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民国才女,被誉为“30年代文学洛神”。《呼兰河传》是萧红的巅峰作品,季羡林赞称“这种文字是可以代代相传的”。小说通过追忆家乡的各种人物和生活画面,讲述了作者的童年故事。作家以她娴熟的回忆技巧、抒情诗的散文风格、浓重而又轻盈的文笔,造就了她“回忆式”文学的巅峰之作。茅盾曾经这样评价《呼兰河传》: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美女婉的歌谣。
适读人群 :6-14岁 经典名著读本,开创新课标阅读新思路;
博采众家之长,打造点评版名著新经典。
“新课标经典文学名著金库名师精评版”丛书根据教育部新版《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规定,精选了适合青少年阅读、品类丰富的名著精品,力图满足中国孩子最刚性的名著阅读需求。同时,丛书为了让青少年朋友更深入更透彻地汲取名著精华,由一线语文名师结合教学详细点评,设置了“画线点评”“侧栏点评”“名师赏析”“好词好句”“写作借鉴”“延伸思考”“读后感”“知识考点”等丰富的体例,帮助读者扫清字词障碍,详解重点难点,剖析写作特色,激发阅读思考,感受不朽经典的语言魅力和文化内涵,建立国际一流的阅读视野与阅读力!
序
中外很多杰出的长者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一致公认,在年轻的时候多读一些世界文学名著,是构建健全人格基础的一条捷径。
这是因为,世界文学名著是岁月和空间的凝炼,集中了智者对于人性和自然的最高感悟。阅读它们,能够使青少年摆脱平庸和狭隘,发现自己居然能获取那么伟大的精神依托,于是也就在眼前展现出了更为精彩的人生可能。
同时,世界文学名著又是一种珍贵的美学成果,亲近它们也就能领会美的无限魅力。美是一种超越功利、抑制物欲的圣洁理想,有幸在青少年时期充分接受过美的人,不管今后从事什么专业,大多会毕生散发出美的因子,长久地保持对于丑陋和恶俗的防范。一个人的高雅素质,便与此有关。
然而,话虽这么说,这件事又面临着很多风险。例如,不管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课程份量本已不轻,又少不了各种少年或是青春的游戏,真正留给课余阅读的时间并不很多。这一点点时间,还极有可能被流行风潮和任性癖好所席卷。他们吞嚼了大量无聊的东西,不幸成了信息爆炸的牺牲品。
为此,我总是一次次焦急地劝阻学生们,不要陷入滥读的泥淖。我告诉他们:“当你占有了一本书,这本书也占有了你。书有高下优劣,而你的生命不可重复。”我又说:“你们的花苑还非常娇嫩,真不该让那么多野马来纵横践踏。”不少学生们相信了我,但又都眼巴巴地向我提出了问题:“那么,我们该读一些什么书?”
这确实是广大学者、教师和一切年长读书人都应该承担的一个使命。为学生们选书,也就是为历史选择未来,为后代选择尊严。
这套“新课标经典文学名著金库”,正是这种努力的一项成果。丛书在精选的书目上花了不少功夫,然后又由一批浸润文学已久的作者进行缩写。这种缩写,既要忠实于原著,又要以浅显简洁的形态让广大青少年学生能够轻松地阅读,快乐地品赏。有的学生读了这套丛书后发现自己最感兴趣的是其中哪几部,可以再进一步去寻找原著。因此,它们也就成了进一步深入的桥梁。
除了青少年读者之外,很多成年人也会喜欢这样的丛书。他们在年轻时也可能陷入过盲目滥读的泥淖,也可能穿越过无书可读的旱地,因此需要补课。即使在年轻时曾经读得不错的那些人,也可以通过这样的丛书来进行轻快的重温。由此,我可以想象两代人或三代人之间一种有趣的文学集结。家长和子女在同一个屋顶下围绕着相同的作品获得了共同的人文话语,实在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
特此推荐。
余秋雨
萧红(1911—1942),中国女作家,原名张迺莹,黑龙江呼兰人。著有长篇小说《呼兰河传》《马伯乐》短篇小说《小城三月》,小说、散文集《牛车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