听——论马新朝的诗
韩作荣 新朝和他的诗
韩作荣 独特的“精神敏感性”创作
叶延滨 中原诗坛:从苏金伞到王怀让再到马新朝——从三位获得全国声誉的河南代表性诗人谈河南诗歌在全国的重要地位
杨志学 无限敞开的诗意
张延文 马新朝诗歌写作:一条通往现实的新途径
李少咏 回到日常生活的讲述——解读马新朝诗集《花红触地》
蓝蓝 朝向尘埃的努力——浅议马新朝诗作
丘河 诗歌“回家”与精神“返乡”——从《花红触地》看马新朝诗歌转向
琳子 感受和谐——马新朝短诗阅读笔记
吴元成 诗教朝宗归真元
B 《幻河》论
单占生 诗歌行动:在词语的困境中泅渡——马新朝长诗《幻河》简评
邓万鹏 诗坛陡起旋风——现代史诗《幻河》与马新朝
杨吉哲 词语的幻象之河——《幻河》漫评
李霞 惊醒《诗经》时代——试读马新朝的长诗《幻河》
方向真 《幻河》——现代的精神图腾
龙彼德 现代史诗的成功实践——评马新朝的长诗《幻河》
吴元成 全新的诗歌颠覆——关于《幻河》之批评
张不代 在悖论的诗风暴里我们收获——评马新朝长诗《幻河》
C 访谈
琳子 一个越写越好的人——马新朝访谈
单占生 诗歌是灵魂的事件——马新朝访谈
罗羽 当下诗歌艺术答问录——马新朝访谈
李霞 在一个人的内心行走——马新朝访谈
秋意 马新朝:在诗歌的幻河里畅游——马新朝访谈
王辉 千首诗轻万户侯——马新朝访谈
刘洋 《幻河》之后——闻一多诗歌奖获得者马新朝访谈
奚同发 访鲁迅文学奖诗歌奖得主马新朝
颜陈 鲁迅文学奖获得者马新朝:故乡是我创作的底色——访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诗人马新朝
D 《花红触地》评论
单占生 纯诗至高境界的体现
谢冕 永恒的哀歌
吴思敬 对生命的关注和对自我的拷问
杨匡汉 地气与诗心
程光炜 中年人的“脆弱”与离散
商震 《花红触地》裹挟的疼痛、静穆与丰厚
耿占春 借《花红触地》谈诗歌的感受力问题
赵勇 谈一点感受
何向阳 诗的品质
李霞 读马新朝诗集《花红触地》
唐诗 低调的诗写光芒
蒋登科 读马新朝《花红触地》有感
E 短诗赏析
易殿选 灵魂有光——走遍新朝的14首诗
海啸 马新朝:铁锈上的虚无企图再次滑向黑暗
杨志学 《瓦罐》的意义
龙彼德 对低处的光照
申艳 灯火照亮的乡情——马新朝诗作《细细的灯火》赏析
琳子 发散之美——读马新朝《你不知道这些》
尹聿 赏读马新朝的两首小诗
林格 村庄的位置——读马新朝Ⅸ烛光》
敬笃 一个时代的大风——读马新朝《大风之夜》
朱零 《人民文学》编辑手记
藤蔓蔓 经典的颗粒
程一身 马新朝:秩序的形成
F 热议(《低处的光》
李庚香 向诗人致敬
张一弓 作家应该有一颗悲悯和善良的心
南丁 诗歌的想象力
李佩甫 关于新朝的诗歌语言
郑彦英 关于新朝的诗歌
王绶青 忧患意识与古典意蕴
何弘 用诗意的眼光发现细小的事物
高治军 好诗应该有能力与时问抗衡
邓万鹏 从《低处的光》看马新朝的诗歌走向
高金光 变轨与调整——读马新朝诗集《低处的光》
杨吉哲 对觉察的物象表达
吴元成 让低处的光流动起来
李少咏 诗歌必须超越
田桑 让物自己去说话
靳瑞霞 只有低下来,才能发现生活
G 授奖辞与获奖感言
第三届鲁迅文学奖评委会对马新朝《幻河》的评语
第三届鲁迅文学奖颁奖会上马新朝的获奖感言
第四届闻一多诗歌奖评委会对马新朝的授奖辞
第四届闻一多诗歌奖颁奖会上马新朝的获奖感言
首届上官军乐诗歌奖评委会对马新朝的评语
首届上官军乐诗歌奖颁奖会上马新朝的答谢辞
H 诗与人
孟宪明 禅意与玄机——马新朝《低处的光》碎语
周良沛 马新朝的乡土诗
张书勇 关于一些形式的意味——马新朝诗集《乡村的一些形式》品评
宋默 马新朝,用诗心歌唱黄河
胡春才 马新朝,用诗歌松动黄河的板结和坚硬
……
第二辑 散文论
第三辑 书法论
第四辑 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