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建筑中,混凝土几乎普遍使用,随之而来的观点也两极分化:有人厌恶,甚至恶心,但另一些人则对混凝土充满激情。本书不是一部通过混凝土去认识历史的材料史,而是将混凝土视为一种有历史的材质,作为材质,混凝土可以表达各种各样的思想,关于建筑的、摄影的、艺术的等等,它呈现的不是一种物质简单而纯粹的平凡世界,通过对混凝土的考察,我们同样进入了一个信仰与反信仰、希望与恐惧、渴望与厌恶的无常世界。阿德里安·福蒂探讨了混凝土如何改变了我们对“自然”、时间、甚至“物质”的理解。虽然这本书主要关注建筑师对混凝土的反应,因为他们对这种媒介有了更多的了解,但它也考虑了混凝土在政治、文学、电影、劳资关系以及当今关于可持续性的争论中所扮演的角色。政治家、企业家、神职人员、摄影师、艺术家和电影制作人都利用混凝土来达到他们自己的目的。同时也涵盖了欧洲、北美、南美和远东地区,探讨了混凝土在多大程度上促成了现代主义的一致性,并探讨了它引发的争论。这是关于混凝土对全球影响的第一次反思,这本书提供了一种看待过去一百年来我们的环境的新方法。
阿德里安??福蒂,伦敦大学学院(UCL)建筑史教授,建筑史研究生课程主管,历史与理论系前主管。他早年在牛津大学历史系学习,擅长以更宽阔的视野研究建筑历史。其理论研究的主要特色是从人们身边最习以为常却*容易被忽视的角度出发,探讨人与生活其中的物质环境的关系。著有《欲求之物: 1750 年以来的设计与社会》《语词与建筑:现代建筑词汇》。
译者简介:
尚晋,2012 年硕士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中国翻译协会会员。致力于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译著有《从包豪斯到生态建筑》《美国国家地理125 周年》《洛吉耶论建筑》《建筑师解读古德曼》《理想城市:及其在欧洲建筑学中的演变》。
前言 /1
第一章 泥与现代性 /9
第二章 天然还是非天然 /53
混凝土与石材(59) 不完美(65) 风化(67) 改造自然(77) 可持续性(91)
第三章 没有历史的材质 /105
混凝土的历史真实性(107) 一种没有历史的材质 ( 115) 融合过去与现在:战后意大利(121)
第四章 混凝土的地缘政治 /135
混凝土的国家性(139) 混凝土的国家归属( 163 )
第五章 政治 /197
苏联与东欧(203) 西欧(215) 冷战之后(223 )
第六章 天国与人间 /227
法国和德国的混凝土教堂,1919-1939年(232) 1945年后(240) 教堂与城市(244) 贫穷与庸俗(249)
第七章 铭记还是忘却 /263
第八章 混凝土与劳动力 /301
有技术还是无技术? (301) 混凝土与科学管理(317) 专家(323) 建筑师(327)
第九章 混凝土与摄影 /341
指示(341) 时间(344) 彩色/单色(350) 实地摄影(351) 融混凝土于“文化”(359) 混凝土与作为艺术的摄影(364)
第十章 混凝土的复兴 /375
中性物(377) 刚强,还是柔顺(387) 室内室外(391)
致谢 /400
索引 /403
译后记 /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