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回归语文课堂教学的原命题,也就是我们到底能把多少语文味儿给学生,我们课文中的人物、故事、道理、情感、句子到底能陪伴学生多久,影响学生多深。我们的学生在中学生涯结束之后,还有多少人愿意重读这些经典文本?还有多少人会带着一生的好奇心与审美观捧起一本书来?本书以初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经典课文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与分享这些经典文本的文字之美与构思之妙。
张春晓,中员,高级教师,任教于河北衡水中学,从教16年来,曾获全国语文优质课比赛、河北省语文优质课比赛、衡水市优秀班主任等荣誉。出版有个人文学鉴赏专著《踏月空山》和主编的《衡中家长育人故事》。另有多篇德育类文章散见于《德育报》《中学生报》《考试与招生》等报纸、期刊。曾在全国班主任年会和全国德育年会上作班级管理报告和年级管理报告。曾到河北唐山、河南夏邑、内蒙古鄂尔多斯讲学。
这个三十多岁的人有一颗如此温润的童心
——读朱自清《春》//001
这里的冬天不太冷
——读老舍《济南的冬天》//004
忍到生命的尽头
——读史铁生《秋天的怀念》//007
走向生命的圆满
——读莫怀戚《散步》//010
好的安排
——读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014
我愿永做您淘气的孩子
——读泰戈尔《金色花》//017
每个人身上都有太阳
—读让·乔诺《植树的牧羊人》//0
生命本就是一次次尝试
——读莫顿·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023
将爱传递
——读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人》//026
信仰是朵向阳花
——读陆定一《老山界》//032
常常想起你
——读鲁迅《阿长与《山海经〉》//038
一思一怅然
——读郑振铎《猫》//043
生灵不言悲
——读利奥波德《大雁归来》//048
有些要有人做
——读闻一多《后一次讲演》1/1052
有趣、有品、有闲
——读庄周《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058
搞笑,鲁迅先生是认真的
——读鲁迅《社戏》//062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先生和学生
——读鲁迅《藤野先生》//068
以气驭诗,无法
—读《沁园春·长沙》//073
转身即永别
——读茹志鹃《百合花》//078
生命中美丽的一天
——读铁凝《哦,香雪》/084
唯有深爱
—―读朱自清《背影》//092
生命细微处的美好与感动
——读郁达夫《故都的秋》/097
……
我如此爱你,但我必须
——读林觉民《与妻书》//167
当爱已成往事
——读《氓》//174
中国新闻人的典雅含蓄
——读周树春《别了,“不列颠尼亚”》//178
猛士之心
——读鲁迅《记念君》//181
怀瑾握瑜兮,穷不知所示
——读司马迁《屈原列传》//185
此之谓大丈夫
——读班固《苏武传》//190
未经思索的人生不值得一过
——读王羲之《兰亭集序》//196
跋//200
这个三十多岁的人有一颗如此温润的童心
——读朱自清《春》
《创作于1933年,先生当时35岁。此时先生刚刚结束欧洲漫游回国,与陈竹隐女士缔结美满姻缘,而后喜得贵子,同时出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家庭、事业好事连连,真是春风得意、喜气洋洋。虽然身处黑暗污浊的旧中国,但先生依然在内心辟得一片清净之地,在这片清净之地上幸福建构眼前与心中的春天。
朱自清原名朱自华,1917年报考大学时,他改“自华”为“自清”,典出《楚辞·卜居》中的“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意思是说廉洁正直使自己保持清白。朱自清如此改名,是勉励自己在困境中不丧志,不同流合污,保持清白。自清先生用自己的一生践行了自己名字的寓意。散文《春》,便是一个有力的证据。
这篇散文为各路专家所津津乐道的是随处可见的精妙比喻。我也很喜欢其中的比喻。钱钟书先生《围城》中的比喻几乎都透着一股知识分子精英阶层对那些丑陋之人的调侃与讽刺,而朱自清先生《春》中的比喻则带着一种敦厚长者对那些美好事物的热爱与感激。
但令我动心的倒并不是其中的比喻,而是在字里行间都能触摸到的先生那颗温润的童心。
这得是一个怎样热爱生命、徜徉自然的人才能拥有的一颗童心呢?他像个孩子一样“盼望着,盼望着”,他会说“春天的脚步近了”,
他会写“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他笔下的山是“朗润”的,那么秀气明朗,又那么湿漉漉的招人喜欢。太阳会红脸,小草钻出来,各种花赶趟儿,风像母亲的手,雨像牛毛和花针。蜜蜂在闹,蝴蝶在飞,鸟儿在安巢,牧童在吹笛。工作的人,不工作的人,都平等地享受着春天带给他们的温暖与幸福。
黑暗的幕布,蒙不住自清先生明亮的眼睛;艰难的世事,变不了自清先生满腹的柔情。这两点,世上又有几人能做得到呢?
我们要么忙,要么盲。看不到美好,或者看到也感受不到。更别说把这些美好诉诸笔端,让他人通过斯文也感受到这份美好了。
我们还有多少人愿意在春天里“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我们还有多少人会停下脚步看看山水花草,听听风声鸟鸣,闻闻泥土的气息,淋淋雨,唱唱歌呢?
KTV的欢愉哪里比得上“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斜风细雨中,吟诗复长啸。这样美好的场景早已如排云而上的雁阵,一去无消息。
周国平说:“现代人只能从一杯新茶里去品味春天的原野。”听来,是一件多么令人感伤的事。
心灵的不同,导致看待世界的眼光不同。这不同的眼光,又带给每个人不同的世界。
你看先生笔下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处处透看灵气。目光呆滞的人们,又怎么可能领略得到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