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地华章
这是国家的号令!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这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首要条件和务实选择。
“山陵既固,中夏小康。”
小康美好,实现很难。要实现小康,必须消除贫困。
贫困是人类幸福最大的敌人。
中国地域广大,人口众多,自然资源、风俗习惯、文化层次的差异,导致了发展不平衡问题。这个问题是时间与历史结下的苦果,也是空间与距离产生的级差。
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贫困一直是影响时代繁盛的社会阻障,也是影响民生国计和谐的根本原因。
贫困问题看似是一个边缘化的问题,但是从来没有、也不可能被边缘化。它是多少个朝代是非成败臧否的标志,也是多少个芳华盛世秋月春风的句点。
而西藏的脱贫攻坚,难度更甚。
西藏,地球海拔最高的地方,离天最近的地方。
这片云上圣地,矗立着世界第一高峰,怀抱着世界最大的高原湖群。
西藏,有无比洁净的天空,有无比亲近的白云,有直射心灵的阳光,有梵音缭绕的文化。
这里是佛教信仰的圣地,是嘹亮藏歌的故乡,是文人墨客的灵感之源,是旅者心念的梦想之地。
这片独一无二的土地,却也布满了寒难。
千百年来,勤劳勇敢的西藏人民被贫困所伤害的血与泪,如雅鲁藏布滔滔江水般流淌。
贫穷,也令这片清寒高拔的土地,堆积了藏族同胞喊天天不应如珠穆朗玛峰般高的创伤。
在西藏和平解放前,斯土斯民,人均寿命只有36岁。
为什么如此?不仅因为这里一些地方自然条件恶劣,普遍贫困,而且因为旧西藏的社会制度不尊重人性,不关心民生。
西藏民主改革后,其社会形态从农奴社会跨入社会主义社会。虽然西藏人民的生存状态和生活质量由此大为改变,但和全国其他地方的人民相比,仍然有着很大的距离:这里生存环境恶劣、基础设施薄弱、文明程度较低、经济发展滞后,是全国唯一省级集中连片深度贫困地区。
西藏的贫困特点归纳起来,可用四个字概括,即“广”“大”“高”“深”。
“广”,即贫困人群所居地域广阔;“大”,贫困人口基数大;“高”,是指贫困人群所处环境海拔很高;“深”,西藏自治区整体处于深度贫困状态。
这片神奇而又圣洁的土地,怎能让它被贫穷摧折,怎能让它被小康抛弃?
高原蓝天下的疼痛,坐望温饱梦的挣扎,牵挂着高层的心。
“大力推动西藏和四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要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突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扎实解决导致贫困发生的关键问题,尽快改善特困人群生活状况。”
这是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的重要内容。
西藏精准扶贫,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能少!
可是,怎样才能摘掉西藏“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这顶“穷帽子”呢?
美丽的西藏,神秘的地方。
大自然慷慨地赋予其瑰丽的风光,但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却是艰苦的,工作在这里的人们也是艰苦的。
西藏自治区是从旧西藏走过来的。这个“走”,在可见的时间概念里,是翻天覆地的。
艰苦虽然天定,但奋斗是战胜艰苦的法宝。
面对艰苦不怕吃苦,身体缺氧不缺精神。
再恶劣的环境,也不能阻挠西藏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再艰苦的条件,也阻挡不了脱贫攻坚的坚定步伐。
西藏自治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扶贫政策,在全国省级单位首创脱贫攻坚指挥部,使组织上有了保障;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抓底线盯标准,着力解决“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等重大问题;层层签订责任书,层层传导压力,以脱贫摘帽为己任,真抓、真投、真帮、真脱;坚持扶贫扶智相结合,十分注重精神扶贫,想方设法切实调动贫困群众参与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使贫困群众成为脱贫攻坚的参与者、建设者和受益者。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西藏自治区先后有17万人次的扶贫干部深入一线驻村,他们的身影贴近百姓的心灵,被风刀霜剑无情割裂的粗糙的容貌里,是高寒缺氧摧毁不垮的铮铮铁骨。他们与百姓同吃同住同生产,同思同想同悲喜,然后扶贫扶心扶志更扶智。
