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一切乱象最主要的问题根源,在于价值的失落,对自己没有原则,对社会没有责任,对国家没有信心、对生命没有信仰。在中国日益富强的今日,我们要担心的是,如何不让中国人穷得只剩下钱?我们想要一个怎样的中国?中国人想过什么样的日子?我们希望后代子孙如何想起我们?而这些正是作者想要带给我们的思考。 本书秉持学术研究的严正态度,深入浅出地介绍中国文化各主题的深层意蕴,并辅以生活实例及历史故事,避免纯学术研讨的枯躁与晦涩;以厘清近百年来对传统文化的误解与成见,帮助当代国人理解传统文化的智慧与真精神为宗旨。
这是一本可读性很强的国学读物,作者娓娓道来 ,讲述中国文化的神奇精彩与来龙去脉。
作者杨雅雯是一位很有涵养的年轻人,成长于台 湾,就学于名校台大与北大,获台大学士与北大硕士 、博士学位,执教于澳门。前些年,我应邀到澳门科 技大学演讲,结识了作者,觉得她的人如同她的名。
我列席了她组织的读书会,与大学生们一道读《论语 》。她时常给读书会的学生发电子邮件,与同学们谈 人生理想,谈如何读书。她指导学生社团———国学 社的同学们编《明志》学刊,学刊上发表同学们稚嫩 地读《论语》的体会,也刊发她自己的美文。她说: “大家生命的成长,永远是身为老师的我最牵挂、最 在意的。”她用心灵、用行为,引导学生成长。
雅雯有很深的文化底蕴,读过不少古书,涉及经 史子集四部。她有志写一本书,以讲故事的方式,介 绍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这本书终于写成,现在摆在 读者面前。
她平素很有慧心,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又在中国 文化通论课的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互动,不断修改自 己的讲义,教学相长,匠心独运,以青年容易接受的 方式,完成了这部情文并茂的著作。
我读了这部书稿,深深地被作者打动,边读边击 节赞叹!我虽然也略懂一点中国文化,但若让我写一 部中国文化的书,可能会平铺、古板,实在不会用这 种吸引人的方式来写作。通读全书,我觉得本书有值 得称道的三大特点: 第一,以精彩的历史故事为引子,展示了国学中 各部类、各领域、各思潮流派的精华,画龙点睛,格 外传神。她希望年轻人通过听故事来懂中国,这些故 事都经过她的拣择。
作者说:《论语》里有个故事说孔子的学生子游 受邀治理武城这个地方,孔子去看他,听到了百姓唱 歌的声音,便笑着说:“杀鸡焉用牛刀?”言下之意 是子游拿治国的“乐”来教化武城这个小地方,未免 太小题大做了;子游很正经地回答老师说:“我以前 听老师说,君王学道就会慈爱百姓,百姓学道就好教 。”孔子很潇洒,当下就跟其他学生说:“子游说得 对!我刚才是开玩笑的。”可见,对孔子来说,“乐 ”是治理国家、调和人民性情极重要的方式。作者说 :中国古音里没有Fa和Si两个音,所以听起来中 正平和。用完全的古音谱出来的歌,最经典的就是电 影《笑傲江湖》的主题曲、黄沾作的《沧海一声笑》 ,当我们哼起这首曲子第一句“沧海笑”时所发出的 五个音,正好就是古乐中的五音顺序;这首歌不但没 有使用Fa和Si,而且没有任何升、降音,所以全 曲听来中正平和、气势磅礴;唱完之后,我们心底自 会有一份浩然之气油然而生。有什么样的音调,就会 有什么样的音乐;有什么样的音乐,就会造就什么样 的心境与人品,也就会造就什么样的民族与国家。
作者又说:《春秋》可以说是孔子一生学问、知 识的博士论文,要读这本论文,不能不知道孔子的论 文题目,不是“春秋历史概览”,而是“天道法则范 例大全”。
欲知五经四书、史部要籍、诸子百家、儒释道三 教、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唐诗宋词等,读者都不难 从本书中找到最基本又最准确生动的答案。本书还启 发您进一步思考、共鸣与反省。
第二,以古代政治、经济、社会、教育、艺术、 宗教为珠玉,以中国文化史的发展脉络为线索,串串 珠玉,交相辉映。作者善于抓住主脉,深入浅出,立 意隽永。
例如,第六章末,作者写到,范滂从容就义之前 ,与母亲道别。一千多年后,苏东坡母亲教小东坡读 《后汉书》,读到了范滂,不禁叹息。小东坡问妈妈 :“我如果当范滂这样的人,您准许吗?”苏妈妈答 道:“你可以当范滂,我怎么就不能当范妈妈呢?” 又如,第七章,作者写到,公元304年开始,中 原进入五胡十六国的乱世。虽然不少士族仓皇南迁, 但更多大族选择留在北方继承祖业,比如河北清河崔 氏,可以说是留下来的世家大族中的第一名门,北魏 时期的崔浩更将这个家族的声望带到顶峰,也坠到谷 底。崔浩父亲崔宏已是北魏拓跋氏的吏部尚书,专管 文武百官;崔浩历经北魏道武、明元、太武三朝,当 到国防部长,一次次帮明元帝出谋划策,终至统一北 方;太武帝时又多次力排众议,击败夏、柔然、北凉 等西北边境大患,解除了北魏南北腹背受敌的困境, 并打通西域商道,活络了经济与文化的交流。……然 而,崔浩及其家族遭逢了灭顶之灾。与崔浩同是北魏 重臣的高允,行事风格和崔浩截然不同,其结局迥异 。
