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三次北极探险,四次南极探险,还多次登上阿尔卑斯山,攀登马特洪峰和珠峰大本营,浮潜于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和加勒比海……这期间还夹杂着极其繁忙的访问、寻找、读书、查阅资料、写作、开会活动……那是探险,是向自己的生命极限挑战,向自己的意志挑战,她要证明的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高贵和百折不挠。
周励起初被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录取,攻读比较文学学位,后来改读商学院,由此走上曼哈顿的中国女人之路。一晃三十五年过去了,周励依然是一个富有人文情怀的作家,她在用生命来实践和追求自己一生的理想。
陈思和
近年来有一本《曼哈顿的中国女人》很引起轰动。作者将一九四九年以后中国文化构成的皮毛混杂写出来了,由新文学引进的一点欧洲浪漫遗绪,一点俄国文艺,一点苏联文艺,一点工农兵文艺,近年的一点半商业文化和世俗虚荣等等,道出了五十年代就写东西的一代和当年上山下乡一代的文化样貌……
《曼哈顿的中国女人》可算得是难得的野史,补写了新中国文化构成的真实,算得老实,不妨放在工具书类里,随时翻查。
阿城《闲话闲说》
《曼哈顿的中国女人》得到诸多知名学者的褒奖和文学史的关注,已被真正列入文学经典的殿堂。作品摆脱了以往留学生文学的乡愁抒发与边缘人心态书写,展现出努力奋斗改变命运的主旨,塑造出智商情商融合的女主人公形象,吟唱出一阙留学者的正气歌。作品延续了郁达夫小说的自叙传传统,仍具有文体探索的意义和价值,颇有内蕴和特色的语言,给人以艺术的享受、人生的启迪。
杨剑龙
海涅曾讲过:文学一旦变为铅字,就不属于作者本人了。这本书应属于周励那一代人的精神财富。《曼哈顿的中国女人》展现了一个时代,影响了一代人。
董鼎山
序
周 励
秋色斑斓的日子,阳光斜射进我在上海的书房,打开电脑,我准备写《曼哈顿的中国女人》三十年纪念版的序。赫见12月3日《新民晚报》刊登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导、文学评论家栾梅健的文章:《 践行人文精神的理想读周励的〈亲吻世界〉》, 栾梅健教授写道:在《曼哈顿的中国女人》热销三十年以后,周励以其高扬的人文精神,又给读者贡献出这部近四十万字的历史文化散文《亲吻世界》三十年匆匆过去,正如陈思和先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周励仍然是一个富有人文情怀的作家,她在用生命来实践和追求自己一生的理想。读这些文字,我心里充满感恩。一本书出版了三十年, 还在被读者和学者热议,这就是文学的力量。而这文学的力量就植根于我的生活。
记得在《鲁豫有约》访谈中,鲁豫曾问我为何写《曼哈顿的中国女人》,我回答,写书的宗旨就是在扉页上的那句话:此书谨献给我的祖国和能在困境中发现自身价值的人。困境,我忘不了一望无际的田垄,忘不了对一个19岁女孩来说过于深重的档案袋,忘不了北大荒暴风雪中的眼泪。这些困境是书中爱情章节的根基。北大荒的岁月让我谨记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里的话:言语不构成罪,它仅仅栖息在思想里,有时候沉默不语,比许多的语言更能表示意义。
回顾北大荒少女时代,我依然记得荒原上包猪饲料的旧报纸上印着尼克松演讲中的一句话:自由的精髓在于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参加决定自己的命运。我如获至宝,剪下报纸。文学的力量温暖着孤独的心,鼓励我走过生命中的坎坷。
漫长无际的十年土插队后,又是两手空空的旅美洋插队,1985年,我携带着40美元自费赴美留学,到纽约州立大学攻读比较文学,后改读商学院MBA专业, 举目无亲,学费和生活费完全靠艰苦打工。我在困境中寻找激流,我不认为我到美国,只为充当一个苦劳力,我坚信灿烂星空下,一定有属于我的光。
