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我们的心理,开启我们的智慧,做人生命运的主人?觉知心理学告诉你!
觉知心理学是结合中医学、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心理学的一门学科。它运用感性的研究方法,发挥人的本身觉知功能来觉察人的心理和精神世界。
觉知的过程即为修复的过程。这种觉知的本能人人都具备,方法也很简单。习者一旦掌握了本书介绍的感知与思辨方法,就能逐渐觉知自身及他人的心理状态及病例变化,进而解决问题或病态的心理,改善人的生理健康以及学习、工作、生活、家庭、事业状态。
当今一些人处于迷失自我的状态,很多人是在盲目地随波逐流,觉知心理学帮助人从自我的层次调整神、魂、意、魄、志,实现真正的自由、自觉、自主、自控。
学习觉知心理学,加强对神的掌控、强化五脏的功能,能够预防及治疗身体和心理的疾病,促进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
掌握觉知心理学的方法,能够切实有效地提高我们的心理素质,调节情绪和性格,开启智慧之门,完善人生,做自己命运的主人。
对于艺术家、竞技运动员、教师等来说,觉知心理学帮助完美自心,在职业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序一 依于“觉知”,却抓住了心理学的肯綮
在中国学术发展史上,精神世界的传承可谓蔚然大观。今人虽不甚理解,然其人其事载诸史册,而成泱泱大国文明之一端。其中有原创者,如老子、孔子等诸圣,也有传承者,如庄子、孟子等文雄。只是原创者也有来源,传承者亦不乏创见。时移代易,人才辈出,文明由是而灿然。
大约 2014 年夏天,经茹凯博士介绍,我与《觉知心理学》作者甄青川和刘力力相识。简短交谈之后,我就打消了顾虑,决定把此书列入“中医原创学术文丛”出版,而促使我做出这个决定的是甄青川先生对“觉知”的独创性体会。尽管佛教和现代心理学也有相同和类似的表述,但他对“觉知”的选择却是出自本心,不假外来,是自己“体贴”出来的,正如北宋理学家程颐先生对“天理”一词的应用。既然历史上有成例,现实中活生生,我也就顺其自然,乐观其成。
现代心理学源自西方,已是当代显学,且其前沿之发展已呈现东西方相互交融之趋势。当年荣格通过对《易经》和《太乙金华宗旨》的研读,就已发现“东方与西方,不再是天各一方”,但如今中国心理学界对东方心理学的探索仍然偏弱,相比之下,尚不如荣格当年之痴迷。至今为止,荣格在中国文化界仍然享有尊崇地位,因为他对中国文化的心理学评述,增进了西方对东方的理解,也使许多中国学人在低迷之时提高了对传统的自信。只是这并非荣格当年研究之初心,他最终要效力的仍然是西方心理学的发展,而他在对中国传统的研究过程中发现了自己传统的缺失和危机。而这种缺失和危机一直存在,并没有因其传入中国而得到根本改变。究其原因,则是学术之训练、思维之养成皆是传承西方心理学传统,门径不同,取舍标准自然有别。以西方心理学的传统标准视之,即便是中国学也对中国和东方是否有完整的心理学体系抱有怀疑,难以许之。在这种学术环境下,有些学者提出“本土心理学”的概念以示不同,至于究竟不同之处何在并不是特别清晰。在中国儒学史上,理学与心学也不同,然其不同只是体现在治学的入门方法上,并没有超出其文化传统。但是,在本土心理学与现代心理学之间,传统有别,方法也大相径庭。在学术上指出方法上的区别并不难,真正的困难之处在于如何应用科学的研究方法阐释文化传统的独特性。其成功者,应许之以世界文明的使者。
甄青川和刘力力没有应用当前流行的科学方法构建其体系,而是从中国文化的传统中勾勒出一个相似于心理学的体系。作者依于“觉知”,“以神遇而不以目视”,虽“目无全牛”,却抓住了心理学的肯綮。如果按照现代心理学的标准,觉知心理学是否成立尚需商榷,但以中国文化自己的传统来看,重要的是这本书来自于作者的“知行合一”,并能够促进当代社会对传统的认知。他们徜徉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深察名号”,直指枢机,重现了灵动而自然的精神世界。在这本书中,精神不是概念性的,而是可知又可爱的。当我们一旦感受到精神的温度,就会从一位研究者、爱好者一变而成为朗读者和传承者,中国文化也就能够从以前的“无可救药”一变而为“灵丹妙药”。中医也有神圣工巧之谓,然大多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苟能“觉知”,文义自见,又何难乎!
