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在宦乡日记及笔记,宦乡子女、朋友及同事的口述及回忆文章,相关档案材料的基础上写就的,内容丰富翔实,真实生动地反映了宦乡这位饱经民族忧患和在以救国图强为己任的人生经历中淬炼出来的中国知识分子的一生,同时也对了解中国外交工作的一些重要方面具有参考价值。
宦乡(1909~1989),我国著名的国际问题专家、杰出的外交家和社会活动家。抗日战争期间,1938年任国民政府第三战区《前线日报》总编辑;抗战胜利后,1947年任上海《文汇报》副主笔,1949年初任天津《进步日报》总编辑,后至北平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任筹备组副秘书长。新中国成立后,任外交部欧非司司长。1954年奉调出使英国,任驻英代办处常任代办。1962年回国后任外交部部长助理兼研究室主任。1976年恢复工作后,奉调出使欧洲共同体,兼任驻比利时、卢森堡大使。1978年回国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1982年负责组建国务院国际问题研究中心(1988年更名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任总干事。
宦乡博古通今,学贯中西,对许多问题都有精深独到的见解,与他交谈可以得到启发。同时,我不能不为他的忧国忧民、直言无惧,以及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表现出的对国家、对人民的深沉关切和对自己生命力的信心所感动。
——朱镕基
宦乡是我们党内少有的高级专家,有过不少重要的贡献。宦乡是敢说真话的人,他从来不看别人的脸色说话。
——李先念
宦乡生前的最后一年还为中国在21世纪的地位向政府献策。他希望中国保持开放,在国际贸易中占有更大份额,中国社会向民主化方向发展。
——《力求使中国大门继续向世界敞开的宦乡》,英国《泰晤士报》
如果要窥出中国的世界格局观——这不同于外交政策,能够回答这问题的人物,目前除了宦乡,想不出别人。
—— 日本国际关系学者竹内实
写在前面的话
父亲宦乡去世已经30年了。30年的时光,应该长到足以把我们对他的思念慢慢变淡。然而事实却不是这样,时光的力量,不仅没有把他带入历史的尘烟,反而使他成了我们心目中一个越来越巨大而清晰的存在。
1994年,在一些一向敬重的朋友帮助下,我们把父亲的一部分遗作辑录成《宦乡文集》正式出版了。我们本以为,这部文集的出版会让我们的内心归于平静,但情况刚好相反,当我们捧着那部120万字的文集时,我们流泪了:难道父亲毕生奉献给民族和历史的就只有这么一点点?不,那绝不只是这样一块砖的分量!这种感受渐渐地变成一种挥之不去的迫力,终于让我们萌生了想要为父亲写一本书的念头。
但是,当这个念头产生之后,我们又犹豫了,因为我们不想被别人不假思索地归入那些出于光耀门第的动机,或者是为了谋取某种社会地位和舆论效果而为先辈树碑立传者之列。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两种念头在我们心里不停地打架。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问自己:到底是应该把父亲写出来,还是让他干干净净地永驻我们心中?
就是在这种不断的追问中,我们开始更深入地了解和更深刻地思考父亲的一生。于是,记忆中他那一向令我们感到安全和充实的纯厚而慈祥的目光变成了一种审视,他仿佛是在问我们:你们理解我的一生吗?你们理解我为之奋斗的目标以及它的价值和意义吗?
是的,我们理解吗?我们试图给自己一个答案。于是,文集出版之后,我们又开始整理和翻阅父亲的那些被保留下来的(“文革”以前的基本被销毁)日记和笔记,它们在家里堆得满坑满谷,内容涵盖各个方面,其中仅仅是有关西方国家的就多达数百万字,而这只是全部笔记中的一小部分。与此同时,我们还逐一采访了我们所能找到的父亲的朋友以及他在各个时期的同事。事实上,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已经陆续以撰写文章的方式,回忆并思考了父亲的人生经历及其精神内涵,那些文章给了我们更深刻的启迪。当然,我们的探寻,也包括在很多个夜晚,听母亲讲述她所了解和理解的父亲的一生。
就是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我们渐渐地读懂了父亲的一生,不仅如此,我们更真切地触摸到了他和他那一代人的命运之间,尤其是他们与民族命运之间鲜活的、汩汩流淌着鲜血的纽带。父亲和20世纪的中国相伴走过了80年,如果说,在1949年新中国诞生以前的长达100多年的时间里,中华民族一直是在自己的历史和世界的谷底中挣扎的话,那么父亲和他那一代人就是拼死推动我们民族走出谷底的人。而在这一代人中,无数像父亲一样的知识分子,则是以熬干自己热血和灵性的方式,承担起了为改变民族命运而思考和探索的重任。父亲的一生,讲述的正是他们的故事。他们有着共同的精神基因,爱国是他们内心深处最强烈的情感,而追求真理,并为民主和科学而奋斗,则是他们爱国的方式。为此,他们可以抛弃个人的一切,因为他们早已把国家民族的整体崛起视为了个人幸福的基础和前提。那么,有什么理由把他们的故事仅仅封存于我们内心呢?
于是,我们决定写他。这本书是献给朋友的,献给那些有勇气直面现实,有勇气进行严肃而独立的思考,并且坚韧地承担着推动国家民族复兴使命的朋友的,我们认识的,不认识的,过去的,现在的,还有将来的……
2019年4月
阮虹 女。1958年11月生。1978—1985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获法学硕士学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高级编辑。节目及论文曾获中国广播奖、中国新闻奖。曾任第26届中国新闻奖评委。主要作品包括《韩叙传》(中、英文版)、《中韩“劫机”外交》、《我们眼中的彼此》等。
第一季?? 同学少年(1909~1937)/ 001
第二季?? 报人生涯(1938~1949)/ 015
《前线日报》的总编辑:高扬抗战之旗 / 015
顾祝同的国际问题顾问:奇妙的平衡与各取所需 / 034
与共产党结盟:营救冯雪峰 / 044
上海《文汇报》的副主笔:沪上新闻界的民主斗士 / 054
迎接新中国诞生:参与起草《共同纲领》/ 073
第三季?? 外交历程(1949~1977)/ 087
进入外交部:首任西欧非洲司司长 / 087
周恩来点将:出任驻英代办 / 103
英伦八年:开始针对西方的外交战略研究 / 115
经历政治运动:暂离外交一线 / 149
再赴欧洲:三任一身 / 162
第四季?? 书生意气(1978~1989)????/ 205
思想解放的先锋:打破理论禁区 / 205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创建国际学科片 / 215
开展学术外交:在国际讲坛上发出“中国声音”/ 223
国家智囊:瞭望者和建言人 / 252
结束语????/ 305
附?? 录????/ 307
后?? 记?? 向宦乡先生致敬????/ 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