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析研究了朗县各类气象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从朗县气象灾害种类、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形势,总结了朗县各类气象灾害的防御现状;利用社会经济、人口、地理信息、气象灾害等数据对朗县气象灾害进行了风险区划、防御分区;依据朗县气象灾害的特点提出了防御气象灾害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及任务;最后阐述了气象灾害防御的管理,气象灾害调查评估、上报、评估流程以及气象灾害防御的保障措施。
本书可为气象灾害相关业务和科研人员,以及政府部门提供参考。
序
前言
第1章 总则
1.1 规划的目的和意义
1.2 编制依据
1.2.1 法律、法规
1.2.2 重要文件
1.2.3 相关资料及规划
1.3 适用范围与期限
1.4 指导思想
1.5 基本原则
1.6 目标和任务
1.6.1 目标
1.6.2 任务
第2章 概述
2.1 自然环境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形地貌特征
2.1.3 地质构造特征
2.1.4 河流水系
2.1.5 覆被状况与土地利用
2.1.6 气候概况
2.2 综合经济概况
第3章 气象灾害特征及风险区划
3.1 数据资料
3.1.1 气象资料
3.1.2 社会经济资料
3.1.3 地理信息资料
3.2 气象灾害风险基本概念及其内涵
3.3 气象灾害风险区划的原则和方法
3.3.1 灾害风险形成机制
3.3.2 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的概念框架
3.3.3 气象灾害风险区划技术流程
3.3.4 孕灾环境敏感性区划
3.3.5 致灾因子危险性区划
3.3.6 承灾体易损性区划
3.3.7 防灾抗灾能力区划
3.4 分灾种的气象灾害风险区划
3.4.1 干旱
3.4.2 暴雨洪涝
3.4.3 霜冻
3.4.4 大风
3.4.5 雪灾
第4章 农作物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划
4.1 冬小麦
4.1.1 指标
4.1.2 冬小麦适宜种植区分布特征
4.2 青稞
4.2.1 指标
4.2.2 青稞适宜种植区分布特征
4.3 油菜
4.3.1 指标
4.3.2 油菜适宜种植区分布特征
第5章 气象灾害防御现状
5.1 工程类气象灾害防御现状
5.1.1 朗县防洪堤工程现状
5.1.2 朗县灌溉干渠工程现状
5.1.3 朗县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现状
5.1.4 防雷工程现状
5.1.5 气象灾害监测网现状
5.2 非工程类气象灾害防御现状
5.2.1 气象灾害管理体制、机制和法制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5.2.2 气象灾害监测预警预报体系初步建成
5.2.3 气象灾害预警预报信息传播手段不断增多
5.2.4 科普宣传和部门交流合作机制初步形成
5.3 主要问题和面临形势
5.3.1 主要问题
5.3.2 面临的形势
第6章 气象灾害防御措施
6.1 非工程性措施
6.1.1 防灾减灾指挥系统
6.1.2 灾害监测系统
6.1.3 预报预测预警系统
6.1.4 综合信息发布平台
6.1.5 防灾科普教育工程
6.2 工程性措施
6.2.1 防汛抗旱工程
6.2.2 城市防洪工程
6.2.3 人工影响天气工程
6.2.4 防雷工程
6.2.5 应急避险工程
6.2.6 信息网络工程
6.2.7 应急保障工程
6.3 分灾种的气象灾害防御措施
6.3.1 干旱防御措施
6.3.2 强降雨洪涝防御措施
6.3.3 霜冻防御措施
6.3.4 雪灾防御措施
6.3.5 雷电防御措施
6.3.6 冰雹防御措施
6.3.7 大风防御措施
6.3.8 地质灾害防御措施
6.3.9 森林火灾防御措施
第7章 气象灾害防御管理
7.1 气象灾害防御管理组织体系
7.1.1 组织机构
7.1.2 工作机制
7.1.3 队伍建设
7.2 气象灾害防御制度
7.2.1 风险评估制度
7.2.2 部门联动制度
7.2.3 应急准备认证制度
7.2.4 目击报告制度
7.2.5 气候可行性论证制度
7.3 气象灾害应急预案
7.3.1 组织方式
7.3.2 应急流程
7.4 气象灾害防御科普宣传教育与培训
7.4.1 气象灾害防御科普宣传教育
7.4.2 气象灾害防御培训
第8章 气象灾害调查评估、救灾与重建
8.1 灾害调查与评估
8.1.1 气象灾害的调查
8.1.2 气象灾害的评估
8.2 救灾与恢复重建
8.2.1 救灾
8.2.2 恢复重建
第9章 气象灾害防御的保障措施
9.1 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9.2 健全投入机制
9.3 出台各部门合作联动机制
9.4 加强气象行政管理
9.5 提高防灾意识
附录A 朗县气象灾害纪实
A.1 洪涝
A.2 干旱
A.3 冰雹
A.4 雪灾
A.5 雷击火灾
A.6 地质灾害
A.7 火灾
A.8 病虫害
附录B 气象常用知识
B.1 常用气象科学名词
B.2 人工影响天气
B.3 二十四节气
B.4 气象常用公式换算和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