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为小说散文诗歌文集,围绕普洱民族团步示范区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讲好普洱民族团结故事,以文学原创作品生动记录和反映普洱民族团结精神在新时代的继承和弘扬。全书分为5个章节,反映普洱民族团结、共同繁步涌现出的典型人物和感人故事,讴歌党的民族团结政策和普洱民族团结的伟大创举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民族团结和谐、边疆稳固安宁、经济社会发展伟绩,讴歌普洱各族人民践行容开放、团结拼搏”的普洱精神实质。助推普洱民族团步示范区建设,为推动普洱追赶跨越、绿色发展凝聚更加广泛的力量。
202pan>年元旦,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迎来建碑70周年华诞。
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位于普洱市宁洱县城内,被誉为“新中国民族团结碑”。这块丰碑之后的历史、故事,每一个对普洱历史稍有了解的人,几乎都耳熟能详。
历史翻到1950年,新中国的五星红旗已经在神州大地上飘扬,要怎样让生活在普洱这块边疆民族热土上的各族群众融入新中国民族大家庭,以及我们边疆人民要怎样跟上时代的步伐,这是当时新中人和边疆各族群众都在思考的问题。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等人,接见了到首都北京参加新中国成立一周年国庆观礼的思普地区34名民族头人及其代表。根据和邓的指示精神,中共宁洱地委于1950年12月27日召开“思茅专区届兄弟民族代表大会”,尊重民族风俗习惯,以“会盟立誓,刻石铭碑”的形式来表达各族人民团结到底永远跟着中党走的决心。
70年来,普洱民族团结的铮铮誓言已然融入了时空万物,融入各民族同胞的血液,成为民族的精神信仰。今天,我们站在“民族团结誓词碑”面前,学习历史,铁一般的事实证明,那些在誓词碑上签名者当中,即使在严酷的斗争环境下,也没有一个人,以及所代表的
民族背叛过他们庄严的誓言。相反地,却有人用生命与鲜血,维护了誓言的神圣。重温掷地有声的铿锵碑文,让我们泪目、让我们肃然起敬、让我们理解了民族团结的可贵。
在“民族团结誓词碑”建碑70周年之际,中共普洱市、中共普洱市、市民宗委、市文联联合举办了“纪念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建碑70周年征文和采写创作”活动。回顾历史,唱响在中下的民族团结主旋律,讴歌党的民族团结政策和普洱民族团结精神在新时代的继承和弘扬,展示民族团结共同繁步所带来的边疆稳固安宁、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好局面,以及对普洱明天的展望。征文得到了市内外广大作者的支持。收到的文章中或者以理论的高度阐述事件的经过,回顾边疆民族地区崭新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开始;或讲述新时期民族团结的故事,各民族之间携手的点滴;或在新旧对比中直接抒发民步的欢歌,均有不少可圈可点的好诗和好文。从来稿的广泛也可以看出,这个题材在普洱以及部分外地作者心中的分量和位置。
征文活动结束后,主办单位从获奖作品中认真遴选,以《誓言》为题结集出版,这在普洱尚属,是一件值得肯定的开发本地历史文化题材的好事,具有较强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当然,由于很多作者自身工作繁重,难推敲作品,不足之处难免存在。但是,正如“民族团结誓词碑”展示的精神将作为我们普洱的一份精神财富,继续在普洱世代相传一样,对这个题材的深入挖掘、开发,也同样是有关方面和广大作者的任务。相信“民族团结誓词碑”的精神以及相关的文艺作品,会在昔日的思普大地上以及更广大的地方开放出更绚丽的花朵。
——期待。
纪实
丰碑记/存一榕
践行盟约凡人生
——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签字人方有富传(节选)/周庆明
活着干,死了算/赵小陶
“宾弄赛嗨”机制从景信一、二组到央视《新闻联播》
——一位新闻工作者追踪报道八年的心路历程/张新立
拉祜山:一朵美丽的麻栗花
——记党的代表、民族团结个人、全国脱贫攻坚奖奖获得者李娜倮/田芳
无量山下的民族团结盟誓词碑/三月葱绿的棕榈树/扎戈
召存信: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签名/罗班辉
撷光之旅
——写在西盟佤山少数民族代京国庆观礼70周年之际/钟 磊
党的光辉,点亮普洱民族丰碑/胡学鸟
从一个孤儿到一个拥有六个民族的家长/杜文寿
70后执着牛信的双赢致富路/张奎
静静的长地山
——记景东彝族自治县文井镇丙必村长地山组民族团结示范村建设/王潇跃
县长张岩松/蒋
立誓言世代盟城谱新篇/毕成琼
方有富:盟誓今生/白仲才
小说
裂变/周德翰
星火/周德翰
佤山盟誓/李文学
永远的民族兄弟/李扎克黄老师的三个愿望/李文光
六顺官房的鱼水情/周播
出嫁/金敏
如今,我也是普洱人/周天双尼
散文
父亲的哈尼族兄弟/胡小卫
沿着拉勐的脚步一路向前/钟 磊 李群昌
灿烂的丰碑/王忠
普洱民族团结园春秋/苏贤盉
铮铮闪亮的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艾星良
永恒的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周播
情牵梦萦芭蕉林/周少仁
乡源
——写在东主书院/唐艳文
因缘重启/计丕俊
哈尼族山乡的婚礼/金敏
团结是保持边疆社会长期繁荣稳定的基石/林
诗歌
大地的誓言/李传波
