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第一次从写作学角度阐述《文心雕龙》立体、精深的写作理论,从《文心雕龙》的组织结构和理论体系出发,实事求是地在原著内证中寻找坚实的证据,以还原《文心雕龙》写作学著作之真面目。本书认为,《文心雕龙》以宏大的宇宙意识和厚重的人文意识为写作出发点,其写作学理论包含了写作生成机制论 、写作思维论、写作风格论、写作技法论、写作状态论、写作发展史、写作文化论 等内容,是中国古代结构体系最严密、理论成就最高的写作学名著。
四十年前的1983年,中国《文心雕龙》学会在青岛成立,《人民日报》在同年8月23日以《中国<文心雕龙>学会成立》为题予以报道,其中有言:“近三十年来,我国出版了研究《文心雕龙》的著作二十八部,发表了论文六百余篇,并形成了一支越来越大的研究队伍。”因而认为:“近三十年来的‘龙学’工作,无论校注译释和理论研究,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至少从此开始,《文心雕龙》研究便有了“龙学”之称。如果说那时的二十八部著作和六百余篇论文已经是“丰硕的成果”,那么自1983年至今的四十年来,“龙学”可以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据笔者统计,目前已出版各类“龙学”著述近九百种,发表论文超过一万篇。然而,《文心雕龙》是一部什么书?这一看起来不成问题的问题,却在“龙学”颇具规模之后,显得尤为突出,需要我们予以认真回答。
众所周知,在《四库全书》中,《文心雕龙》被列入集部“诗文评”之首,以此经常为人所津津乐道。近代国学天才刘咸炘在其《文心雕龙阐说》中却指出:“彦和此篇,意笼百家,体实一子。故寄怀金石,欲振颓风。后世列诸诗文评,与宋、明杂说为伍,非其意也。”他认为,《文心雕龙》乃“意笼百家”的一部子书,将其归入“诗文评”,是不符合刘勰之意的。无独有偶,现代学术大家刘永济先生虽然把《文心雕龙》当作文学批评之书,但也认为其书性质乃属于子书。他在《文心雕龙校释》中说,《文心雕龙》为我国文学批评论文最早、最完备、最有系统之作,而又“超出诗文评之上而成为一家之言”,从中“可以推见彦和之学术思想”,因而“按其实质,名为一子,允无愧色”。此论更为具体而明确,可以说是对刘咸炘之说的进一步发挥。王更生先生则统一“诗文评”与“子书”之说,指出“《文心雕龙》是‘文评中的子书,子书中的文评一’,并认为这一认识”最能看出刘勰的全部人格,和《文心雕龙》的内容归趣“(《重修增订文心雕龙导读》)。这一说法既照顾了刘勰自己所谓”论文“的出发点,又体现了其”立德“”含道“的思想追求,应该说更加切合刘勰的著述初衷与《文心雕龙》的理论实际。不过,所谓”文评“与”子书“皆为传统之说,它们的相互包含毕竟只是一个略带艺术性的概括,并非准确的定义。
那么,我们能不能找到更为合乎实际的说法呢?笔者以为,较之”诗文评“和”子书“说,明清一些学者的认识可能更为符合《文心雕龙》一书的性质。明人张之象论《文心雕龙》有曰:“至其扬榷古今,品藻得失,持独断以定群嚣,证往哲以觉来彦,盖作者之章程,艺林之准的也。”这里不仅指出其“意笼百家”的特点,更明白无误地肯定其创为新说之功,从而具有继往开来之用;所谓“作者之章程,艺林之准的”,则具体地确定了《文心雕龙》一书的性质,那就是写作的章程和标准。清人黄叔琳延续了张之象的这一看法,论述更为具体:“刘舍人《文心雕龙》一书,盖艺苑之秘宝也。观其苞罗群籍,多所折衷,于凡文章利病,抉摘靡遗。缀文之士,苟欲希风前秀,未有可舍此而别求津逮者。”所谓“艺苑之秘宝”,与张之象的定位可谓一脉相承,都肯定了《文心雕龙》作为写作章程的独一无二的重要性。同时,黄叔琳还特别指出了刘勰“多所折衷”的思维方式及其对“文章利病,抉摘靡遗”的特点,从而认为《文心雕龙》乃“缀文之士”的“津逮”,舍此而别无所求。这样的评价自然也就不“与宋、明杂说为伍”了。
清代著名学者章学诚在其《文史通义》中则有着流传更广的一段话:“《诗品》之于论诗,视《文心雕龙》之于论文,皆专门名家,勒为成书之初祖也。《文心》体大而虑周,《诗品》思深而意远;盖《文心》笼罩群言,而《诗品》深从六艺溯流别也。”这段话言简意赅,历来得到研究者的肯定,因而经常被引用,但笔者以为,章氏论述较为笼统,其中或有未必然者。从《诗品》和《文心雕龙》乃中国文论史上两部最早的专书(即所谓“成书”)而言,章学诚的说法是有道理的,但“论诗”和“论文”的对比是并不准确的。《诗品》确为论“诗”之作,且所论只限于五言诗;而《文心雕龙》所论之“文”,却决非与“诗”相对而言的“文”,乃是既包括“诗”,也包括各种“文”在内的。即使《文心雕龙》中的《明诗》一篇,其论述范围也超出了五言诗,更遑论一部《文心雕龙》了。
王万洪,1979年生,四川简阳人。四川师范大学文学博士,四川大学博士后。西华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文心雕龙》学会理事、中国写作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心雕龙》与中国文论、儒学与中华文化。出版专著《〈文心雕龙〉雅丽思想研究》《儒家诸子对〈文心雕龙〉成书的贡献》《〈文心雕龙〉文学思想渊源论》《四川思想家与〈文心雕龙〉》等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以及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曾获得四川省以及成都市等各类科研奖励10余项。
绪论
第一章 《文心雕龙》写作发生机制论
第一节 六朝山水文学概论
第二节 《文心雕龙》论文学的创作机制
第三节 《文心雕龙》的文学审美标准
第二章 《文心雕龙》写作枢纽论
第一节 人文原道,郁然有采
第二节 圣人崇文,雅丽兼备
第三节 正纬辨骚,执正驭奇
第三章 《文心雕龙》文体写作纲领论
第一节 文出五经,统摄百家
第二节 文体纲领,尚雅论丽
第三节 探究文体写作纲领的意义
第四章 《文心雕龙》写作思维论
第一节 《文心雕龙》之前的写作思维理论
第二节 《文心雕龙》的写作思维理论
第五章 《文心雕龙》写作风格论
第一节 《文心雕龙》写作风格理论溯源
第二节 “刚柔以立本”的刚柔风格论
第三节 “总其归途,数穷八体”的八体风格论
第四节 《文心雕龙》的雅丽风格论
第五节 “风骨”论研究新探
第六节 “隐秀”论风格说辨正
第六章 《文心雕龙》写作技法论
第一节 谋篇布局,纲领昭畅
第二节 修辞技法,正采彬彬
第三节 自然会妙,润色取美
第四节 总结技法,执术驭篇
第七章 《文心雕龙》写作导师论
第一节 《文心雕龙》评论孔子概说
第二节 作为刘勰精神教父的孔子
第三节 中庸之道的全面践行
第四节 复古商周的文学史观
第五节 著书正乐与立言不朽
第六节 君子人格与学习修养
第七节 高超的言语艺术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