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与历史卷
再版前言
前言
转型的中国与中国的转型
中国的新形象
对中国未来的乐观与谨慎
国家建设与民主经验
参与式协商与中国的民主
社会变迁与体制建构
家庭与亲属制度的嬗变
中国法治化:打造第二长城
法律改革的两难:职业主义与大众主义
中美关系与我的中国法研究
新时代的中美关系:合作不是选择,而是命运
中国的软实力与对外交往
巧实力和奥巴马政府的对华政策
美国的威胁并非来自中国
应完整地看待新中国的历史
在细微处观察中国历史
和平:国家间交往的良性基础
成全球性大国,中国需慎之又慎
希望中美持续和平地发展
崛起的中国与蓬勃发展的哈佛中国学
附录 本卷采访人、合作者简介
经济与社会卷
中国经济:阶段性特征和关键性问题
中国经济的内生增长
探索发展的多样性制度建设道路
克服衰退。实现经济再平衡
中国经济崛起的现实和幻象
全球经济的复苏与中国因素
效率与公平:中国的渐进式变革
弘扬文化传统与培育社会价值
转型时期的中国金融
金融改革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和印度:企业家的角色与作用
中国的粮食安全
中国的环境问题
国家与医疗、能源和税收
全球健康与中国的医疗卫生
中国医疗卫生的改革与发展
口腔医学在中国的发展与期待
谁将影响中国未来的发展
中国的历史沿革与未来模式
塑造国际新秩序是全世界的共同责任
不可能脱钩。中美应同舟共济
高速城市化:中国发展中的重大挑战
全球化时代,什么是中国的价值
中国的和平崛起与新时期对外关系
附录 本卷采访人、合作者简介
文化与学术卷
新儒学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思想与文化的新动向
植根于传统的文化创新
区域研究与中国文化
变迁中的唐人街
民族历史文化的通与变
如何理解满族史和清史的关系
文化的传承需要世界眼光
文学:活在百姓的精神诉求里
浪漫主义:对现代社会的另一种自觉
沉溺于中国古典文学之美
中国文学的现代意识
何为文学史?文学史何为?
考古:匡正书本上的历史
期待中国版本的考古学
在田野中发现真正的学术问题
早期人类:中国乃至东亚的证据
中西学术之间的通与塞
跨越边界的深度学习:比较神学与中国
海外中国研究的精彩时刻
中日中产阶级消费文化之对比
教育与学术之痛
文理教育的终极目标与学者的责任担当
数字化教学传播中国文化
音乐:流动的民风
附录一 本卷采访人、合作者简介
附录二 三十年河西哈佛看中国记张冠梓和他的哈佛访谈计划
附录三 对外交流应考虑的若干问题兼谈编写《哈佛看中国》的体会
附录四 当代哈佛汉学家的中国观从张冠梓主编的《哈佛看中国》谈起
附录五 我的哈佛一年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冠梓
附录六 多面体与多面镜张冠梓主编《哈佛看中国》读后记
附录七 后现代化中国发展的思考张冠梓与他的《哈佛看中国》
附录八 难忘的一次学术沙龙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