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萧萧》是一本奇书!抗战时期的孤岛上海,秉持独身主义的青年哲学研究者我,美国海军军官史蒂芬夫妇、百乐门红舞女白苹、光芒万丈的混血美女梅瀛子,具有音乐天赋的美国少女海伦……一干人的情感纠葛中参杂着中、美、日三方间谍的较量,那些偶遇有刻意的安排,那些猜忌有另外的真相,那些真真假假的情感波澜有虚有实……
整个故事读起来有轻轻松松、谈情说爱、杯酒言欢的惬意和婉转动人,同时也蕴含着人生之路的探寻意味、斗智斗勇的不露痕迹、暗涌潜荡的惊险刺激。抗战*艰苦的1943年,这部小说在重庆的报纸连载,引起巨大轰动,"重庆江轮上,几乎人手一纸",再现"洛阳纸贵"。这部小说雄踞当年畅销书之首,这年也因此被称为徐訏年。
《风萧萧》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言情、间谍畅销小说的先河,是类型小说的典范。这部作品一度被视为 特务文学受到批判,进入新世纪,因雅俗共赏的趣味、浪漫唯美的色彩、生命哲学的意蕴等多重价值重新被重视,再度焕发不竭的生命力和艺术光彩。正如王蒙先生所言:现在读起来,仍然令你爱不释手。
◆民国年度畅销书之首,开创中国近代文学史上言情、间谍畅销小说的先河,入选《亚洲周刊》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
◆比张爱玲《色戒》的情爱更纠葛,比麦加的《暗算》更扑朔迷离的谍战经典。
◆作者徐訏,和钱锺书、张爱玲相似遭遇,红极一时、又被湮没近半个世纪、再度被发掘的鬼才作家,林语堂称他是与鲁迅齐肩的20世纪中国*伟大的作家。
◆王蒙诚挚推荐:他写得又俗又雅:俗的是这种情调颇具诱惑力,雅的是都是那么高等的华人。这当然是真正的小说,与现实拉开了距离的小说,又是从现实中找到了小说的无限契机的小说。现在读起来,仍然令你爱不释手。
◆依据1946年怀正文化社初版重排,一字未删。
◆中国现代文学和版本研究专家、著名学者陈子善教授主编,布面精装,宜读、宜赏、宜藏。
总序陈子善早在六十年前,新文学收藏家、翻译家周煦良先生写过一篇有名的《读初版书》。他认为:一般说来,收藏初版书的动机不外两种:以书重和以人重。一本书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印过许多版子,被公认为名著,于是这本书的初版便受到重视了;一个成名的作家拥有许多读者,有些读者专门收集这位作家的作品,于是他的一些早年不出名的著作也就在搜罗之列了,甚至具有更高的收藏价值,因为印行较少的缘故。周煦良:《谈初版书》,上海:《文汇报·笔会》,一九五六年十一月十三日、十四日。转引自《周煦良文集(一)·舟斋集》,上海译文出版社,二〇〇七年,第三百五十页。他甚至用诗一般的语言来形容文学作品的初版本:初版书所以受到藏书家的珍爱,除了上述理由之外,还因为它是初和世人见面的本子;在书迷的眼中,仿佛只有它含有作者的灵魂,而其他重版本只能看作是影子。周煦良:《谈初版书》,上海:《文汇报·笔会》,一九五六年十一月十三日、十四日。转引自《周煦良文集(一)·舟斋集》,上海译文出版社,二〇〇七年,第三百五十一页。当然,周煦良先生主要是从收藏的角度来讨论文学作品的初版本。然而,如果从鉴赏的角度、从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角度来看待初版本,其至关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学术价值也是不言而喻的。一部文学创作的初版本,无论小说集、诗集、散文集、剧本还是评论集,都是这部作品初与读者见面的文本,也即这部作品得以行世的初始面貌。此后如果重印,二版、三版、四版……由于各种各样的甚至极为复杂的原因,作者很可能对初版本进行修改、增删、调整,除了正文的修订,还包括序跋的增删、书名的更换、装帧的变动等。这就在这部作品的初始文本与以后的各种文本之间形成一种张力,一种可供进一步阐释的甚至是完全不同理解的张力。对之进行系统研究,从手稿到初版本到以后各种不同版本的系统研究,即西方文学理论所谓文本发生学的研究。英国文学理论家拉曼·塞尔登认为:版本目录学考察一个文本从手稿到成书的演化过程,从而探寻种种事实证据,了解作者创作意图、审核形式、创作中的合作与修订等问题,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出现的这种考察程序一般被称作发生学研究(Genetic Criticism)。