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立足于具身认知的哲学基础,介绍了大量前沿研究成果,以及作者团队开展的具身认知、多感官整合的研究,从内感受与身体表征、情绪加工、认知加工、社会认知、具身自我的关系等方面梳理了相关的研究脉络,对具身认知的内感受研究转向进行介绍、阐发、评价与展望。
序二 情感之因、心智之根、自我之镜、成长之阶
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具身认知运动是当代认知科学研究中的一种新的研究进路。具身认知理论在哲学、心理学以及认知科学领域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作为一种立场和研究纲领指导着身心关系问题的理论探讨、实验设计、结果解释以及实践应用。我们的心智、理性能力等都是具身的,这一观点日益深入人心。同时,如火如荼的具身认知研究仍存在着一些有待深入探究的问题。要深入理解心智与身体之间的联系,仅简单地指出二者之间的紧密关联还远远不够。
《心智对话身体: 具身认知的内感受研究转向》(以下简称《心智对话身体》)一书的作者张静博士在具身认知研究领域进行过长期、深入的探索,她自硕士研究生阶段开始就密切关注具身认知的相关研究,属于国内较早关注并介绍具身认知理论研究,设计并开展具身认知实证研究的学者之一。张静博士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学士学位、心理学的硕士学位和哲学的博士学位,这些学习经历使得她既有哲学思辨的理论高度,又掌握实证研究的范式,还具备开展实验的能力,能够将哲学问题通过认知科学的方式付诸具体实验中进行检验。这样的经历同样使得她的著作能够借助大量实验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的前沿成果,结合其本人及团队在具身认知、多感官整合方面的实验研究成果,全面地梳理具身认知的相关研究。
在对具身认知问题持续关注和研究的过程中,张静博士敏锐地捕捉到了近年来学界对内感受问题的关注。有别于传统外感受研究对外部刺激作用于感官所产生影响的重视,内感受将关注点转向了源自身体内部的信号。近年来的研究显示,身体信号并非直接与认知系统相联系,而是先转化为体验,然后再进入认知系统。这也意味着具身效应的产生并非简单地模拟和复现身体部分的功能,内感受作为个体对自身身体状态感知的一种重要能力,在身体信号与主观感受的转化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并且,对内感受的重视与詹姆斯(W. James)在《心理学原理》中对内脏感受重要性的强调是一脉相承的。
《心智对话身体》以独特的视角,深入剖析了具身认知加工在心智与身体交织互动中的精妙细节,为学界提供了一份前瞻性的参考资料。有别于传统研究对外感受的关注,作者的关注点转向了源自身体内部如心跳、呼吸、内脏反应及内稳态等生理信号层面,从而深入揭示了具身认知触发的自下而上价值递归自上而下价值迭代等回环往复式的复杂心脑机制,为人们展示了具身认知所表征的情感之因、心智之根和成长之阶等本体性效用。本书对具身认知的内感受研究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回答心智与身体之间的联系是如何形成的,生理反应与情绪反应和认知反应是如何以及在何种情形下发生相互作用的。
本书有助于读者了解具身认知领域最新的前沿交叉性研究趋势,感受心智与身体相互交织的深微细节,领略生理与情绪、情绪与认知、认知与意识、认知重评与心境重塑对情绪与身体的多阶迭代性重构机制,进而基于现象学、认知科学、神经科学和心智哲学的立体交汇来深刻把握心身对话、心脑互动和脑体互补之三位一体协同活动的本质特征与精神效应——自我的多层级生成、格式塔涌现、自我对话、自我重塑、自我实现及多元自我意象的自然性转化与身体性外化之道。
张静,哲学博士,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首批“杭电钱江学者”杰出青年,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认知科学哲学、认知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等相关研究。近年来主持并完成国家级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3项;先后在《心理学报》《自然辩证法通讯》《浙江社会科学》、Psychological Research、Acta Sociologica等国内外期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数十篇;著有《自我和自我错觉:基于橡胶手和虚拟手错觉的研究》一书。
第一篇历史与现状
第一章具身认知的缘起与发展
一、 具身认知的现象学基础
二、 具身认知的生理学基础
三、 具身认知的代表性立场
第二章具身认知的证据与困境
一、具身认知的实验证据
二、 具身认知的困境与出路
第二篇转向与发展
第三章内感受研究的兴起与发展
一、 内感受的界定、测量与维度
二、 内感受的神经解剖学基础
三、 作为身体自我基础的内感受
第四章内感受与具身认知
一、 内感受与身体表征
二、 内感受与情绪加工
三、 内感受与认知加工
四、 内感受与社会认知
五、 内感受与具身自我
第三篇启示与应用
第五章对自我问题的启示与推进
一、 实体论与错觉论之争
二、 建构论的缘起与发展
三、 最小自我与自我的建构
四、 内感受与最小自我
五、 内感受与叙事自我
第六章对临床实践的启发与引导
一、 内感受与自闭症谱系障碍
二、 内感受与进食障碍
三、 内感受的干预与提升
结语: 具身认知的未来