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三章,包括:从“喜鹊登枝”到“金光大道”的人生历程及其创作、从俯望“苍生”的重生到弥留之际的“圆梦”、“工农兵方向”视野与底层文学回望下的浩然。
十七年文学研究“热”的几个问题
引言
第一章 从“喜鹊登枝”到“金光大道”的人生历程及其创作
第一节 关于浩然的概说
一、浩然文学生涯(1956-1976)
二、浩然前期创作图勾勒
第二节 浩然的性何在?
一、创作内容紧抓时代命脉
二、创作方法准确贴合主流文艺政策
三、“钩心斗角”与“集体精神”的交锋
四、青年人的奋斗与乌托邦理想
第三节 浩然如何被“经典化”
一、经典的释义与前提
二、经典化的实现
三、经典化的主体性因素
第四节 浩然“”的成因
一、忠诚与时代的一致性
二、乐观、坚强的个人性格与实践生活的体会
三、写作的“虚荣心”与明哲保身的“紧跟”
四、知识结构的局限和认知水平的单一
第五节 对“真实性”的理解与误区
一、“乌托邦”与“真实”
二、细节真实的艺术与观念真实的误区
第二章 从俯望“苍生”的重生到弥留之际的“圆梦”
第一节 浩然的“去经典化”与新时期的转折
一、政治意识形态的祛魅
二、人道主义、人性的回归
三、经济大潮下的观念变革
第二节 心灵的纠结与重生的视野
一、浩然的自我反思
二、开阔重生视野的显示
第三节 浩然的“变”与“不变”
一、农民劣根性批判与自始至终的美德歌颂
二、变质干部的批判与凡人英雄赞美不变
三、经济变革中的新视角与不变的民间美善颂扬
……
第三章 “工农兵方向”视野与底层文学回望下的浩然
参考文献
附录 浩然著作
后记
浩然凭着有限的文化背景自学成才,从一个不识几个大字的农民成为中国当代文学重要的作家,有着超越常人的坚强与乐观。浩然的创作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个人性格里的乐观与坚强时常投射到文学写作中。能在现实生活苦不堪言时依然保持乐观向上的写作姿态,我认为,个人性格投射到创作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浩然偶然接触到文学带来的快乐后,从此开始了义无反顾、痴迷不倦的“爬格子”梦想。据浩然自传说,当下定决心追求作家梦,自己便像着魔般迷上了写作和投稿,每天心悬投稿结果,时间久了,大家都对他每天都去收发室看有没有退稿信习以为常。终于有一天,《河北日报》刊登了浩然的第一篇一千多字的处女作《姐姐进步了》,这是浩然用一百多篇退稿换来的成果。凭着一股一定要做出成就的坚持,浩然在追求文学的道路上,可以放弃休假、和家人团聚,只为不落下扫盲课程;为得到河北青年业余作家的培训机会,可以忍辱负重地在被取消代表资格后,仍然坚持旁听。诸如此类的坚守例子很多,浩然为追寻文学付出的努力是很多人难以想象的。在这条创作再难也要坚持不懈,再难也要乐观的道路上,浩然骨子里的刚硬不自觉地投射到文学创作中。在一定层面上,我们可以理解为何作家写作中总是保有一种乐观积极的情绪。
此外,浩然深入农村所见所闻的某些生活感受是他“”创作的源泉。1960年春天,浩然以下放劳动锻炼干部的身份,到山东昌乐县担任城关公社第一任党支部书记。在那特殊的艰苦岁月,他深入农村,亲眼目睹村民们正接受着灾难的煎熬。他与村干部一起管理村庄,组织领导农业生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