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师范大学的百余年发展历程中,历史学科始终占有重要地位。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今天的北师大历史学院业已成为史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是国家“211”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单位,首批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予权单位。拥有国家重点学科、博士后流动站、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等一系列学术平台。科研实力颇为雄厚,在学术界声誉卓著。
近年来,北师大历史学院的教师们潜心学术,以探索精神攻关,陆续完成了众多具有原创性的成果,在历史学各分支学科的研究上连创佳绩,始终处于学科前沿。特别是崭露头角的部分中青年学者的作品,已在学术界引起较大反响。为了集中展示北师大历史学院的这些探索性成果,也为了给中青年学者的后续发展创造更好条件,我们组编了这套“北京师范大学史学探索丛书”,希冀在促进北师大历史学科更好发展的同时,为学术界和全社会贡献一批真正立得住的学术力作。这些作品或为专题著作,或为论文结集,但内在的探索精神始终如一。
第一章 易学源流
一、《易传》——综合百家、超越百家的大智慧
二、秦汉易学思想的发展
三、易学与汉代辞赋
四、疑经变古思潮与宋代易学考辨
五、钱大昕的易学成就
六、杨向奎先生易学研究述略
七、易学的基本精神:和谐与创新
第二章 经典探微
一、《孝经》的作者与成书年代
二、《穀梁传》中的重民思想
三、汉代《穀梁》之学一度兴盛的原因
四、钱大昕的《诗经》研究
五、钱大昕论历代小学经典
第三章 经学综论
一、经学的早期发展
二、汉代经学与制度建设
三、汉代经学与教育发展
四、两汉经学与史学的双向互动
五、汉代经学与山东儒生
六、荀悦的经学思想与汉代今古文之争的终结
七、20世纪前半期儒家经典研究述略
八、20世纪后半期儒家经典研究述略
第四章 汉代史家与史籍
一、董仲舒与司马迁的学术关联
二、刘向、刘歆父子的学术人生
三、《七略》中史籍未能独成部类的根本原因
四、刘向《列女传》的版本问题
五、刘向《列女传》的社会政治思想
六、刘向《列女传》的史学价值
七、刘向《列女传》的文学成就
第五章 清代以来的史学发展
一、《宋史·道学传》在清代的论争及其影响
二、钱大昕的史学批评
三、钱大昕的史籍辨伪
四、《贺新郎·读史》与毛泽东的史学思想
五、一个全新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体系
墨家的义利观与《易传》也有一定的相似之处。《系辞》中多有“利天下”之语,如“致远以利天下”“立成器以为天下利”等,其侧重点在于公利,而墨子提出“兴天下之利”,也是要反对谋取私利。《系辞下》中说“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日义”,指出管理财物,端正言辞,禁止百姓为非作乱就是义。由此可见,《易传》中并非不主张利,而是把利和义结合了起来。关于这一点,在墨了思想中也有所体现。如《墨子·经上》言:“义,利也。”《亲士》谓“君子之道也,贫则见廉,富则见义,生则见爱,死则见哀”,提出了“富则见义”的思想主张。这与《系辞》把利与义结合起来的看法相近,由此可以想见墨子与《易传》之间的密切关系。
又如法家,其用狱尚刑的观点在《易传》特别是《象传》中亦有所体现。例如,《蒙卦·象传》:“利用刑人,以正法也。”《噬嗑·象传》:“雷电,噬嗑。先王以明罚敕法。”《丰卦·象传》:“雷电皆至,丰。君子以折狱致刑。”《旅卦·象传》:“山上有火,旅。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狱。”这些都说明,《易传》蕴涵着以德治为主而又必须辅之以刑罚的思想倾向,而这其中又不乏法家思想的影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