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种讲中国文化系列教材具有如下特点:
1.旨在克服传统非通教材体系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症",使我们培养的学生能够用所学外语正确、清楚、较有深度地表述中国文化;
2.填补国内中国文化非通读本的空白,亦可作为海外各国孔子学院、孔子课堂的教材,发挥"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的功能;
3.可作为外国大众的普及性读本,通过图文并茂,难度适中的材料,深入浅出地解读中国文化,使国外民众"读懂中国";
4.为涉及欧、亚、非各非通用语种专业的重大标志性科研项目,改变了各语种教师被不同单位不同部门"分割整合"的局面。
希望借助多语种讲中国文化系列教材的学习,学生们可以成为具有中国深度、全球广度和人文高度的跨文化交流引领者。中国深度,即只有对中国文化本身有深刻的理解,才能与世界文明进行深入对话,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全球广度,即我们要以专业眼光深度地体悟全球文明,感知全球格局,明辨发展方向。人文高度,即我们要用平等、包容、欣赏的眼光看待不同文明,把对家的坚守变成为对世界的坚守,把对亲人的笃定变成为对人类的笃定。
多语种讲中国文化系列教材是国内首套以中国外语学习者为目标对象、涵盖数十个语种的中国文化教程。
根据系列教材的设计,编者先完成了"多语种讲中国文化"的中文蓝本。中文蓝本在编写时充分考虑了非通用语专业的特点、学生的外语水平、对象国特点等因素,力求程度地满足非通用语专业开展中国文化教学的需求。中文蓝本的编写者为北京外国语大学欧洲语言文化学院文铮、历史学院董成龙、中文学院罗静三位老师。中文蓝本分为"历史概览""哲学与思想""语言与文学""艺术与文化"四个单元,每个单元在"概说"后,分不同小节详细讲解涉及的中国文化知识点。
本系列教材具有如下特点:
各语种教师在中文蓝本的基础上,根据本专业的实际情况进行编译,增加"中华思想文化术语""延伸阅读""文化名人简介""中华文化双语词表""思考题"等板块,形成框架总体相同、难度大体相当、标准相对统一的多语种中国文化教材,供各非通用语专业高年级(一般为三年级)教学使用。
1.旨在克服传统非通教材体系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症",使我们培养的学生 能够用所学外语正确、清楚、较有深度地表述中国文化;
2.填补国内中国文化非通读本的空白,亦可作为海外各国孔子学院、孔子课 堂的教材,发挥"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的功能;
3.可作为外国大众的普及性读本,通过图文并茂,难度适中的材料,深入浅 出地解读中国文化,使国外民众"读懂中国";
4.为涉及欧、亚、非各非通用语种专业的重大标志性科研项目,改变了各语种教师被不同单位不同部门"分割整合"的局面。
本系列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各方面的关心和帮助,吸收了不少专家学者的宝贵意见。由于水平有限,教材的编写仍可能有不尽完善的地方,敬请批评指正,以便教材的不断完善,不断适应课程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
文铮,北京外国语大学欧语学院教授。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会员,中国意大利语教教学研究会会员,中国翻译协会会员。1997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留校任教。2002年赴意大利佩鲁贾外国人大学研修,2003年3月比利时鲁汶大学访问学者,2006年获外语教学"陈梅洁"奖,2008年获中国翻译事业优秀贡献奖。主要著作有《意大利语入门》、《新视线意大利语》、《意大利语阅读》、《大学意大利语教程》等。主要译作有:《卡而维诺文集》、《利马窦全集》。长期为《牛顿科学》杂志担任编译工作。
董成龙,北京外国语大学历史学院教师。
目录
单元 历史概览
节 从先秦到两汉
第二节 从三国到两宋
第三节 元明清
第四节 近代中国
第二单元 哲学与思想
节 问题、文本与流派
第二节 儒家与墨家
第三节 道家与法家
第四节 统于经学与中国思想的多样
第三单元 语言与文学
节 汉语与汉字
第二节 古代诗歌
第三节 古代散文
第四节 古代小说
第四单元 艺术与文化
节 书法与中国画
第二节 建筑与园林
第三节 青铜器与瓷器
第四节 饮食文化、中医、京剧与传统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