丰碑颂(组诗)/熊家荣
民族团结誓词碑下的咏赞/刘庆观
永远的丰碑/文鲱
捧起边疆的阳光/奎云松
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建碑70周年(组诗)/杨国秧
深刻的碑魂
——兼记拉勐等边疆少数民京观礼(组诗)/苏然
幸福彝哈拉(组诗)/英艳萍
团结碑,燃烧的火炬/停雷
感恩/李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我的老家宁洱,看上常常的,却是个经得起时间和人们推敲的地方。光说这称谓就变来换去地倒腾了好几回,别说外面的人感到迷糊,有时就连我这个当地的“土著”都有点晕。当别人问我老家是哪儿的,我有时随口说是普洱,有时又说是宁洱的,让别人听得一头雾水。
其实我老家那地方,早被称为普洱,曾经是哈尼族先民居住的地方,“普洱”在哈尼族话的发音中,意为“水边的寨子”,一个风水很好的地方。
普洱地处边疆,距离省会昆明有四百多千米,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这个看常的地方,在每一个历史时期,都将承担特殊的历史使命,或者说扮演重要的角色。
唐宋时期,以古普洱府(今宁洱)为中心的“茶马互市”就已形成,以贩运普洱茶为主的民间商贸通道向国。我的老家,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定名为“普耳”,万历年间改称“普洱”。清雍正七年(1729年)设普洱府,辖思茅厅、六大茶山、橄榄坝及江内、六版纳,并对江外车里宣慰司实行羁縻政策管理。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在普洱设“宁洱县”。这里一直以滇南的政治、经济、文化重镇而名扬天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仅一个月后,宁洱县于1pan>月24日召开了第二次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在会上,有代表提出应该恢复古称“普洱”,并决定从195pan>年pan>月pan>日正式更名为普洱县,隶属思茅地区。
普洱不仅产茶,还成为茶叶交易的集散地。普洱的磨黑产盐,磨黑盐也曾声名远播。有了这两样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这里成了茶盐古道的源头。由于地处交通枢纽,又是茶盐集散地,这里一度商贾云集,成千上万的马帮汇集到这里,在这里完成货物交换或转接后,又从这里出发走向四面八方。悠扬的马铃声年复一年地在普洱的山山岭岭中回荡,摇醒了沉睡的大地,串联起了边疆与内地的村庄与城池的延伸到东南亚各国,远的与丝绸之路连接,延伸到世界上的许多国家。普洱自唐宋以来,就开始成为有钱人的温柔富贵之乡、穷苦人梦中的淘金之地。
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在六百多年前就开始大量地接触来自全国各地,乃至国外的商贾,多元的外来文化在这里交融,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人们很早就学会了如何与外界交往,并逐步培养起坦荡率真的性格、求同存异兼容并蓄的胸襟、热诚待人的习惯、各兄弟民等相处的氛围。这就注定了我老家这方土地是一片不断有故事发生的地方。
远的暂且不论,就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普洱就发生了在新中国历值得大书特书的几桩事情。是现在矗立在“民族团结广场”上的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这是我迄今见过的,看似体积、不起眼的一块纪念碑。但它所承载的政治意义,所传达的文化内涵,以及70年来这块碑对稳定边防、巩固边疆、民族团结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对后辈儿孙产生的持续影响,却是其他纪念碑无法企及,也无法与之相提并论的。
坦诚地讲,我在普洱城郊的南腊村度过了童年、青年的大部分光阴,直到我18岁离开老家时,都并不知道在距离南腊村只有5千米的普洱红场上,曾经召开过一次极常的民族代表大会,并以此会的主题内容,形成了这么一块民族团结誓词碑。导致我孤陋寡闻的,应当归属那场文化运动。或许是因了民族团结誓词碑诞生的时候,为了充分团结和尊重少数民族上层,采纳了代表所提的“举行剽牛、喝咒水、对天发香”这种带有浓厚的少数民族色彩的结盟仪式,在那个时候,这么重要的文物竟然被丢弃了。所幸的是,它被有心人发现后,悄悄地搬运到县文化馆内保存着。
1985年12月15日,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今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成立时,这块承载着厚重历史意义和文物价值的民族团结誓词碑,才从文化馆搬到县委、县政府大院,重新立在大院内的榕树下。这块碑重现天日后,它的价值又才被更多的人所认识。
1986年3月,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将民族团结誓词碑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3年1pan>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将民族团结誓词碑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0年12月,中共思茅地区委员会、思茅地区行政公署、中共普洱哈尼族彝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