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古本戏曲丛刊〉编纂纪程》出版感言
刘跃进
经过一代又一代学者的不懈努力,编纂时间长达六十八年的《古本戏曲丛刊》终于画上完满句号。看似寻常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面对这煌煌十集巨著,抚今追昔,感慨良多。我们希望借助这本《编纂纪程》,述往事,思来者,记录中国当代学术史上一段鲜为人知的艰辛历程。
《古本戏曲丛刊》(以下简称《丛刊》)的发起者郑振铎先生,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一代文学巨匠,也是我国早关注到戏曲文献保护与整理工作重要性的学者之一。他曾说:除了少数人之外,谁还注意到小说、戏曲的书呢?这一类不登大雅之堂的古书,在图书馆里是不大有的,我不得不自己去搜访。(《劫中得书记》新序)我在《西谛书话的启迪》等文中谈到,郑振铎先生抢救、搜集小说戏曲文献,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劳。譬如包括二百多种杂剧的《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就是抗战期间郑振铎先生在上海孤岛抢救下来的;他还与赵万里、马廉一起到宁波访书,连夜抄录《录鬼簿》,这些都可以看出他对戏曲文献留存的珍视。正是在郑振铎先生等前辈学者们的不懈努力下,昔日不受重视的戏曲文献得到抢救性的保护,陆续归入公立图书馆,被妥善保存,从此戏曲文献更多地进入到研究者的视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文学史研究的面貌。
郑振铎先生在筹划文学研究所工作时,就将编纂《古本戏曲丛刊》和《古本小说丛刊》列入到科研规划中。他对编纂戏曲资料丛刊的必要性和困难早有预见:只有从事搜集资料的人,只有研究戏曲史的人,方才知道搜集资料是如何的困难。那工作是艰苦的,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是要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郑振铎先生不避繁难,精心谋划,大到编纂方针,小到印制细节,他都一一过问,并且提出具体指导意见。就这样,他集腋成裘,将公私收藏的稀见戏曲文献,汇聚一编,陆续影印出版,得以化身千百,服务于研究者和爱好者。可惜的是,他只编到《丛刊》四集。1958年,郑振铎先生因飞机失事不幸罹难,《丛刊》编纂工作一度搁置下来。后来,齐燕铭和吴晓铃等先生牵头,又组成新的编委会,继续编选剩下的各集,终于在1964年出版了第九集。由于文革的原因,此项工作停滞近二十年。不仅如此,由于时事变迁,已经交到出版社的书稿业已遗失,且原始档案亦残缺不齐,为后续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八十年代,李一氓、吴晓铃等先生又主持出版了《丛刊》第五集,本想一鼓作气,完成其余各编,无奈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丛刊》编纂再次被迫中断,一晃又是二十多年过去。
2012年,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华书局编审程毅中先生向全国古籍整理出版古籍规划领导小组递交了《关于完成〈古本戏曲丛刊〉的建议》,希望把《丛刊》后续部分列入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项目,使全书得以完璧。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很快就将《丛刊》的第六、七、八等三集列入出版规划,由我忝为主持,实际是继承老所长郑振铎先生的遗愿,做一些协调性的工作;具体选目及版本确认工作委托吴书荫先生负责。2014年1月18日,文学研究所和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共同组织召开了次编纂出版工作会议,确定了《丛刊》编纂出版工作规划及具体工作方案。会议决定《丛刊》第六、七、八集的编纂出版工作将在充分吸收前辈学者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拟定目录,开展搜集底本工作,并确定了出版时间。在学术界和出版界诸位先生的无私襄助下,这三集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相继出版。2021年,《丛刊》第十集也如期面世,延续长达六十八年的编纂工作终告竣。
