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后记
大海
大受欢迎的台球主题长篇小说《午夜球手》(The Hustler)出版二十五年后,其续作,即本书《金钱本色》(The Color of Money),终于在1984年姗姗来迟。沃尔特·特维斯在为主角豪注埃迪的回归之旅安排妥帖的同时,也赶在同年因肺癌去世前,为自己的创作生涯画上了圆满的休止符。同前作一样,本书也被搬上了大银幕,并且取得了辉煌的成功。由马丁·斯科塞斯于1986年导演的同名电影在次年的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上获得了包括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女配角在内的四项提名;埃迪的饰演者保罗·纽曼更是在六次逐鹿均铩羽而归后终于迎来了他的首个影帝头衔尽管他在前一年就已经被授予了荣誉性的终身成就奖。
我从试译前所做的功课中了解到了以上背景。可当我满心欢喜地期盼着能先通过这部电影一窥本书的全貌时,却发现接下来的介绍中赫然写道:本片剧本由理查德·普莱斯重新编写,与原作剧情相差甚远。沃尔特·特维斯曾根据小说内容撰写了一份剧本,但并未被制片方采用。
直至今日,我也从未试图探究以下三件事的先后顺序沃尔特的死亡、本书的出版日期和制片方弃稿的决定因此无从推测作者在临终前所感受到的,是得以亲见作品问世的欣慰,还是最后心血被借壳上市的无奈。然而在翻译工作全部结束后,我五味杂陈地观摩了这部除男主角(以及他那根球杆)的名字外与小说毫无关联的电影,几乎可以确信,这不是会被沃尔特认可的改编。纵有威名赫赫的学院奖为其艺术背书和年方廿四的汤姆·克鲁斯担任票房保证,但电影将原著中诸多生动的人物形象和独特的风土人情一并舍弃,不仅令人遗憾,而且属实平庸。
这并非是指原作的情节胜在跌宕起伏。毕竟,我们的主角不再是那个怀揣少年心气闯荡江湖的青年埃迪,虽然全盛时期的他就已经被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天生输家的气质。我们在本书起点处看到的,是一个依旧与输家气质为伍的中年男人,一个已过天命之年却仍然 需要成长起来的大孩童,一个总是抓不住属于自己的东西的失败者,一个能力与成就不匹配的昔日天才。褪下台球的光环和豪赌的快意,他迷惘的人生之路与普罗大众并无二致。而他回归台球的整段旅程,包括他最初的决定和努力,也都更像是不得已而为之为窘境所迫、为自尊所迫、为友人所迫、为意外所迫。他需要亦师亦友的肥佬为他事无巨细地筹谋指点,需要聪慧优雅的阿拉贝拉对他时时加以鼓励,甚至需要从随机遇到的对手那里收集稍加研究便不难获得的信息。他渴望重回巅峰,却对正确的方向一无所知。他自负天赋异禀,却在稍遇挫折后便患得患失。他以肥佬为可以做到的人生榜样,却在面对前辈中肯的建议时经常摆出被动攻击(passive aggressive)的架势。他向别人致谢或致歉的次数屈指可数,却每每凭空生出不知为何感到一阵厌恶的古怪情绪。作为读者,我十分欣赏作者对埃迪性格连贯性的把控,却始终难以对他建立任何喜爱之情。
当然,好胜心犹存的埃迪并非别无所长或难堪重任,相反他在两段工作中的表现称得上可圈可点。当他沉下心来拿出经营自家台球厅都不曾有过的认真时,那炫技般的工匠技术可谓赏心悦目。涉足民间艺术这一他前所未闻的全新领域后,即使仅凭直觉,他的眼光也不逊于引他入门的专业人士;当他从中嗅到商机时,他的尽职调查和可行性分析做得如此细致,全然不似他对待台球时的漫不经心;而当他认定这个商业模式大有可为后,他行事果决且动力十足,事无巨细地亲力亲为,连阿拉贝拉都对他发出了一个人就能撑起一台戏的由衷赞叹。
至于他时隔多年回归赛场的举动,虽然从始至终都显得畏手畏脚,但这是本就可以想见地困难重重。不仅这个行业的游戏规则早已不是他熟悉的那一套,在他重拾信心的道路上更是荆棘遍布:身体机能的退化,只及年轻时一半的初始水平,后辈们不加掩饰的轻蔑,以及鬼魅般如影随形、时刻可能将所有努力拉回原点的自我怀疑。从任何球手都梦寐以求的巅峰一朝跌至谷底,又以几近自我弃绝的模式度过了二十年的失意人生后,豪注·天才球手兼天生输家·脑力量子态·情绪测不准·埃迪的被动回归之旅注定充满了艰辛。
所幸他不必独自面对这一切。有过一战之缘的肥佬出任了他的精神导师,有过一面之缘的阿拉贝拉达成了与他的相互救赎。二人不但合力将埃迪拖向了人生正轨,而且令人欣喜地呈现了与他固执无趣的单一性格截然相反的立体形象。
......
作者简介:
沃尔特·特维斯(Walter Tevis, 19281984)
美国小说家、作家协会会员。生于旧金山,11岁被父母托管于斯坦福儿童康复中心,一年后与父母团聚于肯塔基州。在小镇中学任教期间,开始创作短篇小说,发表于《周六晚报》《花花公子》等报刊。曾在俄亥俄大学长期执教。后死于肺癌。共创作6部长篇及多部短篇,作品被翻译成近40种语言,改编为多部影视作品,广受好评。
译者简介:
大海
生于北京,博士学历。动物及食物爱好者,宝可梦训练家。幼年时主动与书籍结缘,被迫和英文邂逅,如今想来皆怀感激。另有《沼泽的故事》和《最后致意》在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