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遵循“贫困识别→责任界定→效应评估→机制优化”的分析步骤, 从财政收入与支出两个源头、财政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两个传导机制、宏观与微观两个视角对基于流动人口多维贫困治理的财政扶贫机制优化的相关问题进行科学研究。本书首先梳理了流动人口扶贫治理财政体制的渊源、变迁以及现状, 分析了户籍约束下人口流动对政府间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的挑战与影响, 定量评估和测度了税负归宿及公共服务受益归宿结构、公共转移性支出对流动人口多维贫困的实际影响效果, 找出了流动人口多维贫困治理的财政现有机制障碍及潜在优化路径, 为流动人口家庭摆脱多维贫困和逃离贫困陷阱提供了决策依据, 为设计保障流动人口家庭脱贫的长期财政激励机制奠定理论基础。
张楠,西南财经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国际税收研究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雏鹰计划”青年人才;长期从事公共财政与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在《金融研究》《中国工业经济》《中国农村经济》《财贸经济》《经济学动态》《公共管理学报》等期刊发表论文近30篇;主持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重点项目等国家级课题10余项。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思路
1.4 主要内容
2 转型期中国财政减贫的制度分析
2.1 转型期中国的制度背景
2.1.1 中国经济转型的历史阶段
2.1.2 中国经济转型期的社会特征
2.1.3 中国经济转型的代价
2.2 转型期中国财政减贫的制度背景
2.2.1 转型期中国财政体制特征
2.2.2 减贫的主要政策工具
2.2.3 转型期财政减贫的制度性障碍
2.3 流动人口致贫原因
2.3.1 户籍制度的歧视性
2.3.2 社会关系薄弱限制流动人口的职业
2.3.3 流动人口个人能力障碍导致贫困代际传递
3 流动人口贫困的经验测度、空间分布与职业状况
3.1 引言
3.2 文献综述
3.2.1 贫困测度方法
3.2.2 流动人口贫困问题
3.3 研究方法
3.3.1 FGT指数测算
3.3.2 多维贫困的测度及分解
3.3.3 贫困脆弱性测度
3.4 数据说明
3.4.1 数据来源
3.4.2 指标设定
3.4.3 变量描述性统计
3.5 实证结果分析
3.5.1 基于FGT指数的贫困测度结果
3.5.2 基于多维贫困指数的贫困测度结果
3.5.3 基于贫困脆弱性的贫困测度结果
3.6 本章小结
4 流动人口获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隐形壁垒
4.1 引言
4.2 文献评述与制度背景
4.2.1 文献评述
4.2.2 基本公共卫生事业发展
4.3 研究设计
4.4 数据来源与变量说明
4.4.1 数据来源
4.4.2 变量说明
4.5 实证结果分析
4.5.1 基础回归
4.5.2 稳健性检验
4.5.3 迁入地区和迁徙个体的异质性分析
4.5.4 影响机制检验
4.5.5 卫生服务获得不足的经济后果
4.6 本章小结
5 流动人口公共医疗服务受益归宿分析
5.1 引言
5.2 方法及数据说明
5.2.1 受益归宿分析法
5.2.2 数据来源及指标说明
5.3 实证结果
5.3.1 医疗服务利用的边际效应
5.3.2 不同维度群体间受益归宿分析
5.3.3 收入再分配效应
5.4 本章小结
6 转移性支出对流动人口多维贫困的影响
6.1 引言
6.2 方法及数据说明
6.2.1 Alkire-Foster方法
6.2.2 倾向得分匹配方法
6.2.3 数据说明
6.3 实证结果
6.3.1 多维贫困整体测度
6.3.2 多维贫困分解测度
6.3.3 转移性支出对多维贫困的影响
6.3.4 稳健性检验
6.4 本章小结
7 流动人口税负归宿与收入再分配效应分析
7.1 引言
7.2 文献综述
7.2.1 税负归宿相关文献综述
7.2.2 收入再分配效应相关文献综述
7.3 方法及数据说明
7.3.1 税负转嫁基本假设
7.3.2 收入再分配效应指标
7.3.3 数据说明
7.4 实证结果
7.4.1 税收负担计算结果及定性分析
7.4.2 收入再分配效应测算
7.4.3 稳健性检验
7.5 本章小结
8 发达国家流动人口福利改善的国际经验借鉴
8.1 美国的流动人口管理
8.1.1 流动人口管理制度的实践
8.1.2 子女教育均等化
8.1.3 职业培训体系
8.2 德国的流动人口管理
8.2.1 社会保障制度
8.2.2 流动人口社会融入
8.2.3 流动人口教育和职业培训制度
8.3 加拿大的流动人口管理
8.3.1 移民学生的学校融合
8.3.2 流动劳工就业保障
8.3.3 公共服务供给模式
9 优化流动人口财政扶贫机制的政策建议
9.1 创新贫困监测机制
9.1.1 构建多维贫困与返贫风险测量指标
9.1.2 重视流动人口相对贫困问题
9.2 完善财政扶贫工具
9.2.1 扶贫政策从救助型向保障型延僻
9.2.2 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质量
9.2.3 发挥税收的积极调节作用
9.3 规范流人地与流出地的政府间财政关系
9.3.1 构建弥补人口流动外部性的横向转移支付制度
9.3.2 发挥财政补贴差异化职能
9.4 构建政府、企业与社会多元扶贫体系
9.4.1 强化政府对流动人口的扶贫责任
9.4.2 加强企业流动人口管理
9.4.3 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协助流动人口减贫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