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向世界的丝绸之路》分八个章节向读者介绍了中国丝绸及蚕桑文化的发展历程,从历代织造机构到各朝的服饰文化都有介绍,同时,该书还详细介绍了丝绸之路的形成和发展,梳理了丝绸之路千年来成为东西方文化六流纽带的脉络,向读者介中国丝绸对东西方文明所起到的巨大影响。除此而外,该书还介绍了我国丝绸工业的近代历程,回顾了新中国丝绸工业的发展和壮大。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饲养家蚕和缫丝织绸的国家,几乎所有的地方都能生产丝绸。秦汉时期,丝织业发展迎来了第一个高峰,随着汉代中国对外交流的增多和文化影响的深入,丝绸的贸易和输出达到空前繁荣的地步。贸易的推动使得中原和边疆、中国和东西邻邦的经济、文化交流进一步发展,著名的“丝绸之路”就在此时出现了。“丝绸之路”是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陆上商业贸易路线,从运输方式上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从古长安出发,一路西去,经过中亚、西亚,跨越陇山山脉,穿过河西走廊,通过玉门关和阳关,抵达新疆,沿绿洲和帕米尔高原通过中亚、西亚和北非,最终抵达非洲和欧洲。
“海上丝绸之路”以中国东南沿海为起点,经东南亚、南亚、非洲、最后到达欧洲,起于秦汉,兴于隋唐,盛于宋元,明初达到顶峰。
五千年来,“丝绸之路”对中国历史作出了重大贡献,也对人类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丝绸之路”己成为世界经济和文化交流的代名词。用“丝绸之路”来形容古代中国与西方的文明交流,贴切写实而又富有诗意。从西汉张骞奉汉武帝派遣,三通“西域”,到东汉时期的官方使节甘英出使大秦(古罗马帝国);从唐初著名高僧玄奘西游印度,满载佛教经典而归,到明朝初年郑和七下“西洋”,遍访马六甲、波斯湾、红海乃至非洲东海岸,中华民族的先人,前赴后继,向世界各地传播着中华文明。
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哈萨克斯坦、印度尼西亚时,先后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强调相关各国要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新丝绸之路概念的提出,不仅表达了中国与世界持续开展经济合作的意愿,而且具有包容性的文化内涵。丝绸之路精神的核心——和平、友好、开放、包容,让我们循着古人的伟大足迹,将灿烂的中华文化带给世界。
前言
第一章 天赐福祉
天虫作茧
中国神树
蚕桑崇拜
纤维皇后
蚕宝西传
第二章 筚路蓝缕
丝绸的起源
丝绸的成熟
丝绸的发展
第三章 柔曼绚烂
形形色色的丝织品种
埋在地下的华美丝章
五彩缤纷的印染刺绣
寓意丰富的丝绸纹样
第四章 华美致远
张骞“凿空”西域
丝绸之路的形成和发展
海上丝绸之路
第六章 霓裳羽衣
历代织造机构及丝织业分布
战国秦汉服饰
魏晋南北朝服饰
隋唐服饰
辽宋金服饰
元代服饰
明代服饰
清代服饰
……
第七章 斑斓蚕乡
第八章 丝绸新貌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