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材从心理学视角阐释传播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和议题,涵盖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范畴,兼顾新媒体传播中的新态势。主要内容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绪论,阐明传播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及理论流派,介绍传播心理学在国内外的发展历史与现状;第二部分介绍传播者心理,涉及传播者的自我意识、观察判断、印象管理、有效倾听、移情能力、情绪情感调控、创新应变等传播能力和素质;第三部分介绍接收者心理,涉及接收者的注意状态、信息处理、需求动机、心理发展、态度变化;第四部分介绍新媒体与传播心理,包含网络与人际传播心理、心理学视角下的网络舆情、谣言传播的心理研究等。
本教材拓宽传播研究视野,除大众传播外,还对其他传播类型,诸如群体传播、人际传播中的心理现象进行分析梳理,填补了国内同类教材的空白;另外,专辟章节对社交网络等新媒体传播中的心理现象给予关注,具有时代感和前沿特征。
陈锐,博士,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传播心理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主讲传播心理学、传播心理研究方法、质化研究、基础统计等课程,研究领域为传播效果与舆论引导、影视产业与受众心理等,主要著作有《少数民族地区电视传播效果研究》《政法舆情危机应对实务手册》等。
倪桓,博士,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传播心理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师。主讲传播心理学、人际传播、积极心理学等课程,研究领域为新媒体传播心理、传播与心理健康等,主要著作有《手机短信传播心理探析》。
余小梅,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心理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传播心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讲普通心理学、传播心理学、广告心理学等课程,研究领域为传播心理效果、心理素质、心理测量等,主要著作有《广告心理学》《主持人心理素质》等。
第一部分 绪论
第一章传播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传播心理学的研究范畴
第二节传播心理研究的方法
第三节传播心理学研究纵览
第二部分 传播者心理
第二章 传播者的自我意识
第一节 自我意识是什么
第二节 传播者的自我认识
第三节 传播者的自我体验
第四节 传播者的自我调节
第三章 传播者的观察判断
第一节 传播者观察判断的心理机制
第二节 经验对观察判断的影响
第三节 观察判断的方法与技巧
第四节 观察判断中的偏见
第五节 观察判断中的归因
第四章 传播者的印象形成及印象管理
第一节 传播者的印象形成
第二节 传播者的印象管理
第五章 传播者的有效倾听
第一节 倾听是什么
第二节 倾听的障碍
第三节 如何进行有效倾听
第六章 传播者的移情能力
第一节 移情是什么
第二节 传播过程中移情的发生
第三节 培养传播者的移情能力
第七章 传播者的情绪情感调控
第一节 情绪情感概述
第二节 传播者调控情绪情感的方法
第八章 传播者的创新与应变
第一节 创新与应变的心理特征
第二节 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方法
第三部分 接收者心理
第九章 接收者的注意状态
第一节 注意的特征与类型
第二节 传播中的注意研究
第三节 传播活动中引发接收者注意的方法
第十章 接收者的信息处理过程
第一节 接收者的感觉和知觉
第二节 接收者的记忆
第三节 接收者的思维
第四节 接收者的认知
第十一章 接收者使用媒介的动力系统
第一节接收者的动力系统的内涵
第二节 接收者的需求层级
第三节 接收者的动机类型
第十二章 接收者的心理发展特征
第一节心理发展理论
第二节 心理发展阶段与对应传播内容
第十三章 接收者的态度变化
第一节态度的形成
第二节 影响接收者态度变化的因素
第四部分 新媒体与传播心理
第十四章 社交网络与人际传播心理
第一节网络人际传播的特征
第二节 网络人际传播的心理研究
第三节 社交网络中的亲密关系
第十五章 心理学视角下的网络舆情
第一节网络舆情概说
第二节 网络舆情与心理研究
第三节 网络舆情与网民心理
第十六章 谣言传播的心理研究
第一节谣言传受者的心理动因
第二节 网络谣言的心理特征
第三节 应对谣言的心理策略
附录
附录一 传播心理学研究10年回顾与思考(2000—2010)
附录二 拓疆与融合:传播学与心理学的交织
——基于CSSCI数据库1994—2017年相关文献的实证分析
附录三 新闻与传播心理:现状与未来
附录四 历届新闻与传播心理研讨会暨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传播心理
专业委员会年会概述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