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运六气理论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之一,是学习中医之必需,也是学习中医人门之捷径。《五运六气入门:中医思维构建初探》以五运六气理论为主线,按照中医理法方药“一以贯之”的思路,对中医阴阳、五行、六气等基本概念探其源流,理清脉学、方药、理法,凸显传统中医理论构建思维,返本还源,以期有益于读者。
中医伴随着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历经了几千年浮沉,成为中华文明中最璀璨的明珠。在科学昌明的今天,中医是古圣先贤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代表着中华民族最原创的思维。作为炎黄子孙,我们要有舍我其谁的担当,要勇于去传承与弘扬这份宝藏。创新是当今时代发展的主旋律,但目前中医缺少的不是创新而是传承。恩师顾植山先生曾言,现在对中医而言,传承就是创新。
1949年后,中医教育由传统师承方式转向现代院校教育培养模式,虽然为中医药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中医人才,但中医人才的质量似乎不能让老中医们认同。其中原因之复杂,也非一已之力所能扭转。但作为中医人,我们必须直面这些问题。
中医学容纳、吸收了古代众多科技精华,从而成就了其博大精深的特质。如今留下的中医古籍可谓汗牛充栋,汇聚了历代先贤宝贵的经验,成为中医学不可多得的瑰宝。在中医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百家争鸣,精彩纷呈,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学术流派,成就了中医庞大而复杂的理论大厦。当你仰望它时,会被它的雄伟和华丽所震撼。但想进入时,若无导游引领,就如同进入迷宫一般,难得其要。加之中医古籍文言古奥,对习惯于快餐文化的现代人来说,简直是天书。因此,如何能迅速登堂入室,是每位中医学人的最大梦想。
笔者近而立之年才始在上海中医药大学系统学习中医,其间亦到处拜访民间中医,只期一朝明了。但中医有着自己的特质,不是单纯依靠努力就可以掌握的,甚至会感觉越较劲地努力,她会离你越远。就如同一湾浊水,你用尽方法让其清澈,结果越去搅动、干扰,它越浑浊一样。当你折腾累了,坐在岸边休息时,突然发现水逐渐清澈起来。所以当听到学中医要“疯三年,傻三年,疯疯傻傻又三年”的说法时,真是感同身受,个中滋味,也许只有局中之人始能体会。亦如练太极拳,越用力越糟糕,松下来,自然契入境界。中医真的是朴素、至简。古人云“秀才学医,笼中捉鸡”,果不虚言。
因此,笔者认为学习中医首先要明了理论框架,进而掌握其思维方法,方能切入。否则,只能望洋兴叹。“天人相应”理论是中医最具特色的原创思维,奠定了中医根本性的特点。而对这一理论展现最详实、最集中的就是《黄帝内经》运气七篇大论。其中详细阐述了天地运气变化与万物(包括人类)的相应规律。故五运六气理论在整个中医理论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古语云,“不识五运六气,检遍方书何济”。明代医家王肯堂先生在《医学穷源集》中说:“运气之说,为审证之捷法,疗病之秘钥。”现代名医方药中先生言:“运气学说是中医学基本理论的基础和渊源。”可见五运六气理论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之一,集中体现了中医的核心思维,是学习中医之必需,也是学习中医入门之捷径。故本书以五运六气理论为主线,按照中医理法方药“一以贯之”的思路,对中医阴阳、五行、六气等基本概念探其源流,理清脉学、方药、理法,凸显传统中医理论构建思维,返本还源,以期有益于读者。孔子云“述而不作”,从之。
今机缘成熟,在江苏无锡道生中医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军先生的帮助下,结识了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范志霞副总编、张飞老师,促成本书出版。尤其令我感动的是,范志霞副总编对本书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使得内容更加丰满,实在令人敬佩其博学、审问之精神!同时感谢出版社编辑对稿件进行逐字审核。
感谢龙砂医学流派代表性传承人顾植山恩师的无私教诲和龙砂同门师兄们的关爱。
感谢学校各级领导的支持以及2017级、2018级五运六气专业方向班全体同学的付出。
感谢自学医以来所有给予我指导和帮助的师长、朋友。
由于力求简练,加之学识所限,若有偏颇之言,敬请贤者不吝赐教。
王雷,博士,山东中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系中医诊断教研室老师,从事教学工作多年,在山东威海中医院出门诊,副主任医师,工作多年,对综合外科常见疾病的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第一章 中医基本概念与古天文学
第一节 气与阴阳
一、气的解读
二、阴阳溯源
第二节 五行与六气
一、五行内涵
二、六气贯解
第三节 四气与五味
第二章 五运六气常位推算
第一节 天干地支基础知识
一、天干
二、地支
三、天干地支的阴阳属性
四、天干地支的五行配属
第二节 甲子纪年与公元纪年互算
一、公元纪年末尾数确定天干法
二、地支确定法
三、记忆推算法
第三节 五运推算
一、岁运
二、主运
三、客运
第四节 六气推算
一、主气
二、客气
第五节 运气相合
一、运气同化
二、运气异化
第六节 五运六气与疾病
一、五运与疾病
二、六气与疾病
三、刚柔失守,三年化疫
第七节 六气大司天理论
一、六气大司天理论源流
二、六气大司天理论
三、六气大司天理论与中医学术流派
第三章 中医理论阴阳术数体系
第四章 五运六气与中医理论构建
第一节 五运六气与脏腑经络
一、六气五行,皆备于身
二、十二经络与五运六气
第二节 五运六气与《伤寒论》
一、六经与《伤寒论》
二、伤寒“或然症”与三阴三阳之枢机
三、《伤寒例》浅释
四、五运六气与《伤寒论》脉证思维
第五章 脉理与医理
一、脉诊与四诊
二、脉诊心法
三、余氏习脉之法
四、脉与象
五、寸关尺脉配属
六、左右阴阳脉法
七、上下阴阳脉法
八、病脉分类及主病
九、慎斋脉学
第六章 《三因司天方》浅释
第一节 五运方篇
一、六壬年茯苓汤
二、六戊年麦冬汤
三、六甲年附子山萸汤
四、六庚年牛膝木瓜汤
五、六丙年川连茯苓汤
六、六丁年苁蓉牛膝汤
七、六癸年黄芪茯神汤
八、六己年白术厚朴汤
九、六乙年紫菀汤
十、六辛年五味子汤
第二节 六气方篇
一、辰戌之岁静顺汤
二、卯酉之岁审平汤
三、寅申之岁升明汤
四、丑未之岁备化汤
五、子午之岁正阳汤
六、巳亥之岁敷和汤
第三节 运气病案
一、五味子汤合附子山萸汤案
二、静顺汤加苁蓉牛膝汤案
三、静顺汤案
四、升明汤合麦冬汤案
第七章 运气理论临床应用的思考
一、熟练常位推算,要“以察时变”
二、重视出生运气,忌盲目定断
三、病象气象时象,须三者合参
四、悟运气之理,统经方时方
五、运气察宏观,四诊辨微观
第八章 中医与中国传统文化
一、黄元御学医之启示
二、大医习业
三、文言文的秘密
四、以文入道
第九章 中医之秘法,学医之次第
一、师承秘法
二、一门深入,长时熏修
三、重视经典,溯本求源
四、智者察同,愚者察异
五、轮扁斫轮的启示
第十章 中医情志与疗病
一、“形与神俱”的生命观
二、与时偕行
三、中医情志致病
四、《内经》“二十五形人”与性理疗病
第十一章 大道至简,悟在天成
一、一方治百病
二、一即一切,一切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