作者的评论是:“一部中国史,以利之眼观之, 则尽是分赃、妥协;以气节观之,则尽是人的尊严回 荡天地之间,千载之下犹撼人心弦。两千多年,当然 有肮脏污秽,也有光明磊落,端看我们愿意如何认取 它。” 还如,在第九章,作者指出:民间乡党亲族中也 有自发的自治组织,比如北宋陕西蓝田人、张载弟子 吕大钧,是学者、是官员,也是中国地方村规民约的 创始人;他在回乡守丧期间创订了《吕氏乡约》,对 于村民的日常生活、人际交往各种事务都有一原则规 定,其主旨为“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 难相恤”,包括个人修身、齐家之道,平常礼尚往来 、红白喜事彼此帮忙,非常时期遭遇灾难更要体恤互 助共渡难关,遇有过失要互相规过劝善……重教化胜 于律法,才是最好的政治方式。儒家学者到各地当官 、讲学的空档,也会聚集村民讲解乡约,点点滴滴移 风易俗;后来这种村民自治的形式在中国农村普传, 与范仲淹创立的义庄制度,为中国农村自治奠定了经 济与文化两大基石。
欲知西周封建制、秦汉郡县制、汉代文治政府与 礼制经济、由察举制到九品中正制到科举考试制度、 从文学艺术瑰宝到艺术精神、书院、乡约与义庄,以 及佛教、基督教及中外宗教文化交流史等,读者不妨 细读本书,慢慢体会。作者在史的追溯中,陈说、评 论古代社会制度与文化思想的利弊得失,不断启示读 者领悟中国历史的精神! 第三,文字流畅,形式活泼,图文并茂,辅以补 充引文、延伸阅读、课后习作等,有助于大、中学生 与市民理解中华文化,意味深长,引人入胜。
一开篇,作者评明末文人张岱写女人,只用了“ 其孤意在眉,其深情在睫,其解意在烟视媚行”,不 写樱桃嘴、不写柳叶眉,更不写粉胸细腰,便将歌女 朱楚生的傲骨与款款情深刻画入微。
作者是年轻人,她天天与青年学子打交道,在讲 述古典时,常常冒出网络流行的新词及类似《金陵十 三钗》等新的中外影视片的桥段。例如,作者说:现 实人生是,我们如果不是在烦恼这个,就是在担心那 个,各种念头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电视上满大街的帅 哥美女,偏偏超市里排在我前后左右的都是穿着汗衫 趿着拖鞋的大妈大爷。英国黛安娜王妃人生下半场过 得多么抑郁、走得多么凄凉!古今中外,科技在发展 ,但人生的本质从来没变过,生老病死、生离死别, 谁能躲得过?那么,人生究竟要追求什么?人生里有 永恒的快乐吗?庄子的“逍遥”,便是对这个疑问的 回答。《逍遥游》是《庄子》的首篇,开篇就拉了只 神奇玄怪、又是鱼又是鸟的庞然大物出场。由此而引 入庄生主张的精神自我的超拔飞越。
作者又说:我们今天常说儒家是统治者的统治工 具,仿佛儒者们一旦当了官,过去所学的就是拿来伺 候皇帝的,却忽略了从孔子开始,多少儒者犯颜直谏 ,孔子作《春秋》,需要多大的勇气?子贡直言鲁哀 公违礼失名,岂不顾虑生命安危?更别说司马迁为李 陵而遭宫刑、魏征谏太宗而成就贞观之治,一直到晚 清,也还是有林则徐、张之洞这些恪尽职守、不惧外 侮、秉笔直书的忠臣;这些只是其中的荦荦大者,那 些记录在史书、地方志、街谈巷语、文人笔记、孔庙 牌位上,为了心中的正道与理想而不惜牺牲生命的儒 者,两千年来多如繁星,照耀中国历史长河的天空。
书中通过故事及引申,讲述、点评了不同时代不 同阶层的中国人的社会理想、精神价值与气节操守, 特别是其中恒久的意义。当今世界,尤需我们反哺文 化之根源,守先待后,推陈出新。这是文化自觉、文 明对话的基础。本书每一节是一串珠玉,每一章是若 干串珠玉的连接,全书则是珠玉的缀合。雅雯以极高 的智慧梳理中国文化史,比较与贯通古今中西的文化 ,全书处处透显出她的史德、史识、史才、史慧。我 认为,这是不可多得的一部佳作,对我们文史哲研究 者也极有启迪。我郑重地向读者推荐本书。
是为序。
郭齐勇 癸巳年深秋于武汉大学
序言 郭齐勇
自序
第一章 文化中国与中国文化
一、文化中国
二、中国
三、中国文化
第二章 远古的跫音——五经之《尚书》、《诗》、《易》
一、《尚书》
二、《诗》
三、《易》
第三章 思想的奠基——五经之《礼》、《春秋》
一、《礼》
二、《春秋》
第四章 万古明灯一孔子
一、仁
二、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三、学不厌,诲不倦
第五章 黄土地上的思想家
一、墨家
二、道家
第六章 文人与礼制政治的肇始
一、文治政府
二、儒家的理想政治
三、礼制经济
第七章 新民族的融合与新宗教的传入
一、佛教的传入与兴盛
二、佛教与政治
三、中国文化面对外来文化的态度
第八章 唐代政法与中国艺术精神
一、唐代科举制度与政法体制
二、禅宗
三、中国艺术精神
第九章 教化政治与儒学的复兴
一、中国的教化政治
二、儒学的复兴与三教融通
三、书院学术与平民教育
第十章 中西接触与中国文化的展望
一、中西文化交流
二、近代中国文化的困境
三、当代中国文化的困境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