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适夷先生九十岁的时候,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他几十年写下的散文集,又获得了中国作家协会中外文学交流委员会颁发的文学翻译领域含金量极高的“彩虹翻译奖”。这是对他一生为中国新文学运动做出的杰出贡献给予的表彰和肯定。
通过《楼适夷译文集》的出版,读者不但能感受到先贤译者的精神境界,还能欣赏到风格与现今略有不同、蕴藉深厚的语言的魅力。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适夷先生九十岁的时候,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他几十年写下的散文集,又获得了中国作家协会中外文学交流委员会颁发的文学翻译领域含金量极高的“彩虹翻译奖”。这是对他一生为中国新文学运动做出的杰出贡献给予的表彰和肯定。当老夫人拿来奖牌给我看时,适夷先生挥挥手,不以为然地说:“算了算了,都是浮名。”
我觉得适夷先生是当之无愧的。
上世纪二十年代中期,适夷先生还不满二十岁,便投身于中国新文学运动,从他发表第一篇小说到发表最后一篇散文,笔耕不辍七十余年。仅凭这一点就足以令人钦佩了。
五四运动之后,中国社会面貌激变的伟大革命的年代,以鲁迅为代表的一批受过西方先进文化影响的青年作家们,以诗歌、小说等文艺作品,掀起批判封建主义儒家文化传统和道德观念,讴歌自由、平等、民主思想的狂飙运动。适夷先生在上海结识了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等创造社浪漫派先驱,开始了诗歌创作。在五卅运动中,他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参加了共青团、共产党,一面从事地下革命活动,一面办刊物,写下了大量小说、剧本、评论,还从世界语翻译外国文学作品,成为左翼文学团体“太阳社”的重要成员。
由于革命活动暴露身份,招致国民党特务的追捕。1929年秋,他不得已逃亡日本留学。在那里他一面学习苏俄文学,一面学习日语,还写了许多报告文学在国内发表。1931年回国即参加了“左联”,同鲁迅先生接触也多起来,在左联会议上、在鲁迅先生家中、在内山书店,领受先生亲炙。他利用各种条件创办报纸、杂志,以散文、小说的形式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号召人们起来抗争,同时他又大量翻译了外国文艺作品和马列主义文艺理论。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取得政权的国家,那是国内理想主义革命者们无上向往的国度。他们怀着极大的热情讴歌苏维埃人民政权,介绍苏俄的文学艺术。但当时国内俄语力量薄弱,鲁迅提倡转译,即从日、英文版本翻译。适夷先生的翻译作品大都是从日文翻译的,如阿·托尔斯泰的《但顿之死》《彼得大帝》,柯罗连科的《童年的伴侣》《叶赛宁诗抄》,列夫·托尔斯泰的《高加索的俘虏》《恶魔的诱惑》,赫尔岑的《谁之罪》。他翻译最多的是高尔基的作品,如《强果尔河畔》、《老板》、《华莲加·奥莱淑华》、《面包房里》以及《契诃夫高尔基通信抄》、《高尔基文艺书简》等。此外,他还翻译了许多别的国家的作家作品,如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黄金乡的发现》《玛丽安白的悲歌》,英国作家维代尔女士的《穷儿苦狗记》,以及日本作家林房雄、志贺直哉、小林多喜二等人的作品。一次,和我聊天,他说解放前,他光翻译小说就出版过四十多本。鲁迅先生赞赏适夷先生的翻译文笔,说他的翻译作品没有翻译腔。适夷先生曾说翻译文学作品,最好要有写小说的基础,至少也要学习优秀作家的语言,像写中国小说一样翻译外国文学作品,才能打动读者。
其实,适夷先生的翻译工作只是他利用零敲碎打的工夫完成的,他的主要精力都投在革命事业上,因此,老早就被国民党特务盯上了。1933年秋,他在完成地下党交给的任务,筹备世界反帝国主义战争委员会远东反战大会期间,因叛徒指认,遭到国民党特务绑架,被捕后押解到南京监狱。他在狱中坚贞不屈,拒绝“自新”“自首”,被反动派视作冥顽不化,判了两个无期徒刑。由于他是在内山书店附近被捕的,鲁迅先生很快就得到消息,又经过内线得知没有变节屈服的实情,便把消息传给友人,信中一口一个“适兄”地称他:“适兄忽患大病……”“适兄尚存……”“经过拷问,不屈,已判无期徒刑”,对适夷先生极为关切。同时还动员社会上的名士柳亚子、蔡元培和英国的马莱爵士向国民党政府抗议,施展营救。那时正有一位美国友人伊罗生,要编选当代中国作家的短篇小说集《草鞋脚》,请鲁迅推荐,提出一个作家只选一篇,而鲁迅先生独为适夷先生选了两篇(《盐场》和《死》),可见对他尤为关怀和爱护。
适夷先生为了利用狱中漫长的岁月,学习马列主义文艺理论,通过堂弟同鲁迅先生取得联系,列了一个很长的书单,向鲁迅先生索要,有普列汉诺夫的《艺术论》《艺术与社会生活》,梅林的《文学评论》,还有《苏俄文艺政策》等中日译本,很快就得到了满足。他根本没有去想鲁迅先生那么忙,为他找书要花费多大精力,甚至还需向国外订购。适夷先生当时是二十八九岁的青年,而鲁迅先生已是五十开外的年纪了。后来,他每当想到这一点,心中便充满感激,又为自己的冒失感到内疚。
楼适夷(1905-2001),原名楼锡春,浙江余姚人。著名作家、翻译家、出版家。早年参加太阳社,曾留学日本。1931年回国,从事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左翼文化界总同盟的党团工作,任《前哨》编辑,后参加反帝同盟,在中共江苏省委工作。1933年被国民党特务逮捕,1937年出狱。历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抗战文艺》及《文艺阵地》编辑、代理主编,《新华日报》编委,《时代日报》编辑,出版总署编审局副处长,东北军区后勤部政治部宣传部长,人民文学出版社副社长、副总编辑、顾问,《译文》(后更名为《世界文学》)编委。除创作有小说、诗歌、散文和文学评论外,还译有《在人间》《谁之罪》《天平之甍》《芥川龙之介短篇小说集》等大量外国文学著作,为推动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高尔基(1868-1936),苏联著名作家、诗人、评论家、政论家、学者。代表作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长篇小说《母亲》,散文诗名篇《海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