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详细介绍了5G新空口(5G NR)和5G核心网(5GC)的设计,同时全面介绍了5G端到端系统设计和关键功能。全书首先讨论5G的应用场景、需求,以及主要的标准化组织和相关活动;然后详细介绍了NR和U1E的空口设计、NR流程(IAM/波束管理/功率控制/HARQ)、协议栈(CP/UP/移动性)、RAN架构、端到端系统架构、5GC、网络切片、服务连续性、5GC与EPC的对接、网络虚拟化、边缘计算;接着详细介绍了ITU-R提交的5G能力评估报告,以及NR如何满足5G要求和外场测试结果;最后对5G市场和产业进行了展望。
万蕾(Wan Lei),华为Fellow,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获通信与电子系统专业博士学位,现任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政策与标准专利部部长,曾任华为无线网络标准专利部部长、华为无线标准首席。万蕾博士从事移动通信国际标准化工作二十余年,全程参与了4G和5G移动通信系统标准化工作,是ITU?4G评估和5G评估的主要贡献者,也是3GPP?5G首版标准的主要推动者,长期致力于推动全球统一标准和一致频谱分配,2019年荣获3GPP?终身成就奖。她是当代通信系统评估建模的奠基者,提出的MI-模型被3GPP/IEEE/3GPP2广为采纳。她致力于推动FDD、TDD融合,提出并推动LTE/NR频谱共存的标准化。
万蕾博士还曾担任CCSA?TC5?副主席、Future?Forum?副理事长、中国IMT-2020推进组专家组成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03专项总体组专家、中国无线电频率规划专家咨询组委员、中国通信学会无线及移动信息专委会委员等职务。
刘江华(Lin Jianghua),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获通信与信息系统硕士学位,现为海思Balong标准专利部部长,无线研究与标准技术专家,负责Balong Modem领域的研究与标准化工作。自2005年加入华为,一直在从事4G/4.5G/5G的研究与标准化工作,并于2014—2019年先后担任华为的4.5G标准研究项目及RAN研究的负责人。主要的研究方向包括多天线、信道建模、MUST和IoT等,已有多项个人贡献的关键技术被标准采纳。
目 录
第1章 从4G到5G的应用场景与需求 / 1
1.1 引言 / 1
1.2 全球5G发展 / 3
1.2.1 IMT-2020(5G)研究工作在ITU-R的开展过程 / 4
1.2.2 5G在区域中的发展与推进过程 / 6
1.2.3 标准制定过程 / 9
1.3 应用场景扩展和需求 / 10
1.3.1 5G应用场景和业务需求 / 11
1.3.2 5G关键能力及技术性能需求 / 21
1.3.3 5G需求总结 / 27
1.4 标准组织和5G活动 / 28
1.4.1 ITU-R评估流程/IMT-2020候选技术方案提交流程 / 28
1.4.2 3GPP向ITU-R提交5G候选技术提案 / 31
1.4.3 独立评估组协助ITU-R批准IMT-2020规范 / 33
1.5 本章小结 / 34
参考文献 / 35
第2章 5G空口基本设计 / 37
2.1 LTE空口概述 / 37
2.1.1 LTE帧结构 / 38
2.1.2 物理层信道 / 40
2.1.3 参考信号 / 46
2.1.4 下行传输 / 68
2.1.5 上行传输 / 80
2.1.6 HARQ定时 / 88
2.1.7 载波聚合(CA)和频段组合 / 91
2.1.8 初始接入和移动性流程 / 91
2.2 5G NR载波和信道设计 / 95
2.2.1 载波的关键参数设计 / 95
2.2.2 帧结构 / 98
2.2.3 物理信道 / 103
2.2.4 物理层参考信号 / 114
2.3 5G NR频谱和频段定义 / 136
2.3.1 5G频谱和复用 / 136
2.3.2 3GPP 5G NR频段定义 / 154
2.4 4G/5G频谱共享(即LTE/NR共存) / 164
2.4.1 动机和有益效果 / 165
2.4.2 LTE/NR频谱共享:网络部署场景 / 175
2.4.3 LTE/NR频谱共享:更高频谱共享效率的需求 / 181
2.4.4 NR SUL频段组合:上行链路载波选择和切换 / 193
2.4.5 4G/5G下行频谱共享 / 202
2.5 5G NR物理层新技术 / 206
2.5.1 波形和多址 / 206
2.5.2 信道编码 / 210
2.5.3 MIMO设计 / 216
2.5.4 5G NR针对eMBB和URLLC的统一空口设计 / 230
2.5.5 mMTC / 232
2.6 本章小结 / 238
参考文献 / 240
第3章 5G NR的新流程、RAN架构和协议栈 / 248
3.1 5G NR新流程 / 248
3.1.1 初始接入和移动性(IAM) / 248
3.1.2 波束管理 / 251
3.1.3 功率控制 / 254
3.1.4 HARQ / 256
3.2 RAN架构演进和协议 / 258
3.2.1 整体架构 / 258
3.2.2 NR系统的基本流程 / 276
3.2.3 移动性控制 / 284
3.2.4 垂直行业支持 / 288
3.3 本章小结 / 291
参考文献 / 292
第4章 5G系统架构 / 294
4.1 5G端到端架构概述 / 294
4.2 5G核心网服务化架构 / 297
4.2.1 NF服务注册示例 / 298
4.2.2 NF服务发现示例 / 299
4.3 网络切片 / 299
4.4 注册、连接和会话管理 / 302
4.4.1 注册管理 / 302
4.4.2 连接管理 / 302
4.4.3 注册管理流程 / 303
4.4.4 PDU会话建立流程 / 305
4.4.5 服务请求流程 / 307
4.4.6 其他流程 / 308
4.5 5GC下的会话和业务连续性 / 308
4.6 与EPC对接 / 311
4.7 5G核心网中的控制面和用户面协议 / 313
4.7.1 控制面协议栈 / 313
4.7.2 用户面协议栈 / 314
4.8 支持虚拟化部署 / 315
4.9 支持边缘计算 / 316
4.10 5G系统的策略与计费控制 / 317
4.11 本章小结 / 320
参考文献 / 321
第5章 5G能力展望:ITU-R提交&性能评估 / 323
5.1 5G需求概述 / 323
5.2 评估方法概述 / 324
5.2.1 eMBB技术性能需求的系统级仿真 / 324
5.2.2 连接密度评估 / 326
5.2.3 可靠性和移动性评估 / 328
5.2.4 分析方法 / 328
5.2.5 检查方法 / 328
5.3 评估指标定义及评估方法 / 328
5.3.1 eMBB的评估指标 / 329
5.3.2 mMTC的评估指标——连接密度 / 342
5.3.3 URLLC的评估指标 / 344
5.4 5G性能评估 / 345
5.4.1 5G宽带帧结构和物理信道结构 / 345
5.4.2 NR MIMO、多址和波形 / 365
5.4.3 LTE/NR共存(上下行解耦) / 372
5.4.4 NB-IoT / 383
5.4.5 LTE/NR频谱共享外场测试 / 384
5.5 本章小结 / 391
参考文献 / 392
第6章 5G市场和产业 / 393
6.1 5G 市场 / 393
6.1.1 5G的增强移动宽带业务 / 394
6.1.2 5G在垂直行业的应用 / 394
6.2 全球统一的5G标准和生态系统 / 397
6.2.1 3GPP / 397
6.2.2 其他组织 / 402
6.3 早期部署 / 407
6.3.1 IMT-2020(5G)推进组的5G试验 / 408
6.3.2 5G部署计划 / 409
6.4 展望 / 413
参考文献 / 414
缩略语 / 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