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 章 三个决定性问题
正式进入本章之前,请先让我提个问题。如果给不出正确答案,就别妄想这辈子可以得到自己最想要的,而且还可能会困在某个恶性循环里数年、数十年,甚或至死方休。虽然这问题很重要,但我的经验是,很少有人知道正确答案。这个问题就是:你现在最想要的事物是什么?
为了帮助你想出正确答案,我只规定一件事:不要筛选答案。什么意思?乍听这个问题,一般人脑海里会瞬间闪过一个直觉答案。问题是,通常他们会立刻试着说服自己这应该不是正确答案,转而开始思考另一个答案,一个更合乎社会要求、更符合或更不符合个人成长背景、更符合或更不符合宗教理念的答案,随你举例。各式各样的理由我都听过了,不要那样做!
本书要帮助你得到自己真正想要的,而诚实回答这个问题就是第一步,因为如果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或者不承认那就是自己真正想要的,你就休想得到。所以我要你真心诚意、发自肺腑地回答。如果你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一百万美元,很好,就用这个答案;如果是一个你想治疗的健康问题,很棒,这答案也可以;如果是一段你想改善的人际关系,这也很不错。无论你第一时间不假思索想到的是什么,那就是你的答案。
神灯巨人练习
为了帮助你在回答这问题时不筛选答案,现在先做一项练习。还记得阿拉丁神灯的故事吗?我小时候非常喜欢这个故事,经常在后院走来走去,想象自己会选哪三个愿望,最后又是哪个愿望会成真。儿时的我很迷运动,因此我通常的愿望是成为职业网球选手吉米· 康纳斯,或者,如果当时是棒球季,我会希望成为令职棒大联盟圣路易红雀队赢下世界大赛第七战的投手,然后到场外假装整场比赛都由我投球。
闭上眼睛,想象现在阿拉丁的神灯巨人就站在你面前,周遭空无一人,只有你和神灯巨人,他跟你说:“我将实现你一个愿望。你可以许任何愿望,但有两项限制——不可许愿想要更多愿望,也不能许下会干涉他人自由意志的愿望。除此之外,基本上许什么愿都可以,而且一定能成真。如果你的愿望是得到一千万美元—— 搞定!想要治愈某个不治之症—— 没问题!达成一项丰功伟业—— 成功!这样你明白了吧?没有人会知道你是怎么得到的,他们会以为事情就这样因缘际会地发生了。此外,你这辈子绝不会有第二次许愿机会,如果十秒钟内你说不出愿望是什么,你的愿望就落空了。”
好啦,就这样,关键时刻到了。想象这件事此时此刻真实发生在你身上,不可筛选答案,只有十秒钟时间,闭上眼睛—— 开始!你对神灯巨人说了什么愿望?把它写下来。知道吗?你上当了。不好意思,我必须这么做,之后你会感谢我也说不定。为了帮助你确认自己真正最想要的是什么,这是我唯一想得到的方法。你看,你的答案其实是你目前首要的人生目标,但如果我这么问,你可能会说出另一个答案,而且很有可能是一件截然不同的事,一个让我们无法帮助你得到自己真正最想要的事物的答案。
那么,为何我要知道你人生的首要目标?因为你现在做的每件事、脑中有的每个念头,背后的原因几乎都是这个目标。无论你怎么说,它就是你真正最相信的事。而这目标也泄露了你潜在的程序设定。你过去、现在、将来做的每件事,都是因为你曾在人生中的某个时间点设定了一项目标,即使你早已忘记那个目标是什么。你不会一到早上就起床,除非你在某个时间点将此事设为目标—— 无论是有意识或无意识。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刷牙、
更衣、叫出租车、结婚、离婚、生子、上厕所……这样你明白了吧?找出人生中的首要目标,是真正做出改变的第一步。
将外在状况当作目标,你就错了!