张超中
中国科技部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医哲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2017 年 4 月 5 日
甄青川
1973年出生。心理咨询师,觉知心理学创始人。
旅居海外十余年。多次参加心理学、优生优育学的国际学术交流;2012年回国,致力于觉知心理学的研究与推广。先后赴马来西亚、斯里兰卡、澳大利亚、德国、法国、墨西哥、西班牙、泰国、卢森堡等国的学校、学会、论坛讲学交流。
刘力力
1974年生,医学博士,中医学博士后。“The Psychology of Inner Perceptions”第二作者、《中医药学名词术语规范化研究》副主编、《中医气功学》主译、《Wu Yuan Zhuang》独译。
目 录
序一 依于“觉知”,却抓住了心理学的肯綮(张超中)
序二 以实践为基础,传承古代中医有关学术的当代成果(茹凯)
序三 这本书将开启中国心理学研究新纪元(宋铁梅)
再版前言
缘 起
第一章 综述
第一节 觉知的现象与机理
一、觉知现象是一种整体反映
二、人类觉知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第二节 觉知心理学的理论渊源
一、儒学对心性的洞察
二、佛学对意识的了悟
三、道学对精神的调摄
四、武学对神意的觉知
五、中医学对“心、意、神”与生命关系的阐释
第三节 觉知心理学的特点
一、强调意识的物质性
二、从还原论到整体论
三、采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研究方法
四、广泛运用中华文化的心理学元素
五、觉知的过程即为修复的过程
六、减少从业者的消耗
七、探究心理学元素的体、性、用
八、觉知心理学架构
第二章 心是觉知心理学的基本元素
第一节 心与心学
一、心
二、心学
第二节 心理与心脏
一、心脏移植案例的事实依据
二、多国语言用“心脏”表达心情
三、生理活动的必然联系
第三节 感性上认识心
一、觉知情绪以觉知心
二、觉知心脏器官以觉知心
第四节 觉知和完美心
一、静观法
二、介入法
三、定静法
四、守神法
第三章 觉知心理学的核心元素——神
第一节 神的形成
一、种族发生史
二、个体发生史
第二节 神的特点
一、均匀性与精微性
二、反映性
三、灵动性
四、兼容性
五、独立自主性
六、其大无外,其小无内
七、神的工作对象是信息
第三节 感性上认识神
第四节 神的作用机理
一、反映机理
二、抽象机理
三、编辑整合
四、对情志的影响
五、神是富矿,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
第五节 强化神的功能
一、神机
二、收神
三、省神
四、守神
五、养神
六、炼神
七、练形之整体性
第四章 五神说
第一节 神志与五脏的关系
第二节 五神
一、神
二、魂
三、魄
四、志
五、意
第三节 如何优化五神
第四节 第六神
第五章 觉知心理学的应用
第一节 对自我的再认识
一、当今人们处于丢失自我的状态
二、自我是行使精神意识功能的主体
三、参照系是行使自我功能的载体
第二节 情绪和性格的调节
第三节 觉知心理学与健康
一、治未病
二、情志致病与情志治病
三、心理痛阈取决于参照系
四、调整心神是解除病痛的关键
第四节 对万物的再认识——象思维与象视野
第五节 第一信号系统与第二信号系统的转化
第六节 觉知心理学与人生
第七节 觉知心理学与艺术
第八节 觉知心理学与竞技
第九节 觉知心理学与教育
一、教育应为“启迪”人性而非“驯化”与“奴化”
二、发挥自性
第十节 觉知心理学与社会
第六章 西方心理学流派与潜在的危机
第一节 西方心理学简述
一、西方心理学的界定
二、西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三、西方心理学的研究目标
四、西方心理学的起源
第二节 西方心理学派
一、科学心理学派
二、精神分析学派
三、分析心理学派
四、行为主义心理学
五、完形心理学
六、人本主义心理学
七、认知心理学派
第三节 西方心理学的危机
一、对研究对象“物化”的预设
二、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不适用于心理现象的人文属性
三、个体主义的取向
四、精神分析对人的原始性及病态性的夸大
五、西方心理学体系的松散性
六、自身的学科术语体系尚且阙如
七、心理医生频发心理疾病
结 语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