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江苏凤凰出版集团推出中国近代实业家丛书,着重介绍张謇、张之洞、卢作孚、范旭东等人。这是拓展中国近代实业家和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好事。衷心希望这套丛书能引起多方面的关注,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向称康乾盛世的大清帝国,到了嘉道年间,实际上已经是落日余晖,回光返照。嘉道年间,从表面上看,基本上还是政局稳定,四海安澜。但恼人的鸦片不断进入中国,由此而引起中国朝野震荡。对于鸦片的认识,也是纷纭鼓噪,莫衷一是。许乃济主张实事求是,加以区分,予以引导,所谓驰禁,邓廷桢等起初赞同此说;但黄爵滋等语调高亢,特别激昂,林则徐等旗帜鲜明,要求除恶务尽,非严禁何以立国?于是乎,禁烟成为当时中央政府的重大抉择。林则徐以湖广总督身份被急调入京,接受咨询,终被委以重任,以钦差大臣之命南下岭海,这就有了后来的虎门销烟,更有了此后的鸦片战争,也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浮雕,就是反映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美术作品。
以鸦片战争这样的事件开启了近代中国的历史闸门。而当时对鸦片的认识,却相当肤浅,林则徐回答道光皇帝说,是在一种药物里掺杂了乌鸦的肉,故称之为鸦片。但因此而引发的两次鸦片战争,更有后来的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庚子年八国联军入侵,真真切切使诺大的中国深陷风雨飘摇之中,且不说此后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等对中国的悍然蹂躏公然践踏,长达十四年之久。熟读中国近代史的人,大都对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特别关注,也对晚清以来的中国究竟走向何方见仁见智各有解读。面对这样的深陷危机的古老帝国,到底路在何方?怎样才能摆脱几乎要亡国灭种的严峻态势?许多人提出了不少富有建设性的意见、方案,也进行了很多有意义的积极探索。*总书记曾说,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张之洞,是有改革观念的一个人。清代末年,社会矛盾积重难返,大局变革势在必行,各种观点沸沸扬扬,各种人物粉墨登场,各种议论莫衷一是。张之洞感叹道:旧者因噎而食废,新者歧多而羊亡;旧者不知通,新者不知本。不知通则无应敌制变之术,不知本则有非薄名教之心。说的就是因把握不好守成和变革的分寸形成共识之难。
我们发现,自鸦片战争以来,一方面是危机日益加深,局势步步糜烂,但另一方面,却又有不少人在积极努力,顺应时代潮流,感知世界大势,敏感于地理大发现的今非昔比,洞察到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地覆天翻,体察到中国传统文化已经无力回应西洋文明的磅礴进取之势。他们孜孜以求,或自强求新,或倡扬中体西用,力求拯救这个国家,振兴这个民族。在这样的群体中,有军政人物,有知识分子,有旧式官僚,有民间人士,有商界达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而其中有一批这样的人,尤显突出,他们既可称之为官僚,也可称之为新式知识分子,但又活跃在商界,创办或者推动创办实业,他们有着多重身份但因为在实业上的艰苦实践筚路蓝缕,而成为名之为实业家的特定人群。如张之洞,如张謇,如盛宣怀,如卢作孚,如范旭东,如无锡荣家兄弟,等等,薪火相继,生生不息,为这古老帝国创业兴企注入新鲜活力。机缘巧合,我在江海门户的南通工作有年,对出身于南通的状元实业家张謇,逐步有了较多的了解。经过深入细读有关文献,置身濠河两岸多年体察,听不少人研究谈论张謇的种种开拓,日益觉得张南通其人的不简单了不起,深感他的所作所为在当今的现实意义与不朽价值。他在那样的时代,从旧的科举制度的春风得意中毅然转身,登高望远,俯瞰天下,拥有世界眼光,又有切实可行的实业实践,且对改造社会、治理国家有着独到的真知灼见宏伟蓝图,对这样的一代杰出人物,实在是很难随意用贴标签式的简单化来一言以蔽之。通过深入了解张謇,你会发现,晚清以来,张謇、张之洞等对重整河山、民族复兴,并不是简简单单的纸上谈兵大话炎炎,而是务实求实地大展宏图。张謇办纱厂,兴教育,张之洞对他也多有支持。张之洞本属言官清流,但他出京外放到地方工作主政一方之后,切实感受到启发民智的迫在眉睫,切实感受到编练新军的刻不容缓,更切实感受到兴办实业对于振兴国家的至关重要为关键。他从两广总督(一度兼署两江总督)任上到了湖北,就任湖广总督,扎下身子,兢兢业业,抓芦汉铁路建设,抓汉阳铁厂、兵工厂,抓湖北纱厂,耗尽心血,开辟新局。范旭东、卢作孚等或耕耘化工领域,或尽心于交通运输事业,也都是挺立潮头,为国兴业,诸多事迹,令人感怀。
就张謇、张之洞、范旭东、卢作孚等人,坊间已有不少文本流传。但历史人物,常说常新,把这些看似并不搭界的人物置放在一起,是因为新中国的开国领袖曾从近代轻工业、重工业、化工业、交通业的角度,对他们给予了高度肯定与深切缅怀。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总书记说,评价一个制度、一种力量是进步还是反动,重要的一点是看它对待历史、文化的态度。根据这样的精神,起意编辑推出这样的一套实业家丛书,希望能够用引起读者的注意,激发读者关注实业和近代历史、文化的兴趣,是所愿也。
是为序
罗一民
202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