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九章,内容包括:协商民主之基本意涵,西方协商民主的理论渊源与基本价值,中国协商民主的意涵与文理,中国协商民主的本质、形式与地位,中国协商民主之理论渊源与理论体系,中国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发展与运行,中国业务性协商民主,中国事务性协商民主以及中国协商民主的发展趋向。
导论
一、民主是一个发展性概念
二、协商民主之于中国的历史必然性
三、协商民主之于中国国情的必然性
四、从政治协商走向协商民主
章 协商民主之基本意涵
节 西方协商民主之学理界说
一、决策机制说
二、治理形式说
三、社会活动说
四、公民社会说
第二节 协商民主之构成要素
一、协商主体
二、协商议题
三、协商场域
四、协商过程
五、协商原则
六、偏好与共识
第三节 协商民主与代议民主之比较
一、理论基础之比较
二、适用领域之比较
三、决策模式之比较
四、路径依赖之比较
第二章 西方协商民主的理论渊源与基本价值
节 西方协商民主的理论渊源
一、自由主义
二、共和主义
三、社群主义
第二节 西方协商民主的基本价值
一、弥补自由主义之缺陷
二、推动权力秩序之合理化
三、促进公民文化之发展
第三章 中国协商民主的意涵与文理
节 中国协商民主的意涵
一、中国协商民主的语义解释
二、中国协商民主的内涵解读
三、中国协商民主的制度形式
第二节 中国协商民主的文理
一、中国协商民主的文化渊源
二、中国协商民主的文化表征
三、中国协商民主的文化价值
第四章 中国协商民主的本质、形式与地位
节 中国协商民主的本质
一、中国协商民主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二、中国协商民主是以人为本的民主形式
三、中国协商民主是理性民主
四、中国协商民主是包容性民主
第二节 中国协商民主的形式
一、协商民主的一般分类
二、中国协商民主的分类
第三节 中国协商民主的地位
一、历史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和宪法的正当性渊源
二、现实地位:国家基本制度的基石
第五章 中国协商民主之理论渊源与理论体系
节 中国协商民主之理论渊源
一、中国“和”、“中”、“礼”等传统政治文化
二、中国近代以来的民主共和思想
三、马克思主义的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理论
第二节 中国协商民主之理论体系
一、中国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理论
二、中国党统一战线理论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第六章 中国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发展与运行
节 中国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一、中国党至三次代表大会
二、两次国共合作和重庆政治协商会议
三、解放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民主实践
四、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第二节 中国政治协商制度的发展
一、蹒跚起步时期
二、稳步发展时期
三、高速发展时期
第三节 政治协商制度的运行机制
一、政治协商的原则
二、政治协商的主体
三、政治协商的议题
四、政治协商的形式
五、政治协商的程序
六、政治协商的监督与激励机制
第七章 中国业务性协商民主
节 立法协商
一、从“立法民主”到“立法协商”
二、立法协商之要素
三、立法协商之实证
四、立法协商之价值
第二节 行政协商
一、行政协商之意涵
二、行政协商之理念
三、行政协商之实证
第三节 司法协商
一、司法协商之意涵
二、司法协商之正当性
三、司法协商之理性定位
第八章 中国事务性协商民主
节 中国事务性协商民主实践的兴起
一、地区经济发展促成事务性协商
二、民主政治建设推动事务性协商
三、新型治理理念助力事务性协商
第二节 中国事务性协商民主实践的典型模式
一、民主恳谈会模式
二、村民代表会模式
三、居民议事会模式
第三节 中国事务性协商民主实践之意义
一、国家治理角度
二、公利角度
第九章 中国协商民主的发展趋向
节 协商民主法治化
一、协商民主法治化的必要性
二、协商民主法治化的可行性
三、协商民主法治化的路径
第二节 政治协商的多元化
一、政治协商要素的多元化
二、政治协商模式的多元化
第三节 业务性协商的常态化
一、立法协商的常态化
二、行政协商的常态化
三、司法协商的常态化
第四节 事务性协商的普及化
一、促进事务性协商民主与基层选举民主的协调共进
二、注重事务性协商民主与公民自治的相辅相成
三、建构与完善事务性协商民主的运行机制
结语
附录一 革命根据地宪法性文件中关于民主政治的内容摘录(1934-1948)
附录二 历届人民政协会议及相关文件中关于协商民主的内容摘录(1949-2015)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