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中国通史》(原名《中国政治史》),是吕思勉先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上海成为“孤岛”的时候,为适应当时大学教学的需要而编写的历史学通俗读物。一经出版,颇受读者们的欢迎,曾数次重印,渗透着吕思勉用新方法、新思想来整理旧国故的精神。
《简明中国通史》是吕思勉先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上海成为“孤岛”的时候,为适应当时大学教学的需要而编写的。一经出版,颇受读者们的欢迎,曾数次重印。吕思勉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史学家,与陈垣、陈寅恪、钱穆并称为“史学四大家”。《简明中国通史》以时间为序,鞭辟入里地洞悉了中国历代王朝兴替的变化发展,堪称一书在手,中国历史全知道。
只为遇见一本好书
——“温故”出版缘起
来到书店,看到架子上漫山遍野的图书,一瞬间您可能会比较茫然:即使此时心中怀有满满的求知欲,却也不知道该从何入手,选一本书回去慢慢阅读。
真正让我们想要阅读的一本好书,里面可能并没有太多高深的理论术语,却能用朴实的话语娓娓道来,并一针见血地指出精华所在;可能并没有旁征博引,却能够带你迅速看清整个问题的前因后果,三言两语便可解开你虽不解却从未深究过的疑惑,使你恍然大悟后顿生耳目一新之感。
也许这正是一本好书的模样:有自己的观点,能够迅速带领读者熟悉并且深入理解一个领域;既能轻松阅读,又值得反复在纸张上回味。
这也正是我们做这套“温故”小书的初衷:遴选出颇具文化积淀的读本,可能已经出版多年,但即使以今天的视角看来,仍是读来令人惊喜的文字,颇具阅读的趣味;这套丛书的作者,多为一派之宗,如史学大家吕思勉,著名词学家龙榆生,以及与王国维、吴梅并称“戏曲三大家”的齐如山等,这些大师以大手笔写小文章,如山间清风朗月,如清泉漫过岩石,读后令人心中澄澈,头脑清明,并带来思考的启发。
这些经过智慧润泽、沉淀过的文字,凝聚着前人的心血之作,并不会因为时间的故去而失去光彩,埋没在时间之中。如今重温它们,领略前辈大师们所看见的境界和高度,思索一番后豁然开朗,方不辜负前人的努力。
为了保留阅读的原汁原味,在本次出版中我们仅修改了少量的错别字,对成书年代的特定称呼、地名、用法等予以保留。
一壶清茶,一盏暖灯,开启一段温暖的阅读旅程,与大师把臂同游智慧的海洋,再享受一段独自思考的乐趣,阅毕心中充实自在,也算是人生一大快事。
愿这套小书与您共度一段有质感的时光。
吕思勉(1884—1957),字诚之,江苏常州人,中国现代历史学家。出身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家贫,12岁以后在父母师友的指导下研读史书。16岁自学古史典籍。1905年起,先后在苏州东吴大学、江苏省立师范专修科等校任教,学生中有后来成为文史大家的钱穆、赵元任等人。1926年起,任上海光华大学国文系、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抗战期间,归乡闭户著书。抗战胜利后,重返光华大学。1949年后,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作为我国现代史学家,吕思勉先生知识渊博,学术造诣高,与陈垣、陈寅恪、钱穆并称为“史学四大家”。他在中国通史、断代史和各种专史领域都做出了独到的贡献,其史学专著《中国通史》、《白话本国史》、《中国近代史》等,均为后人的学习研究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第一章 中国民族的由来
第二章 中国史的年代
第三章 古代的开化
第四章 夏殷西周的事迹
第五章 春秋战国的竞争和秦国的统一
第六章 古代对于异族的同化
第七章 古代社会的综述
第八章 秦朝治天下的政策
第九章 秦汉间封建政体的反动
第十章 汉武帝的内政外交
第十一章 前汉的衰亡
第十二章 新室的兴亡
第十三章 后汉的盛衰
第十四章 后汉的分裂和三国
第十五章 晋初的形势
第十六章 五胡之乱(上)
第十七章 五胡之乱(下)
第十八章 南北朝的始末
第十九章 南北朝隋唐间塞外的形势
第二十章 隋朝和唐朝的盛世
第二十一章 唐朝的中衰
第二十二章 唐朝的衰亡和沙陀的侵入
第二十三章 五代十国的兴亡和契丹的侵入
第二十四章 唐宋时代中国文化的转变
第二十五章 北宋的积弱
第二十六章 南宋恢复的无成
第二十七章 蒙古大帝国的盛衰
第二十八章 汉族的光复事业
第二十九章 明朝的盛衰
第三十章 明清的兴亡
第三十一章 清代的盛衰
第三十二章 中西初期的交涉
第三十三章 汉族的光复运动
第三十四章 清朝的衰乱
第三十五章 清朝的覆亡
第三十六章 革命途中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