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风险管理》以城市风险管理为研究对象,从城市风险管理的背景及重要性、理论基础、方法等方面做了全面阐述。在技术进步、人口集聚及我国城市化大发展的背景下,《城市风险管理》的研究主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全书共分十三章,分别为城市风险管理的现实背景、城市风险管理的理论渊源、城市风险管理的历史发展、城市风险管理的主题架构、城市政府风险的管理——内部环境与目标设立、城市政府风险的管理——风险辨识与评估、城市政府风险的管理——风险响应、城市政府风险的管理——控制活动与信息沟通、城市政府风险的管理——绩效评估与监督、城市社会风险的管理——制度设计概念、城市社会风险的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城市社会风险的管理——运行机制、城市社会风险管理——风险在城市社会的扩散与稀释。
一部完整的城市发展史,既是城市的文明进步史,又是城市的灾害磨难史。在五千多年的城市发展进程中,进步与风险始终相伴,形影相随,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共同铸就了城市的辉煌。然而,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人类对城市文明的关注度远远大于对城市风险的关注度。这种状况随着城市的发展及其风险的演化而开始改变,风险管理逐步进入城市公共管理视野,城市风险管理的理论研究也随之兴起。城市风险管理作为一个新兴研究领域,所涉及的基本问题有三个:为什么要进行城市风险管理、城市风险管理管什么和如何进行城市风险管理。
一、城市风险管理研究的缘由
(一)城市风险源于城市的特殊地位
城市的特殊地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城市的历史地位。城市历来是最具吸引力的地方,目前我国的城镇化率已达56.1%,城镇常住人口达到7.7亿人。城市也是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和社会主要财富集中的地方。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已经成为“三流”中心,即人流、物流、信息流等高度集中的地方。同时,城市还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从历史上看,城市在其起始阶段,大都因商而起,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城市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简单的物物相互交换,到复杂的国际贸易中心,无不与经济有关。城市形成的这种特殊背景,使得城市选址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一项颇为讲究的工程,其间既要顾及客观存在的自然条件,也要兼得市场需要的主观因素。为了吸引更多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参与其中,城市大都建在有山有水、交通便利、生活舒适的地方。
然而,在这种看似讲究的背后,也隐藏着一些影响城市正常运作的不利因素。以自然灾害为例,我国有70%以上的城市受到各种自然灾害的威胁,其中,东南沿海地区城市,以及部分内陆城市经常遭受台风的侵袭;东北、西北、华北、西南、华南等地城市,不同程度地面临干旱的威胁;全国各地也多次发生5级以上的破坏性地震。城市与乡村不同,一旦发生灾害,通常会产生涟漪效应,具有连锁性反应,导致城市秩序的紊乱。
二是城市的现实地位。中国的城市正处于历史转型时期。有人将中国尚在经历的改革开放称为一个历史时代。这个时代的主要特征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两个字,即“转型”。这种转型不仅体现在从“计划”经济转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变化,而且体现在从农业转到工业、从农村转到城市的社会体制变化。这样的变化意味着中国从一个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的国家,过渡到一个以工业、城市和市民为主的国家。根据预测,10年之后,中国的农业经济在全国经济总量中的占比将会低于10%;2050年,中国的城市人口在全国人口总量中的占比将会超过70%。到那时,中国与世界许多国家一样,将会面临严重的新兴系统风险(所谓新兴系统风险,是指人类赖以生存的医疗卫生系统、交通运输系统、能源供应系统、食品和水供应系统、信息和通信系统等关乎人的生命安危的风险),将会受到与生命系统紧密相连的服务系统风险的威胁。
由于现代的经济是以城市为中心的经济,现代的社会是以城市为中心的社会,城市已经成为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的主要载体,所以,新兴系统风险主要是城市所面临的风险,新兴系统风险的威胁主要是对城市造成的威胁。从某种意义上说,关注当今社会的国家风险,主要是关注城市风险;研究当今社会的国家风险治理,主要是研究当今社会的城市风险治理。
中国的城市风险将会出现两种特殊情况:第一,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导致原有的城市基础设施难以承受。根据联合国(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UNDP)组织的报道(2010),到2030年时,全球至少有61%的人口住进城市,同时有20亿人口住在贫民窟。在亚洲发展中国家,平均每天大约有12万人口涌入城镇。这样一来,在城市基础设施方面,平均每天需要增加约2万户的住房需求,平均每天需要增建250公里的新公路,平均每天需要增加供应600万升的饮用水。这些因素使得未来的城市管理面临着极大的挑战。第二,由于自然环境遭受破坏、社会资源利用失当、城市管理严重滞后等因素,导致城市面对风险威胁显得脆弱。根据“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战略”的研究结果,到2050年,中国城镇化水平将高达70%—75%。如果中国城市的规划管理跟不上人口变化,风险一旦发生,城市承载居民财产与生命安全保障的能力将会变得十分脆弱。
第一篇 城市风险管理总论
第一章 城市风险管理的现实背景
一、当代城市风险累积的挑战
二、城市风险的形成背景
三、城市风险的形成原因
四、风险社会与极端世界的不可测性
五、风险管理对城市与社会的效益
第二章 城市风险管理的理论渊源
一、不确定的来源与层次
二、风险理论的核心议题
三、多元化的风险理论
第三章 城市风险管理的历史发展
一、政府管理风险的理由
二、公共风险的定义与存在的条件
三、公共风险管理的含义与类型
四、公私部门风险管理间的比较
五、公私部门风险管理的两种论调
六、公共风险管理的历史发展
七、部分国家公共风险管理的发展
第四章 城市风险管理的主体架构——全面性风险管理
一、全面性风险管理的含义与特性
二、全面性风险管理的效益
三、全面性风险管理的八大要素
四、国际标准普尔(S&P) ERM的等级标准
五、风险官(CRO)新职称
第二篇 城市政府风险的管理
第五章 城市政府风险的管理(一)——内部环境与目标设立
一、城市政府机构内部组织与风险职责
一、城市政府机构与非营利组织治理
三、城市政府机构风险容忍度与风险限额
四、风险管理文化、哲学与政策
五、设立目标
第六章 城市政府风险的管理(二)——风险辨识与评估
一、辨识风险的架构与前置概念
二、辨识风险事件的方法
三、城市政府机构可能面临的风险类别
四、风险评估
五、风险分散效应与风险的累计
第七章 城市政府风险的管理(三)——风险回应
一、风险控制
二、营运持续管理/计划
三、风险理财
四、另类风险理财(ART)
五、多重启动保险、风险证券化与ART市场
六、政府机构相互联盟机制
七、风险管理决策
第八章 城市政府风险的管理(四)——控制活动与信息及沟通
一、管理控制与循环
二、预算分配、内部控制、COSO模式与非财政控制
三、管理控制的组织与文书
四、信息与沟通
……
第三篇 城市社会风险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