1987年,我成立了自己的贸易公司,在曼哈顿商场拼搏创业,美国客户给我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曼哈顿的中国女人,因为他们此前没有接触过来自中国大陆的商业女性。
依旧是文学给我了不竭的动力。
1988年,我在纽约东方书店噙着泪水读完了莫言的《天堂蒜薹之歌》,我在惊叹中国出了一个叙事天才莫言的同时,更被莫言笔下蒜农的人间悲苦、人物命运深深震动,我下决心要把自己的北大荒故事写出来, 我开始酝酿自传体小说《曼哈顿的中国女人》。
后来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奖官网摘录的莫言的作品内容就是《天堂蒜薹之歌》。令我感到幸运的是,陪同莫言去斯德哥尔摩领诺贝尔文学奖并发表演讲的中国著名文学评论家、复旦大学资深博导陈思和,正是《曼哈顿的中国女人》三十年纪念版的推荐人。
莫言, 一位山东高密以种高粱、放牛为生的农村男孩; 我,莫言的粉丝,一位在北大荒农场终日劳作的上海女知青,是文学, 改变了我们的人生。
著名文学评论家董鼎山说:《曼哈顿的中国女人》 展现了一个时代,亦影响了一个时代,影响了一代人。
《曼哈顿的中国女人》1992年出版,发行一百六十万册,获当年《十月》长篇小说文学奖,入选90年代影响力的图书和中国百年畅销书。三十年来,无论我在美国, 还是在俄罗斯、德国、法国、英国、澳大利亚、奥地利、日本、新西兰、希腊都能遇到热情的中国读者告诉我,这本书陪伴了他们的青春或者改变了他们的命运,他们拿出磨破封面的书请我签名,让我感动万分。
我的德国作家朋友刘瑛在散文《在德国挖到的桶金》里,记述了这段往事:
初到德国的日子,心里时常忐忑不安。
那是1994年初,在国内正热销火爆的自传体小说《曼哈顿的中国女人》给了我启发,既然中国纺织品的质量达到了能够进入美国曼哈顿第五大道橱窗的水准,那么,同样也应该可以进入德国市场。
历经了种种艰难曲折,两年之后,我们终于成功将中国纺织品打入德国主流销售市场,并成为德国大型百货连锁巨头Kaufhof、Karstadt的固定供应商。
2019年5月,在德国法兰克福市举办的届欧洲华文文学国际研讨会上,我被请到主席台,为刘瑛会长在那本粘着胶带、已经泛黄的《曼哈顿的中国女人》书扉页上签名,我们俩紧紧拥抱,感叹文学带给我们生命的那一份丰厚馈赠。
加拿大著名作家,电影《唐山大地震》和《只有云知道》的原著作者张翎写道:
刚到北美留学的日子里,我对未来毫无把握,心情阴郁低落。就在那时,朋友给我带来一本畅销书《曼哈顿的中国女人》。我立刻被那个标题吸引了,花了一整个晚上看完,感觉震撼。那天看完书,我次跟朋友谈起了自己拖延了多年的作家梦。朋友沉默许久,才说:兴许,有一天,你也会像周励那样,写出自己的书。
在终于铺平了漫长曲折的谋生之路后,我居然真的成了作家。在十几年后,我竟然和周励相遇了。她如一条河流,从堵塞湍急之处,渐渐走向了泱然开阔境地。我有幸见证了这个过程。
2021年6月,一位担任山西汾酒集团理财顾问的剑桥大学博士在汾酒集团的宴会上对我举杯,说:
当年在英国留学的我们争相阅读你的书,可以说, 你是我的精神导师。
目前担任携程网国际集团首席执行官的孙洁写道:
当我在一片掌声中走向领奖台, 高高举起校长授予我的荣誉毕业证书时,我的眼睛湿润了,此时此刻, 我真想伸出双臂,紧紧地拥抱一位曾经点燃我生命火花的人我深深敬爱的周励阿姨。
2010年,北京进行二十年内对被访者影响的书籍调查,目的在于体现经过岁月的淘洗,真正铭刻在读者心中的书籍的影响力。调查者根据一千位被访者所列举书目进行综合统计,统计结果是:在19901992年间,居前三位的依次是《读者文摘》杂志、金庸作品、《红楼梦》,共有五部新时期小说榜上有名,分别是《平凡的世界》、贾平凹作品、《穆斯林的葬礼》、《白鹿原》,还有《曼哈顿的中国女人》。
