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某一区域多年生态格局动态变化研究方面,徐新良等在多期遥感图像支持下,通过对生态系统类型进行辨识,获得了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类型空间分布数据集,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到2004年青海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格局和空间结构的动态变化。胡云锋等以中国北方干旱一半干旱草原的典型区锡林郭勒盟为研究区,建立了1975-2009年长时间序列生态系统宏观结构及其动态变化数据库,分析了区域生态系统空间分布格局、动态变化及驱动机制。在利用多源遥感影像研究生态格局研究方面,Xueyan Zhang和Terry L Sohl等人利用NDVI数据集开展长时间序列、大空间尺度陆地生态系统植被健康和生长态势研究,或者是在一些局部地区开展一些短时间序列的土地分布格局及其变化研究。采用科学合理的理论和模型对土地资源进行分析,以此来合理地优化土地利用格局、提高生态安全系数和扩展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领域越来越得到研究学者的青睐。选择的白龙江上游、岷江上游、赣江上游和闽江上游典型易灾区:在生态服务功能、灾害风险评价和区划等方面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分析其生态系统分布与格局及其时空变化特征,可为开展生态环境功能评估服务。
山洪地质灾害的发生与陆地水文循环有着密切的关系。大气降水、地表径流、蒸发蒸腾、入渗和地下径流等陆地水循环过程,以及风化剥蚀、重力作用、人类活动等外在动力构成了山洪地质灾害的诱发因素。狭义的山洪一般仅指溪河洪水,有学者将泥石流归于一种特殊的山洪。此外,我国防汛部门出于行政管理的需要,将山洪灾害分为溪河洪水灾害以及由其引发的滑坡、泥石流灾害三类。在适当的地形条件下,大量的水体浸透流水山坡或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质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就形成了泥石流。山洪和泥石流是山区小流域水土物质快速输移过程,破坏力强,往往造成毁灭性灾害。山洪和泥石流广泛发育约占中国陆地面积2/3的山地,频繁成灾,损失巨大,严重威胁广大山区人民生命财产和重大工程安全,制约社会经济发展。根据国家防洪抗旱总指挥部统计,中国2058个县(区、市)有山洪和泥石流分布,分布区面积达487万km2,受威胁人口达到5.7亿人。山洪和泥石流灾情表明,预防和减轻山洪泥石流是国家减灾战略的重要部分。因此,研究易发生山洪和泥石流灾害地区(简称易灾地区)生态格局的动态变化对分析灾害和预警意义重大。
在对某一区域多年生态格局动态变化研究方面,徐新良等在多期遥感图像支持下,通过对生态系统类型进行辨识,获得了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类型空间分布数据集,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到2004年青海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格局和空间结构的动态变化。胡云锋等以中国北方干旱一半干旱草原的典型区锡林郭勒盟为研究区,建立了1975-2009年长时间序列生态系统宏观结构及其动态变化数据库,分析了区域生态系统空间分布格局、动态变化及驱动机制。在利用多源遥感影像研究生态格局研究方面,Xueyan Zhang和Terry L Sohl等人利用NDVI数据集开展长时间序列、大空间尺度陆地生态系统植被健康和生长态势研究,或者是在一些局部地区开展一些短时间序列的土地分布格局及其变化研究。采用科学合理的理论和模型对土地资源进行分析,以此来合理地优化土地利用格局、提高生态安全系数和扩展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领域越来越得到研究学者的青睐。选择的白龙江上游、岷江上游、赣江上游和闽江上游典型易灾区:在生态服务功能、灾害风险评价和区划等方面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分析其生态系统分布与格局及其时空变化特征,可为开展生态环境功能评估服务。
全书由马广文统稿,王业耀、何立环定稿。具体的分工如下:第1章由王业耀、马广文、王伟、于洋、孙聪、齐杨、姜永伟、史宇撰写完成;第2章由马广文、董贵华、王晓斐、孙聪、李文君、李嘉力撰写完成;第3章由何立环、李宝林、袁烨成、孙庆龄、张涛、王娟、颜长珍撰写完成;第4章由李晓红、程慧波、冯坤、葛晨、梁慧洁、陆泗进、问青春撰写完成;第5章由张秋劲、徐亮、周春兰、潘倩、尹晓东、许丽丽、王伟民撰写完成;第6章由胡梅、张起明、卢成芳、李丹、刘海江、赵晓军、彭福利撰写完成;第7章由郑洪萍、陈增文、陈文惠、张涌、丁永秀、刘海江、彭福利、明珠撰写完成。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不妥之处在所难免,请读者不吝指正!
第1章 概述
1.1 目标
1.2 内容
1.3 技术路线
第2章 土地覆被信息提取质量控制
2.1 质量保证体系
2.2 数据处理质量控制
第3章 生态系统格局变化分析方法
3.1 主要目标
3.2 分析方法
第4章 白龙江上游土地覆被变化分析
4.1 生态系统面积及组成
4.2 生态系统变化总体特征
4.3 各生态系统类型变化特征
4.4 白龙江上游县域生态格局变化分析
4.5 小结
第5章 岷江上游土地覆被变化分析
5.1 生态系统面积及组成
5.2 生态系统变化总体特征
5.3 各生态系统类型变化特征
5.4 岷江上游县域生态格局变化分析
5.5 岷江上游小流域生态格局变化分析
5.6 小结
第6章 赣江上游土地覆被变化分析
6.1 生态系统面积及组成
6.2 生态系统变化总体特征
6.3 各生态系统类型变化特征
6.4 赣江上游流域县域生态格局变化分析
6.5 赣江上游小流域生态格局变化分析
6.6 小结
第7章 闽江上游土地覆被变化分析
7.1 生态系统面积及组成
7.2 生态系统变化总体特征
7.3 各生态系统类型变化特征
7.4 闽江上游县域生态格局变化分析
7.5 闽江上游小流域生态格局变化分析
7.6 小结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