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不是专门的文艺理论家,但他们的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经典论著,有大量关于文学艺术的论述,有对文学艺术实践精细而深入的马克思主义的分析,蕴含和集中体现着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本原理,是一百多年来蓬勃发展、兴旺发达的包括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论在内的全球马克思主义文论的起点、本源和基础。因此,我们要在文艺批评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首先要学习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文艺理论思想,充分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原典所阐释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立场、观点、方法,正确地指导中国当下社会主义文艺的健康发展。
一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马克思主义文论的起源和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文论的诞生是文论史上的变革
(二)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奠定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理论基石
二 马克思恩格斯奠基的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主要思想
(一)文艺在整体社会结构中是人类精神生活中的社会意识形态形式
(二)文艺是人在精神活动中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
(三)文艺创作与文艺批评的原则和方法
三 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后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文论思想
(一)文艺反映社会生活的革命的能动的反映论
(二)美学批评与历史批评有机结合的典范性杰作一托尔斯泰评论
(三)加强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的可贵探索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文艺理论思想》:
这个思想在马克思的1857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做了经典表述。这个表述没有在虚假意识的含义上运用意识形态概念,而是把意识形态概念完全中性化,成为一切观念意识的总称。马克思指出,“在考察这些变革时,必须时刻把下面两者区别开来:一种是生产的经济条件方面所发生的物质的、可以用自然科学的性指明的变革,一种是人们借以意识到这个冲突并力求把它克服的那些法律的、政治的、宗教的、艺术的或哲学的,简言之,意识形态的形式”。对于马克思主义文论至为重要的是,在这个经典论述中,马克思把艺术称为“意识形态的形式”,对其进行社会本质的说明。这里关于艺术的判断也是全称的和中性的,即在实际社会生活中,一切艺术都是“意识形态的形式”。艺术是意识形态的形式,就成为马克思认识艺术的社会本质的根本性思想。必须认识到,《(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已经和《德意志意识形态》对意识形态的界定有根本的区别了。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意识形态作为一种虚假认识,是错误的,是可以用正确的认识来纠正的。而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意识形态不是一个哲学认识论问题,不是一个认识方面的是非对错问题,而是人们在社会生活的生产方式中处于地位、处境必然产生的某种意识观念的问题。对这些意识观念的意义内涵,所具有的各种不同甚至对立的形态,不能在认识论层面上判断,而只能在人们的社会存在基础上研究和认识。马克思不是抽象地在认识论方面,而是具体地在社会存在本体论方面提出了意识形态问题。因此,这个意识形态概念不是贬义的,而是客观、中性的科学概念。马克思在对意识形态进行规定时,不是判断其正确或错误,而是把意识形态的作用、功能、意义,特别是不同的意识形态代表着人们在生产关系中不同的地位、利益、诉求的问题提出来。因此,文艺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特别是在直接描写社会生活的作品中的思想感情是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那么,意识形态在社会变革发生之时,对社会的意识形态作用就有正向的推进和反向的阻止两个方向的动态走向。文艺在这个时刻的意识形态取向就有新旧之别,革命与之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