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分析与监测实验是环境工程、环境监测、环境科学及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技术课程。环境分析与监测实验教材在环境类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其编写应根据当前教育改革趋势和环境类学科现状及发展方向, 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为核心指导思想。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紧紧围绕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专业建设规范和环境监测核心课程基本内容与要点,以满足新形势下我国环境监测的现状和行业发展需求;始终坚持以目标导向教育(OBE)理念为指引,并结合作者十多年环境分析与监测实验的教学经验,及时更新实验内容,合理安排有层次、有梯度的实验项目,不断对实验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力求突出环境分析与监测实验的规范性和先进性,注重环境监测方法的综合性和实用性, 以进一步提升实验教材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本书的主要特点列举如下。
其一,实验项目所监测的污染类别齐全。 环境分析监测对象主要有水质、大气、土壤及固体废弃物、微生物及物理性污染物等,其中包含了生活污水中抗生素类药物残留的测定等新型污染物检测及基于无人机技术的区域流域监测等。
其二,实验项目的设置有层次、有梯度。实验项目从易到难,从基础验证型到综合研究型,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可自由选择,并逐步向开放型实验过渡。
其三,在相关国家标准方法基础上,融入了现代仪器分析方法。例如,借助总有机碳仪、气相色谱法、离子色谱法、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及无人机技术等,使学生能了解环境监测发展的先进技术和方法,接触环境监测领域的研究前沿,掌握较优测试条件的探索与研究,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本书由华东理工大学盛梅、蒋晓凤老师担任主编,孙贤波、隋倩、张巍、丁思佳参与编写。全书由盛梅负责统稿、修改定稿。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 书中不妥之处在所难免, 敬请各位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
1 环境分析与监测实验基础知识
1.1 分析与监测的基本概念
1.2 分析与监测方法的分类
1.3 水样的采集与保存
1.4 大气样品的采集
1.5 固体样品的采集
1.6 样品采集的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2 水质分析监测实验
实验1 水中悬浮物的测定
实验2 水体色度的测定
实验3 水中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实验4 水中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
实验5 水中游离氯和总氯的测定
实验6 水中溶解氧的测定
实验7 水中生化需氧量的测定
实验8 水中氨氮的测定
实验9 水中总氮的测定
实验10 水中总磷的测定
实验11 水中挥发酚的测定
实验12 水中总有机碳的测定
实验13 水中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类的测定
实验14 水中苯系物的测定
实验15 生活污水中抗生素类药物残留的测定
3 大气分析监测实验
实验16 空气中PM10和PM2.5的测定
实验17 空气中氮氧化物(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测定
实验18 室内空气中甲醛的测定
实验19 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
实验20 空气中臭氧的测定 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
实验21 离子色谱法测定大气降水中的氟、氯、亚硝酸盐、硝酸盐和硫酸盐
4 土壤及固体废弃物分析监测实验
实验22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土壤中的总铬
实验23 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测定土壤中的水溶性氟化物
实验24 固体废物的腐蚀性测定
实验25 固体废物浸出液中的重金属(镍)含量测定
5 微生物及物理性污染物分析监测实验
实验26 空气中微生物浓度的测定
实验27 发光细菌法测定工业废水的急性毒性
实验28 环境空气中氡的测定
实验29 微波炉电磁辐射水平的测定与评价
实验30 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方法
6 综合研究型实验
实验31 校园区域环境噪声的监测与评价
实验32 校园污水站处理效果的监测与评价
实验33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大气降水中的镉
实验34 基于无人机技术的校园区域空气PM2.5监测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