参见《结论:后理论》《当代文学理论导读》,刘象愚译,北京大学出版社,二〇〇六年,第三百三十二页。又因为二版以后的版本随着印数的提高容易流传开来,许多新文学作品的初版本,虽然极为重要,却往往反而湮没不彰。由此可见,要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探讨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就不能不关注该作品的版本变迁,而要关注该作品的版本变迁,就不能不特别注重其初版本。五四新文学勃兴以来的名著,如鲁迅《呐喊》、胡适《尝试集》、郭沫若《女神》、郁达夫《沉沦》、徐志摩《志摩的诗》、巴金《家》、茅盾《子夜》、沈从文《边城》、曹禺《雷雨》、老舍《骆驼祥子》、张爱玲《传奇》、钱锺书《围城》等的初版本,近年来就越来越受到学界和许多现代文学作品爱好者的关注。以初版本为底本,对这些名著进行比勘、汇校和释读的工作,即现当代文学的版本学研究,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得到重视。鉴于此,为了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者提供已经不易见到的重要作品的初版本,也为了使一般读者特别是青年读者增加阅读现当代文学作品的兴趣,我们策划编选了这套新文学丛刊。丛书包括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已有定评的小说、散文集、诗集、剧本乃至评论集的初版本,也注意发掘尚未被文学史家注意但确实具有艺术特色的作品的初版本。我们希望这套丛书的陆续出版,将形成一个独特的系列,有利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和研究,从而对深入梳理丰富而又复杂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有所推动,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经典作品更好地传播有所助益。期待海内外广大读者的批评指教。
长篇小说《风萧萧》初连载于一九四三年三月重庆《扫荡报》,一九四六年九月由上海怀正文化社初版。一说一九四四年成都东方书店出版过《风萧萧》,但一直没有实证。本书据上海怀正文化社初版本重排。
徐訏 (19081980),浙江慈溪人。一位曾被称为"鬼才"的教授作家,林语堂认为他是与鲁迅齐肩的20世纪中国伟大的作家。在港台评论界,他被视为 作家,是文学全才,小说、新诗、散文、戏剧样样都写,样样都精。
徐訏1927入读北京大学哲学系。1931获得哲学学士学位,留校担任助教,并修读心理学,对行为主义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有相当了解。1933年赴上海,从事写作、任职杂志。1936秋,赴法国巴黎大学攻读哲学。1938初回国,到已成"孤岛"的上海,致力写作,卖文为生。1937年徐訏发表了篇中篇小说《鬼恋》,一举成名。1943年,《风萧萧》的畅销让他名声大噪。1950年,徐吁只身离开上海去了香港,之后在香港和台湾住了近30年。期间创办杂志、写了60余部著作,在香港、新加坡的大学任教,四处讲学,声誉遍及海外各地。1980年,徐訏病逝于香港。
评论家认为,徐訏的写作结合了西方现代派的风格,擅长心理分析,将普通的爱情、婚姻与哲学思索奇妙地结合起来。他的很多作品既充满浪漫、唯美色彩,又具有现代主义的深刻性。在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史上,他具有里程碑的作用,这是他对现代文学的特殊贡献。
总序/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三十/三十一/三十二/三十三/三十四/三十五/三十六/三十七/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四十一/四十二/四十三/四十四/四十五/四十六/四十七/四十八/四十九/五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十五/五十六/五十七/五十八/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