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音乐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为指向,述说了自己与音乐之间的各种故事。既有自己学习各种乐器,比如吉他、二胡、箫、笛子等的小故事和经历,也生动描绘了与音乐有关的各路师友的形象,譬如老顽童般的《花溪》主编廖国松、交响乐发烧友《花溪》主编袁政谦、音响达人大表姐夫罗哥、痴迷音乐*后却患上精神疾病艰难度日的八姑父等。因此本书不仅仅是作者一个人的音乐记忆,更是作者身处的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里贵阳这座城市中普通百姓的音乐记忆。同时还收录了作者的音乐随笔、乐评文章,以及受音乐启发而创作的小说、散文等,譬如《印象中的二十九个华语歌手》是对80年代至90年代中国流行音乐代表人物(邓丽君、王菲等)的精彩点评,以及《漫话摇滚》《黑胶唱片》《在高艳津子家听吴彤唱无字歌》等。
在本书中,音乐被还原成相关的音乐事件、音乐故事、音乐小说、音乐传记,将我们引领到一个独具魅力的人与音乐互动共生的世界,具有城市场域中浓厚的音乐人类学意味。独特的音乐视角,折射出一座具体的城市、一个特定的时代、一个个体的人和一群人的生活状态和生存面貌,必然会引起很多读者的共鸣。
戴冰的作品变化多端又保持一种自成一体的纯粹。鲁迅文学奖、冰心散文奖得主 潘向黎
循着声音的密纹,是青春,是记忆,是旧岁月中的激情、燃烧和静美。一把吉他,和弦上的音乐,映托着作家戴冰回望的姿势与真情。鲁迅文学奖得主 李浩
以音乐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现实问题为指向……将音乐人类学的种种理论隐含于音乐故事之中,将音乐道理还原为相关的音乐事件、音乐故事、音乐小说、音乐传记。金志远博士
读完戴冰新作,犹如与他一起走过了那段音乐编织的岁月。该书通过深描和主位客位视角的转换,将我们引领到一个独具魅力的人与音乐互动共生的世界。陈雪英博士
博尔赫斯在一篇谈论惠特曼的短文中说,一个人老是不停地写作,最终会想写出一本包括了所有书的书。我在写作本书的过程中也经历了类似的心态:开始时我只打算写一篇两千字左右的小东西,好去交《文汇报》专栏的差。但写着写着,我发现两千字根本不可能概括记忆的渊薮里那些经历、那些人和那些事,于是我把它们分成了若干的段落和章节我还是不满足,认为只是我一个人说是不够的,只是当下的我在说也是不够的,于是我把别人写下的相关文字,以及我从前写下的相关文字,都以附录的方式添加进去;我觉得文本的拓展和互动,也就是视角的拓展和互动,同时是时间和空间的拓展和互动。接下来,我发现我真正隐秘的愿望还不止于此,而是想借这本书,借音乐这个切口,折射一座具体的城市、一个特定的时代、一个个体的人和一群人的生活状态和生存样貌。由此,这本书最终变成了一个枝蔓横生的拼贴性质的文本。事实上,这本书最早的名字就是《时间拼贴的吉他》和《吉他拼贴的时间》。
这种方式曾让我犹豫过那么一段时间,怀疑它会让一些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心神游离,不过我最后觉得没关系,因为回忆本来就是心神游离和枝蔓横生的。
这些文字的主体部分,曾以同名专栏的方式在《文汇报》上连载,责任编辑是潘向黎女士,她曾当着我一个朋友的面表扬过它们,让我非常难堪。谢谢她的鼓励。
2013年,这本书在贵州人民出版社初版,责任编辑是谢丹华女士,设计是张人。张人也是我们当年一起玩音乐的伙伴,还记得那时我们觉得用拨片是一种很酷很专业的表现,只有他,某个晚上,沮丧地对我们说,他怎么也不习惯拨片,觉得还是用手指更自如些。我私心里其实大有同感,但虚荣心作怪,仍然坚持用拨片。今天我得承认,在这一点上,他比我诚实。向当年的张人学习。
2016年,拙作《穿过博尔赫斯的阴影》在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余慧敏女士、赵金女士(该书责编)和黎金飞老弟到贵阳来做新书分享会,其间,他们在青岩的百无一用书店看到了《声音的密纹》,当场就决定重新出版。所以,我还得感谢百无一用书店,感谢书店的女主人胡莉娅女士。是的,你没看错,名字跟略萨那本《胡莉娅姨妈和作家》的女主角一模一样,我给朋友介绍她时都说:大作家略萨的夫人胡莉娅。随便提一句,张人也是百无一用书店最早的发起人之一,这次,我还是请他来设计封面,我觉得这次的封面比初版那本更好。
还要感谢崔健、杜应国、李浩、金志远、陈雪英等老师和朋友,以及我的表弟邹欣,他们都为这本书的写作和出版提供了支持。
表弟邹欣看完书稿后,给我打电话,说这是一个小地方的人,在一种小心翼翼的心态下写出来的。我不知道这是一种委婉的批评,还是只是一种客观描述。我从来没问过他,以后也不打算问。我心存侥幸,也许两者都不是,而是一种表扬呢。
2018年7月21日
戴冰,中国作协会员,鲁迅文学院第八届高研班学员,《文汇报》专栏作家。出版小说、散文随笔集多部。现居贵阳。代表作有学术随笔《穿过博尔赫斯的阴影》等。
自序
我想要一把吉他
有关吉他的记忆片断
词曲练习
诗与歌词
迪斯科与《夜色阑珊》
迈克尔·杰克逊:《真棒》
音像公司、阿帆、杰克逊和《短夏》
董重
蒲菱
在张建建家的客厅里
在高艳津子家听吴彤唱无字歌
贵州大学小礼堂的摇滚讲座
《都市人格》与《北京故事》
《摇滚梦寻》
乐手、歌手、舞手
少年宫舞厅
乐评
音乐与文字
和音乐有关的四个师友
我家的几套音响设备
黑胶唱片
打口带和铬带
和音乐有关的六个家人
我想要一把吉他
电吉他
吉他之外的五种乐器
印象中的二十九个华语歌手
我最喜欢的两个歌手
吉他终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