《丛刊》的编撰出版,生动具体地反映了文学研究所秉持的谦虚的、刻苦的、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脚踏实地,不尚浮华。常言道: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文学研究所自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学术资源的整合,夯实学科基础。其中,文学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一直就是文学所坚持不懈的基本工作方向之一。《丛刊》编纂工作虽然困难重重,但终得以完成,正是源于这样一种学术信念,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丛刊》的编纂出版,也从一个层面反映了我国古典戏曲研究的发展进程。郑振铎先生是五四以来重视研究中国古代小说、戏曲等通俗文学的重要学者之一。他主持制定《丛刊》的编纂原则,就是要将孤本和罕见的本子收录在一起,让更多读者有机会利用这些存世珍本,不仅为学者们深入研究提供便利,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这些资料的系统整理与研究,为古典戏曲学科的建构奠定坚实基础。多年来中国古典戏曲研究名家名作迭出,海内外大量相关研究成果陆续刊布,大都受益于《丛刊》的编纂与出版。可以说,一部《丛刊》支撑了一个学科。由此可见,郑振铎先生在学科建设方面确有远见卓识。这也为我们今天思考如何完成三大体系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丛刊》的编纂出版,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古代文学研究工作者在文献搜集、保护、整理与研究等方面所付出的劳动和智慧。本书收录的文字,大多出于为《丛刊》编纂倾注心血的学者之手。将我国古代重要的一千余种戏曲文献完整呈现出来,这是郑振铎先生的初心,更是无数亲历者的决心。这些回顾性的文字,追忆往昔,深情地记录下不同时期的参与者如何栉风沐雨、寻访书籍,如何搜寻底本、比勘版本,如何编纂选目、考订作者。这些努力,终有收获。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诚如吴晓铃先生在《丛刊》第五集序中所说,他们默默地辛勤着,不求闻达,未为人知;然而永远也不会被我们忘记。不忘所来,才有未来。亲历者的感受,后来人的追忆,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珍惜,更需要我们发扬光大。
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丛刊》从初集到十集,收录元明清杂剧传奇一千一百九十三种,集中汇聚中国灿烂辉煌的戏曲文化遗产,不仅实现了郑振铎先生生前的愿望,完成了他未竟的事业,也彰显出无数参与者的奉献精神。他们在克服无数困难的同时,也见证了我们国家在古籍文献的收藏、编目、研究等方面的长足发展。
本书出版在即,要说的话,千言万语。感动之余,我想唯有致敬二字可以表达我此刻的心情。在此,谨向郑振铎等前辈学者致敬!向参与《丛刊》编纂和出版工作的同行致敬!向关心支持这项工作的各界同仁致敬!向永无止境的古籍编纂与研究事业致敬!
2021年5月12日记于京城爱吾庐
《古本戏曲丛刊》拟目 吴晓铃 1
艰难困苦 玉汝于成
《<古本戏曲丛刊>编纂纪程》出版感言 刘跃进 1
上 编
谈《古本戏曲丛刊》的出版 李一氓 3
《古本戏曲丛刊》参考资料 吴晓铃 周妙中编纂 5
江南访曲录要 周妙中 27
江南访曲录要(二) 周妙中 89
关于完成《古本戏曲丛刊》的建议 程毅中 107
我与《古本戏曲丛刊》的机缘 程毅中 109
关于《古本戏曲丛刊》的回忆 吕薇芬口述 李芳 周琪瑛整理 113
忆念《古本戏曲丛刊五集》的编辑和考订 么书仪 118
李一氓主持《古本戏曲丛刊》编纂和出版座谈会 吴书荫 130
《古本戏曲丛刊六集》出版感言 吴书荫 132
文献纂集 嘉惠学林
我与《古本戏曲丛刊》的因缘 李玫 139
《古本戏曲丛刊》:跨越六十年的编纂 刘跃进 144
古本新生
写于《古本戏曲丛刊》第六集出版之际 祝晓风 152
使命接力 众志成城
《古本戏曲丛刊》(六、七、八、十集)出版散记 程鲁洁 162
下 编
古本戏曲丛刊初集序 郑振铎 171
古本戏曲丛刊二集序 郑振铎 173
古本戏曲丛刊三集序 郑振铎 175
古本戏曲丛刊四集序 郑振铎 177
古本戏曲丛刊五集前言 《古本戏曲丛刊》编辑委员会 179
古本戏曲丛刊五集序 吴晓铃 181
古本戏曲丛刊六集前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187
古本戏曲丛刊七集前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190
古本戏曲丛刊八集前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193
古本戏曲丛刊九集序 《古本戏曲丛刊》编辑委员会 196
古本戏曲丛刊十集前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200
古本戏曲丛刊十集后记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202
附 录
古本戏曲丛刊初集目录 207
古本戏曲丛刊二集目录 211
古本戏曲丛刊三集目录 215
古本戏曲丛刊四集目录 219
古本戏曲丛刊五集目录 231
古本戏曲丛刊六集目录 235
古本戏曲丛刊七集目录 240
古本戏曲丛刊八集目录 244
古本戏曲丛刊九集目录 247
古本戏曲丛刊十集目录 248
编后记 李芳 程鲁洁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