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今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主办的“20世纪中国革命与现当代文学”会议论文集。主要内容包括:《我们如何面对挫折》《中国当代文学的学科动力来自哪里》《一个人的“民国的建国史”——以<朝花夕拾>为中心》《“意识的艺术”与胡风文艺思想的生成转换机制》等。
吴晓东(北京大学):“新解读”研究路径,重新检视了一系列事关中国革命、社会现实、文学与政治、文学与历史等重大议题,卓有成效地建构出“文学”、“历史”、“社会”三维坐标彼此参证的动态认识,充分释放了文学性本身的潜能,给文学研究带来了久违的活力。
薛毅(上海师范大学):“新解读”尝试一种全新的解读文学的方式:把文学与社会发展史高度结合起来,从中探寻被以往忽略和遮蔽的文学活力和可能性,一方面深化我们对文学作品和文学作品所关联的文学观念、作家经验的理解,一方面深化我们对文学所根植与对话的历史展开、社会存在的理解。
铃木将久(东京大学):“新解读”是北京当代史读书会经过认真扎实的长期工作打造出来的新的文学研究范式。他们通过阅读大量的多维度的历史材料,通过认真捕捉历史深处的多层面脉动,通过揭示与历史深处脉动有深切赋形、对话关系的文学作品所蕴含的多方面力量,使我们不仅得以深入认识相关文学经验,而且为我们深度认知有关历史提供着关键契机。
主编简介:
贺照田: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当代中国史读书会成员,中国美术学院当代艺术与社会思想研究所兼任研究员,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特邀研究员,《人间思想》(大陆版)主编。主要研究中国18世纪中叶以降政治史、思想史和中国现当代文学。著有论文集《当代中国的知识感觉与观念感觉》《当中国开始深入世界》《革命—后革命》等。
何浩: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北京当代中国史读书会成员。主要研究中国现当代革命史、文学史、思想史。近期发表《“搅动”—“调治”:〈暴风骤雨〉的观念前提和展开路径》《〈讲话〉的挑战与“社会”的生成——从〈暴风骤雨〉和〈种谷记〉座谈会说起》等论文。
全亚兰:
1975年生于上海,文学博士,现任教于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语文教学等领域的研究。
李超: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科研处处长,编审。参与编撰了《李贽全集注》,完成多项古籍与文献整理校勘工作,承担中国社科院重大项目子课题与绍兴文化研究重大项目子课题工作,至今已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李娜: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当代文学、台湾文学与社会。著有《林班歌 部落志》《小说·田野:舞鹤创作与台湾现代性的曲折》,整理编辑《无悔:陈明忠回忆录》,编有《20世纪70年代台湾“乡土文学论战”资料集》等。
李哲: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近期发表论文有《〈山乡巨变〉:革命“深处”的潜流》《伦理世界的技术魅影——以〈创业史〉中的“农技员”形象为中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