世界各地的读者、学者常带给我惊喜。北大著名教授陈平原,曾在《吟到中华以外天现代中国文人的域外书写》为题的讲座中,以王韬、黄遵宪、梁启超、朱自清、徐志摩、萧乾、瞿秋白和周励等人的域外书写为例进行分析,指出了现代中国文人开眼看世界之于中国的多重意义。当朋友转来那所大学的官网报道时, 我几乎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心里深深感谢陈平原教授,让《曼哈顿的中国女人》的文字能够得到与中华文化先辈相提并论的殊荣。
文学绵长,生活不止。
我细嗅纽约的文学味道:探访作家故居,追踪海明威、马克·吐温、阿瑟·米勒、德莱塞、莉莲·赫尔曼、杜鲁门·卡波特、梭罗、惠特曼、菲茨杰拉德等作家的足迹。我积极活动:作为纽约美华文学艺术之友联谊会的会长,与联合国中文组组长何勇博士一起主持了位于曼哈顿东65街华美协进社中华文化系列讲座的许多活动,多次受纽约市长布隆博格邀请参加在市长官邸的派对,他视我们为中美文化交流的民间大使。
有一次, 哈佛毕业的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主席欧伦斯对我讲,他对北京比对纽约还要熟悉,让我感到美国精英人士对中美关系的珍视和对改革开放中国的热爱。
我坚持写作:先后撰写了《曼哈顿情商:我的美国生活与励志实录》和《亲吻世界曼哈顿手记》,亦与本书合称曼哈顿三部曲。
三十多年来,我从曼哈顿出发,追随梦想游历了一百三十多个国家,去了南极四次,踏上人迹罕至的南极点阿蒙森-斯科特科考站,还去了北极一次,探索珠峰四次(一次航拍,三次登上大本营),攀登并坐飞伞横穿马特洪峰…… 这些回忆令人着迷。
2016年夏天,我和朋友乘坐俄罗斯五十周年胜利号核动力破冰船,抵达北纬九十度北极点,并在北极点跳水冰泳。2017年11月,我和队友们抵达向往已久的南极点, 向探险家阿蒙森和斯科特致敬。我曾经站在偶像沙克尔顿的墓地, 朗读墓志铭上的那句话:
人活着就是要努力获得生命的好奖赏, 而的失败就是不再去探索。
由于疫情,岁月的轨迹突然改变。记得2020年3月底我后一次去纽约MOMA美术馆向凡·高的《星空》告别,接着在大都会歌剧院看了后一场歌剧。金色帷幕徐徐拉开,舞台上出现了俄国沙皇之女芙朵拉·罗曼诺夫公主的浅蓝色的宫殿大厅,公主的未婚夫在婚礼之夜突然被多明戈主演的路易斯杀害,次日,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又被民意党人刺伤,而路易斯正在向芙朵拉为寻找凶手而发愁的美丽公主表白爱情,多明戈深情地唱着:
当我碰到你的小手,
感到些微的颤抖
当你红唇嚅动说不,
但你那明亮的眼睛告诉我
你爱我……
政治谋杀还是情杀的悬念,富丽堂皇的宫殿,天籁般的咏叹调,一切如梦如幻,雷鸣般的掌声和一束束抛向舞台的鲜花,才使我又重回现实中。
三十多年来,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给我带来太多的美好回忆……我迷恋瓦格纳、威尔第、普契尼和多尼采蒂等的歌剧,欣赏歌剧构成我在曼哈顿重要的文化生活。如今,由于疫情, 大都会歌剧院、纽约爱乐交响乐团、大都会博物馆和MOMA美术馆已关闭近两年了。救护车呼啸而过, 死神挥镰收割的黑暗日子里,是文学照亮了我。
在纽约疫情严重的八个月里,我奋笔疾书,常从白天写到深夜,再写到黎明的道光照亮书房,完成了近四十万字的《亲吻世界曼哈顿手记》。 我在序言里这样写道:
亲爱的读者,如果你爱好文学艺术和历史,爱好户外运动和探险,请与我同行到一个与人类辉煌历史进行对话的安静世界去。我相信,你会因为心灵的盛宴而狂喜,因被天堂之光照射而陶醉,因与久违了的伟人相逢而重新唤起巨涛般的激情。
三十年中国崛起,改革开放让我们成为与世界交融的一部分,感谢作家出版社领导和责编,在2022年春天出版《曼哈顿的中国女人》三十周年纪念版。巴金先生说, 心系读者。如果祖国的新老读者依然喜欢《曼哈顿的中国女人》,重温岁月的时光流影,让生命更加精彩,这对我即是的安慰了。
2021年12月7日 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