25 年来,我一直在问这个问题,有时一次问一人,有时一次问数千人。上次我提出这个问题时,现场有超过1 600 人,却只有6 个人说出正确答案。
如果唯一的规定是诚实回答,怎么可能会答错?好啦,我之所以知道他们的答案不对,是因为我又问了两个问题,然后他们自己告诉我之前答错了。稍后我也会问你那两个问题,不过我会给你提示:正确答案一定是某种内在状态(例如爱、喜悦、平静等),错误答案则是某种外在情况(金钱、健康、成就、以他人行为或感觉为基础的人际关系等)。这类答案之所以错,是因为它适得其反,会让你远离自己渴望的快乐与成功,并且在你的生命中
造成失败(或更多失败)。
原因何在?让我们回到前言提到的典型三步骤“失败蓝图”。
记住,这是大多数励志产业人士使用的模型,且失败率高达97%:
1. 聚焦于自己想要的事物。
2. 拟定计划。
3. 执行计划。
步骤一、步骤二涉及把焦点放在最终结果才能成功,而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畅销书《哈佛幸福课》的作者丹尼尔· 吉尔伯特提到他在哈佛的研究结论时,是这样说的:“期望是快乐的杀手。”他耗时数年针对此议题进行原创性研究,只要去读他的研究,就会明白他所谓的“期望”,明确指的是与未来某件事(换句话说,就是最终结果)有关的特定生活状况。网络上也有一段很棒的视频,吉尔伯特教授在其中描述了这种现象如何在我们没有
察觉的情况下于我们的内在运作。
然而,期待最终结果不仅会扼杀快乐、毁灭健康,而且会摧毁在几乎任一方面成功的可能性。原因何在?因为你一旦对未来的最终结果有所期望,就会立即陷入慢性应激状态,直至得到(或未得到)那个结果。而你或许已经知道,几乎每所医学院和每位医生都说:高达95% 的疾病起源于压力。不过,一般人不明白的是,除健康问题以外,生活中可能遭遇的种种问题也几乎都是压力造成的。
从临床角度来看,生活中几乎所有问题的起因都是压力。换句话说,压力导致失败。此话怎讲?
一、压力使人生病:根据地球上每所医学院和每位医生的说法,高达95% 的疾病都与压力脱不了干系。这已是老生常谈。
二、压力让人变笨:压力致使血液无法流向更高的智力中心,并扼杀创意、问题解决技巧,以及获取快乐与成功所需的一切。
三、压力耗人心力:等最初由皮质醇激发的精力高峰期过后,将出现肾上腺素过量的状况,让你感到筋疲力尽。这是因为你原本不该进入应激模式,除非性命攸关,必须战或逃(这会消耗所有的皮质醇)。“我总觉得好累”这个我最常听到的抱怨,就源自慢性或持续的压力。
四、压力让你带着负面态度处理每件事:浮现“我做不到”“没有用的”“我不够好”“我不够有天分”“我不够迷人”“不景气”等念头的人认为自己是在诚实评估状况,事实却非如此。这些是感受到压力时才会说的话,只要消除压力,扭曲的思维、感觉、信念和行动都将自然而然转为正面。如果不消除压力,你可以试着无限期地凭借意志力改变这些念头,这几乎不会有用。
五、压力让人几乎做什么都失败:这是由前面第一到第四点得出的唯一合逻辑的结论。你认为当你生病、愚笨、疲惫又抱持负面态度时,事态将如何发展?你或许可以暂时把大石头往山上
推,但通常石头又会滚下山坡把你压扁。好吧,如果你是某个领域的能人异士,例如体育、科学、财经或销售,或许最后你还是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但长久下来,你并不会感到快乐、充实、满足,而这些感觉是我对成功的定义中最重要的部分—— 你至少要“得到自己想要的最终结果,并且在过程中感到快乐、充实、满足”,除此之外的结果都不该勉强自己接受。
至于步骤三,执行计划,仰仗的是意志力,而意志力却和外在期望一样无效。科学界终于证实了我们多年来的亲身经验早已印证的事:单凭意志力无法得到自己想要的。前斯坦福大学医学
院细胞生物学家、现畅销书作家布鲁斯· 利普顿博士说,(若未先删除并重写潜意识程序而)试图凭借意志力创造自己想要的生活、快乐与成功,实现的概率只有百万分之一。根据利普顿博士的说法,这是因为潜意识(我们的程序所在)比意识(意志力所在)强大一百万倍。
斯坦福大学物理学家威廉· 蒂勒博士是我的好友,有次闲聊时他告诉我:“今天无论走到哪儿,都会听到人家在谈‘意识性意图’,但你不会听到的是,我们也有‘潜意识意图’。当意识与潜意识对决,潜意识每次都获胜。”大多数时候,我们甚至未察觉自己的潜意识意图与意识性意图有冲突。我们以为自己只是决定现在要做某件事(打电话、坐在沙发上或者再花三小时在网络上看不该看的东西),然而从头到尾做决定的都不是意识,而是潜意识(第2章会更详细地探讨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