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晨的这本《黄河纪事》,与其说是用键盘打出来的,不如说是用脚走出来的,是蘸着汗水和泪水写出来的。我们见过几个以万里行、十年行等为主题的采访活动,实际上未必真的走了那么远,未必坚持了那么久。永晨发起的“黄河十年行”,真的整整走了十年。从源头到入海口,每一曲、每一弯,每一个重要断面,都留下了永晨的足迹。十年间,有好几位志同道合者多次参与,而永晨,一次不少地走了十年。
永晨的这本《黄河纪事》,与其说是用键盘打出来的,不如说是用脚走出来的,是蘸着汗水和泪水写出来的。我们见过几个以万里行、十年行等为主题的采访活动,实际上未必真的走了那么远,未必坚持了那么久。永晨发起的“黄河十年行”,真的整整走了十年。从源头到入海口,每一曲、每一弯,每一个重要断面,都留下了永晨的足迹。十年间,有好几位志同道合者多次参与,而永晨,一次不少地走了十年。
组织这样的活动,是需要一定条件的。要么有足够的资金支持,要么有强有力的组织背景作依托。而“黄河十年行”,既没有资金支持,也没有组织背景,完全是一项只能AA的公益活动。困难之大,可想而知。况且,这项活动未必人人都能理解,沿途地方有关部门未必都很欢迎。
在我担任中国环境报社社长兼总编辑期间,永晨曾几次邀请,我都因杂事缠身未能成行,好几次甚至连记者都派不出去。但我因此对这个活动有了一些了解,知道永晨每年都要做大量的组织协调工作,非常繁杂而艰难。
一件事情,做了三年五年,就可以叫作坚持了。永晨的“黄河十年行”,做了十年,这就是坚守。坚持,必须有毅力;坚守,不仅要有毅力,更要有情怀、有担当。正是靠着这种毅力、情怀和担当,永晨团结了一批生态环境保护的坚定支持者、参与者。我曾经参加过永晨组织的几个活动,包括现场考察和论坛等,直接感受到了那种号召力和凝聚力。
能够连续十年走黄河,已经很了不起了。而永晨不仅仅走黄河,她同时在关注长江,关注怒江,关注北京的水、北京的河。即使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永晨也没有停下行走的脚步,春节刚过,她就在遵守有关规定的范围内,开始考察北京的旱河。
永晨是记者,即使集中精力做了生态环境公益事业,仍然始终保持着记者的使命感、正义感和职业操守。永晨爱憎分明,嫉恶如仇,对自然、对环境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爱与责任。永晨所做的生态环境公益活动,是不图回报的付出,是源自奉献和牺牲精神的大境界。
同时,永晨一直用记者的目光观察自然,观察人和事。在几十年时间里,永晨不停地用笔记录事实,用镜头记录现场,用手机和录音笔记录大自然的声音。到达现场,记录事实,也许是永晨有别于其他公益人的一大特点吧。昨天的记录,今天已经成为历史,而真实记录历史的人,也将被历史所记录。
黄河九曲十八弯,这是一个大概念。永晨他们走过的黄河,远不止这几曲、这些弯。永晨等生态环境志愿者、公益人的经历,也像这黄河一样,曲折而丰富,无论多么曲折也不改初衷,一直朝着大海的方向奔去。
在发给我这部书稿的第二天,永晨在“新京报”发表了一篇评论《怒江美丽公路通车:十七年前,我们差点失去这天堂美景》。这篇文章所记录的,是惊心动魄的一场江河保卫行动。当年,媒体和民间环保组织为了保护怒江及其两岸的自然生态,坚决反对在怒江大肆修建水电站。永晨为此奔走呼号,先后到过怒江19次,也曾焦虑过、激动过、崩溃过,但一直坚持着。如今,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怒江保住了,拟议中的多级电站不建了,怒江成了国家公园。永晨在向我推送这篇文章的时候,写了一句话。永晨说,想大哭。我们为永晨的坚守而感动,为永晨的想大哭而感动。
序 黄河几曲几道湾?
前言 以媒体的视角记录黄河十年
第一章 生态的黄河
第1节 母亲的胸怀令人心动
第2节 高原上的很多网围栏被拆掉了
第3节 当孩子们唱起让世界充满爱
第4节 黄河成长于空旷的原野
第5节 百川之祖,动物之乡,生态之源
第6节 黄河源回荡着远古的声音
第7节 生活在黄河源的他们
第8节 全球气候变化对江源的影响
第9节 大美后面的危机
第10节 回家吧,牧人
第11节 四个世界的一片古柽柳
第二章 农业的黄河
第1节 助人分享诚信在撤拉人看来比天大
第2节 只要我活着,就要一直会为公平而努力
第3节 黄河边的千年石窟
第4节 4000年前人类就开始用镜子照自己了
第5节 中国古代军事要塞教科书
第6节 地球同纬度荒漠区优选的湿地型湖泊
第7节 建在沙漠里的城市
第8节 地球上北部的生物多样性中心
第9节 今天的黄河古灌渠
第10节 黄河谣工匠博物馆
第三章 工业的黄河
第1节 腾格里沙漠的故事
第2节 腾格里沙漠腹地里的远古岩画
第3节 有小鸟吃的才有我们吃的
第4节 与科罗拉多媲美的晋陕大峡谷
第5节 三晋之屏藩、晋北之锁钥
第6节 大禹留下的禹门
第7节 潼关黄河与渭河在这里交汇
第8节 淹掉的是未及了解和记录的文化
第9节 黄河在小浪底的人与河
第10节 黄河在花园口成了老滩
第11节 黄河从这里告别大地走向海洋
第12节 十年,不离不弃行走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