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风所播,成为流派,画史姓氏,亦既夥颐。要之大家杰出,诣臻神妙,多师造化,几于化工。其最著者,如荆浩之写太行山,董元之写江南山,米元章写京口江山,黄子久写海虞山水,诸如此类,又皆因其所居之地,朝夕目睹,各有不同,一一施之于笔墨,历世久远,衣钵相承,矩步绳趋,墨守家法,古今名流赖以勿替,直接薪传,全凭口授而已。
夫虞廷作绘,五采彰施;周代象形,六书傲始;记述图画,由来旧已。《易》日: “道形而上,艺成而下。”上焉者视道为高深,口能言而语不详;下焉者习艺之庸俗,言无文而行不远。国画精微,迭经蜕变,若断若续,绵数千年而弗坠。初非古人立说,代远年湮,无所征引。而群言荟萃,支离躇驳,未能芟繁就简,提要钩玄,如丝之引绪,如肉之在串者,此诚学者之忧也。方今怯卢梵书,遐陬重译之艺术,滂溥宇内,英奇才俊之士,将欲举其殊形异制,曲意附会而沟通之,以为自古至今,绘事变迁之迹,胥系乎此。不谓知新原于温故,竞委贵于寻源,由架刀而柔毫,分作家与士习,雅格独创,逸品弥遒。董玄宰所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方可作画,其旨深矣。盖画之有法,肇于古人,著之载籍,非徒夸远游务泛览也。古者方技一门,列于志乘,一都一邑之间,绘事传世,代有名人。学风所播,成为流派,画史姓氏,亦既夥颐。要之大家杰出,诣臻神妙,多师造化,几于化工。其最著者,如荆浩之写太行山,董元之写江南山,米元章写京口江山,黄子久写海虞山水,诸如此类,又皆因其所居之地,朝夕目睹,各有不同,一一施之于笔墨,历世久远,衣钵相承,矩步绳趋,墨守家法,古今名流赖以勿替,直接薪传,全凭口授而已。廊庙山林,青蓝特出。既精鉴别,手摹心追;思兼众长,独抒己见。
郑午昌(1894~1952),现代书画家、美术史家、出版家。原名郑昶,号若龛,别署丝鬓散人。擅画杨柳,有“郑杨柳”之称;书学褚遂,融魏碑,并参画笔自成一格。曾任中华书局美术部主任,后创办汉文正楷书局,推广其首创的汉文正惜字模。历任国立杭州艺专、上海美专教授等职。主要著作有《中国画学全电》(中华书局1929年出版)、《中国美术史》(中华书局1935年出版)等。
序
自序
第一篇 实用时期
第一章 画之起源与成立
第一节 画之起源
第二节 画之成立
第二篇 礼教时期
第二章 夏商周秦之画学
第三节 图画应用与三代政教
第四节 周秦间之画家
第三章 汉之画学
第五节 概况
第六节 画迹
第七节 画家
第八节 画论
第三篇 宗教化时期
第四章 魏晋之画学
第九节 概况
第十节 画迹
第十一节 画家
第十二节 画论
第五章 南北朝之画学
第十三节 概况
第四节 画迹
第五节 画家
第十六节 画论
第六章 隋之画学
第十七节 概况
第十八节 画迹
第十九节 画家
第二十节 画论
第七章 唐之画学
第二十一节概况
第二十二节画迹
第二十三节画家
第二十四节画论
第八章 五代之画学
第二十五节概况
第二十六节画迹
第二十七节画家
第二十八节画论
第四篇 文学化时期
第九章 宋之画学
第二十九节概况
第三十节画迹
第三十一节画家
第三十二节画论
第十章 元之画学
第三十三节概况
第三十四节画迹
第三十五节画家
第三十六节画论
第十一章 明之画学
第三十七节概况
第三十八节画迹
第三十九节画家
第四十节画论
第十二章 清之画学
第四十一节 概况
第四十二节 画迹
第四十三节 画家
第四十四节 画论
附录一 历代关于画学之著述
附录二 历代各地画家百分比例表
附录三 历代各种绘画盛衰比例表
附录四 现近画家传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