因为工作忙,任务重,多少扶贫干部从自己的工资中掏出钱来,帮扶建档立卡的贫困群众;为了让建档立卡的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多少扶贫干部经常一个月难回一次家,屡过家门而不入;多少扶贫干部为建档立卡的贫困群众易地搬迁,或产业项目的申报及建设累出了病,却不愿离开工作岗位去治病、去休息;急建档立卡的贫困群众之所急,想建档立卡的贫困群众之所想,多少扶贫干部殚精竭虑,夙兴夜寐,还因此累得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是的,西藏自治区有23位扶贫干部牺牲在脱贫攻坚战场上。
在这牺牲的扶贫干部中,有的倒在了路上,有的倒在了工地上,有的倒在了办公桌前。
有的因为肺水肿而牺牲,有的因为脑出血而牺牲,有的因为癌症没有及时治疗而牺牲,有的因为坠河而牺牲。
有的自己牺牲时也带走了腹中胎儿的生命,有的顾不上相亲牺牲时还未婚,有的牺牲时年龄才26岁……
人是感情动物,扶贫干部为了西藏人民的脱贫致富而牺牲后,被帮扶的建档立卡贫困群众不仅悲泣流涕,还自发地为之送葬,自发地在春节及藏族新年不搞任何喜庆活动,自发地点酥油灯,上香诵经……
这样的扶贫干部,如藏地雪莲,真诚、坚韧、纯洁,给人们带来希望。
而他们一腔挚诚奉献的事迹与精神,也将如雪莲一样,生长在这片雪域高原之上,在蓝天下传播,在阳光中传承,在人们心中温暖。
就这样,在自上而下的共同努力下,西藏自治区脱贫攻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17年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从2015年的58.9万减少到33.1万,贫困发生率也从25.2%下降到12.4%。5个县(区)实现脱贫摘帽,累计有2713个贫困村(居)退出贫困,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两年增幅达到16%以上。
2018年,西藏自治区有25个深度贫困县达到脱贫摘帽条件,2100个贫困村退出贫困,18.1万人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6%以下。
2019年6月,西藏贫困人口已从58.9万人减少到15万人;贫困县(区)数量从74个减少到19个,贫困摘帽总数居全国首位;贫困发生率下降到5.6%。最令人欣慰的是,2019年12月23日,西藏已基本消除绝对贫困,全区实现整体脱贫。
经过四年来的脱贫攻坚,西藏脱贫工作的形势和任务已发生了重大变化,贫困分布、贫困结构、攻坚的进程、帮扶的能力都步入了全新的阶段。
西藏的脱贫攻坚也从注重减贫进度向更加注重脱贫质量转变;从注重全面推进帮扶向更加注重深度贫困地区的攻坚转变;从开发式扶贫为主向开发式扶贫与保障性扶贫并重转变。
海拔高,扶贫的干部群众精神斗志更高。
氧气少,脱贫攻坚的办法和经验却不少。
自然条件差,脱贫攻坚的成绩一点不差。
西藏自治区的扶贫成果,得到了国务院扶贫办的充分肯定,顺利通过国务院扶贫办对西藏自治区贫困县退出情况第三方评估抽查组的检查。
西藏自治区脱贫攻坚取得的显著成效,连续四年在省级扶贫开发成效考核中,被中央确定为“综合评价好”的省市之一。
高原很高,再高也高不过人。
脱贫很难,再难也难不倒志。
正是每一家贫困户消除贫困的点滴改变,才写就我国精准扶贫的有力篇章。西藏自治区脱贫攻坚取得的伟大成就,也是每一位扶贫干部恪尽职守的付出叠加起来的。
澄澈的心灵,与阳光同行。
扶贫干部的呕心沥血,传递着国家的伟大、政府的关怀、时代的幸福。
他们像雪莲花一样谱写着高原绝唱。
他们的付出,是最美丽的藏地胜景,是最动听的和美华章。
春天的芳香,已在藏地高原绽放。这一片曾经艰苦的云上土地,正焕发出令人惊艳的绚丽光辉。
千年不变的贫困阴霾,已然被奉献及智慧驱散。
今天的西藏,是最美丽的天上人间。
冷漠;麻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是我们需要治疗的疾病。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是整个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没有谁能够游离于社会与国家之外。
真实的生活不可能只有个人的花谢花开,还应该有社会的云卷云舒。
即使你是富裕阶层,也无法高高在上,超逸出巨大变革和现实生活的主流,不食人间烟火,高蹈于滚滚红尘之外。
因而,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之感激,为之感动,为之感恩。
历史,一定会记住这前无古人彪炳史册的国家壮举!
时间,必将会传颂这震惊世界荡气回肠的人间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